天天看點

一幅《陳壽果山聖迹圖》讓你感覺古時南充曆史文化的厚重

作者:微播文化
一幅《陳壽果山聖迹圖》讓你感覺古時南充曆史文化的厚重

周興龍先生創作的《陳壽果山聖迹圖》

10月26日下午,幾位南充繪畫、書法、收藏、文史愛好者聚集三國文化研究者蘭加興老師家中,聚茗品鑒由蘭加興老師提議創意,由南充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政協書畫院副秘書長周興龍先生創作完成的重彩國畫《陳壽果山聖迹圖》。

《陳壽果山聖迹圖》呈正方形,色彩鮮明,高和寬都約1.7米,畫中繪出的萬卷樓、觀音閣、天罡廟、甘露寺、文昌宮等都是古代南充果山(現西山)一帶的名勝。形象地呈現出了自西晉陳壽萬卷樓儒學始,繼唐宋道學而明清佛學,形成了三教合一,萬法歸宗,果山金泉山蒙子岬成為南充民間信仰,民俗展示的主要活動場所。自此由陳壽“人為千古文學之宗”而為古代果州南充民間文脈之源。因祭祀陳壽為标志而興起的儒道釋文化及清官、忠義、節孝等民間崇拜,而使萬卷樓蒙子岬群峰溪泉“地為-郡冠裳所萃”成為古代果州南充民間信仰之根。

該畫創意初衷是因為蘭加興老師創作的《果山思賢賦》獲得征文入圍獎,蘭老師根據多年來自己研究陳壽的經曆,加上近年來南充也一直在宣傳三國文化,為了更直覺的展現古代南充陳壽聖迹,2019年他就萌發了用圖畫來展示古迹的想法。三年來,他找過5個畫家,希望他們能創作一幅果山聖迹圖,因為種種原因都未成功,好在今年7月周興龍先生接受了他的邀請,并開始創作《陳壽果山聖迹圖》。

周興龍先生祖籍是重慶,1965年來到南充已有50餘年,南充就是他的第二故鄉,對南充這片土地周老非常熱愛,南充的大街小巷更是熟記于心,他的《南充記憶》系列國畫慰藉了衆多市民的心靈。周興龍先生對于《陳壽果山聖迹圖》畫中的那些地理位置,大部分他都很熟悉,在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他去過多次。畫中的殿廟有一半他年輕時都親自走過,加上蘭加興老師提供的一些宮殿廟子名稱,他在作畫前還專門和蘭老師一起去了幾次西橋周邊,如今很多地方都重建了,有的已經完全看不到原址,二人通過自己的記憶以及查找史料,通路當地老人,最終把位置都準确的定了下來。周興龍先生兩個多月來除了照顧妻子,其餘時間就為了完成這幅重彩國畫而埋頭潑墨添彩,在這期間他推掉了一些繪畫訂單,傾心創作讓人感動不已!

畫面正右方映入的萬卷樓,表現了陳壽在南充果山的聖迹。陳壽幼承庭訓,身負父輩希望,少年入太學谯周門下,才識過人,抱負宏偉。公元254年其22歲入仕應命為衛将軍姜維主簿,典領文書,辦理日常事務;公元257年其25歲為東觀閣秘書郎;公元258年26歲的陳壽升任散騎(騎都尉)、黃門侍郎(散騎常侍,以士人任職。入則規谏過失,備皇帝顧問,出則騎馬散從。散騎或亦稱騎都尉即散騎為官職稱,騎都尉則是軍銜,黃門侍郎傳達皇帝诏命)。陳壽青年入仕為大将軍姜維幕僚遷為散騎,黃門侍郎正是可一雪父辱,大展身手之良機,卻被奸邪貶議仕途受挫,陳壽遂以果山遠古英躅為寄托,自勵不墜青雲之志。

當時的果山被西河環繞,風景秀美,風水絕佳,跨西河兼有湖泊田園,村莊錯落炊煙袅袅,嘉陵江在群山中蜿蜒奔流,可遠眺安漢城廓(今清泉壩五裡店,距果山八裡)和谯周觀星台,以銘記恩師教導自強不息,江山如畫讓人壯懷激烈;陳壽因蜀漢滅亡由軍事謀略建功立業的理想幻滅,思想轉變為以文博立世,造福百姓,達則兼濟天下,隐則獨善其身;果山距他家近,有參天松蘿,怪石流泉,山岘疊翠,猛獸出沒,蟲蛇盤道,故陳壽乃在果山僻境之處,高崖上架樓房守墓盡孝,并研讀著述(儲書豐盛,山民樵夫過往行人稱為萬卷摟)。

陳壽在果山崖岩結廬僻境,枕肱蔬食,一邊讀書柝理,一邊整理所搜集的史書、地志、檔案、名人文章等資料,分門别類,以著述為娛,在家鄉很有名氣,在果山四周山巒岬溪留下了許多遺迹。其讀書通路奔波采風,特别是因蜀漢不置史官,更需要陳壽付出百倍心力捜集整理,其間著述了安漢侯《王平傳》、千古英士《張嶷傳》、弘雅智将《黃權傳》等桑梓蜀漢英烈傳,為他以後撰述《三國志》奠定了堅實基礎。

陳壽在果山隐居十年(公元259年至公元268年)由胸懷建功立業的都尉,轉變為“文質辨洽”的隐士,再出仕“情思叙史”成就史才“并遷雙固”。

關于萬卷樓的曆史,蘭加興老師介紹說:“萬卷樓倚岩而建,是一座飛檐鬥拱,金碧輝煌,殿宇宏敞的三重木石結構的三層樓房。第一層為遊人憩息之所,壁上全是遊人的題詠;笫二層為藏書所在;第三層是祀陳壽塑像之地。”

自此果山萬卷樓便成為祭祀陳壽,仕人緬懷勵志的精神道場。遂成為南充名勝景觀,并在果山陳壽祠和萬卷樓下傍金泉山處修建了甘露寺。引萬卷樓泉水入甘露寺,出為龍口吐泉,“甘洌冠于全境”寓意為萬卷樓人文精神如甘露清泉益人勵志,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南充名勝之地也。因“萬卷樓、陳壽祠、甘露寺”以祭祀陳壽為主體,藏書豐富,儒道名勝,故很吸引天下好學之士,奔此祭祀祈福,聚此研習修煉,遂以萬卷樓為标志,沿蒙子岬溪兩岸,與二廊廟岬諸山呈U字型夾岸泉眼溪流,遍布蕊宮真宇。

畫面右上方處有一抱樸庵。晉成帝鹹和八年(公元333年)春,著名儒道學者、醫學家、煉丹家抱樸子葛洪,其帶徒入蜀訪學,,在“太古藏書洞”聽樵夫講述了陳壽曾在果山隐居十年,所服丸藥乃是龍銜(黃精)所制,聞言葛洪舉手額慶,便即遊安漢縣果山,在金泉山北結廬“抱樸庵”,在此雲遊各山巒岘溪,采藥煉丹數月,體驗龍銜(黃精)功效記錄備份,後回羅浮山著述将其寫入《抱樸子.内篇.仙藥》。

畫面中心位置映入的金泉書院、文昌殿、觀音閣。有史料記載: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南充哲人”“太子太師,吏部尚書”陳以勤緻仕歸養,熱心家鄉公益事業,在南充果山(認祖歸宗,“陳姓标立各族之首"“安漢縣号出人士,大姓陳")甘露寺旁創辦了金泉書院,建文昌殿,其夫人也捐出嫁妝私房錢修築了觀音閣。“猴泉在觀音閣下崖穴間,古人琢石為猴體泉(引果山萬卷樓泉水入甘露寺又從石猴尻下出水);崖側石刻如鱗,郡守(明隆慶年)王嘉猷镌《蒙泉》二字”。因觀音閣系佛教寺院,填補了明代以前均此地是儒道聖地的民間信仰缺憾,更加豐富了順慶南充民間信仰内容。陳以勤之子陳于陛自幼讀書金泉書院,而出仕官至禮部尚書 太子太保 文淵閣大學士;而萬卷樓、甘露寺、文昌殿、觀音閣都位于果山上,便于南充百姓遊山祭祀,是以此地蔚然成為南充百姓民間信仰、祈禱、祭祀勝地。仕人以拜谒萬卷樓,祭祀陳壽“人為千古文學之宗,地為-郡冠裳所萃”;百姓小民懷揣祈福求嗣心願,争飲“蒙泉”之水,期望喝了從陳壽萬卷樓引來,經過甘露寺文昌殿觀音閣過濾的智慧泉水,能開啟蒙昧,懷孕貴子,讀書萬卷,封侯入相。

畫面各名勝古迹表述了曾經的踏青史實:春三月上巳前後,豔陽燦爛,惠風暢懷,官吏富紳攜家出城,與上萬市井庶人合流踏青登高,與民同樂。沿自栖樂岬起,遊覽栖樂山霞父任瀚(明“嘉靖八才子”,“蜀中四大家”之一)的讀易洞(飛仙洞)等,再走火鳳山、石材山,沿途人們沐風賞景,聞芳菲花香,腑瞰南充古城,指點評說古城樓中九宮十八廟奇聞異事,逗趣打诮,山歌唱答,前呼後應,俗稱走山(驅邪)。人們來到石柱山旁的果山金泉山,先拜祭山神陳壽,再按心願去各自信奉的廟宇拜神祈禱。仕人官吏呼邀同仁,選坐蒙子岬溪水邊岩石上,叫随從侍候,坐席布菜,浮杯效“曲水流觞”,拈題分韻飲酒吟詩,酣暢胸懷秉燭夜遊;鄉紳庶人就呼朋喚友,團坐新芽草坪,擺壩壩宴喝跟鬥酒,其擺盤布菜,由長者行令,傳杯而飲,猜拳競勝,罰酒争俏,開懷朗笑,扶醉而歸;深閨仕宦佳人,茅屋村姑民婦則在虔誠拜神許願後,入座各寺觀廟宇素宴把盞,認識結交金蘭閨密,分享人生苦樂悲歡,以求互勉互勵世事稱心順意。從此約定俗成“三月三,玩西山”物候節慶興盛不衰。

整個畫面的名勝古迹都有史實傳說,如果結合閱讀《古代南充祭祀陳壽活動的演變》這篇文章來鑒賞《陳壽果山聖迹圖》,更讓人為之耳目一新,這“附郭第一勝地”的曆史呈現善莫大焉!

一幅《陳壽果山聖迹圖》讓你感覺古時南充曆史文化的厚重

本文作者蘭加興老師拍于果山萬卷樓遺址2021.10.4.

作者簡介

蘭加興,筆名藍蛱,南充順慶人。南充市辭賦學會理事,四川省陳壽研究會個人會員。草根學者詩人。喜好研讀國學經典,購存《二十五史》《十三經注疏》《資治通鑒》《新資治通鑒》《百子全書》《諸子內建》《蒙學要義》《蒙學須知》《文心雕龍》等數百類典籍,日誦手抄,慎思析辨,悟有所得,有感即記。

專注本土民俗民間野稗文史收集研讀記述,作品《果城的來曆》《三官廟的前世今生》《鳳丫山謝家幺妹嫁城隍》《陳閣老修橋得仙助》《陳壽魂歸都尉壩》《順慶公主情斷朱鳳山》《陳壽茔墓考尋》等發表于各報刊雜志學術專刊。

長詩《千古英士張嶷贊》、民歌《抗戰出征壯行歌·十杯茶》被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永久收藏。與專家合著漢英日文絲綢珍藏版《三國志箴言》。《果山思賢賦》獲“舜日堯天章百裔,唐聲漢韻賦南充”全國詩詞征集活動終評入圍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