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秦賦》裡,呂不韋究竟傳授了嬴政哪些上司力思維?

作者:盛景商業評論
《大秦賦》裡,呂不韋究竟傳授了嬴政哪些上司力思維?

作者 | 施楊

來源 | 中歐商業評論(ID:ceibs-cbr)

《大秦賦》裡,呂不韋究竟傳授了嬴政哪些上司力思維?

推薦語

呂不韋,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官至丞相。

呂不韋是天才投資者,他商人出身卻把一個落魄皇子嬴異人送上皇位。呂不韋受命以“仲父”身份攝政領國期間,通過傳授自己的決策管理經驗,教導13歲的秦王嬴政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上司者。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番,在《大秦賦》中,相邦呂不韋都傳授了少年嬴政哪些上司力思維?enjoy~

01 識賢人,授其權

決策者任人唯賢,無需事必躬親

呂不韋是“忠臣”還是“權臣”,後世一直争論不休,但唯一确定的是,呂不韋肯定是位“能臣”。

呂不韋的人生經曆很簡單,分為從商與從政兩大段。《史記·呂不韋傳》記載:“呂不韋者,陽翟大賈人也。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後在邯鄲遇見秦國質子嬴異人,認為“奇貨可居”,遂萌生從政之志。

《大秦賦》裡,呂不韋究竟傳授了嬴政哪些上司力思維?

呂不韋在秦昭王将薨之前入秦,明智處朝,拒絕以“助太子立嫡”之功居客卿,後因在孝文王繼位的一年多内務實能幹,逐漸被朝臣們所認同。

在莊襄王三年任内,呂不韋擢升丞相領政,對穩定秦國政局大有功勞。莊襄王将死,呂不韋受命以“仲父”身份攝政領國,輔佐13歲的秦王嬴政,直到其21歲加冠親政。

劇中,呂不韋教導嬴政效仿齊桓公“無為而治”的思想,并告知嬴政,明君隻需任人唯賢,合理授權,自己不需事必躬親。

《大秦賦》裡,呂不韋究竟傳授了嬴政哪些上司力思維?

此橋段暴露了呂不韋把持朝政的“權臣”野心,意圖架空嬴政。但實際上,其關于上司者管理授權的方法确實與“拜倫法則”不謀而合。

在管理學中,“授權”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美國内陸銀行總裁拜倫曾對自己多年的管理生涯進行總結:優秀的管理者一旦做出合理的授權決定,就應該把這件事抛到腦後,不再過問與幹涉,這就是拜倫法則。

在現實管理中,管理者們對于授權二字總是格外遲疑與警惕。有些管理者認為員工沒有工作經驗,缺乏宏觀視角與辦事能力。但實際上,授權交接工作的啟動,本身就意味着對員工智慧和能力的肯定,如果沒有這樣的肯定,授權就會變成沖動盲目的行為。

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就需要管理者進行授權前的考察,若是擁有能夠達到授權要求的能力,被授權的員工将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收益。

《大秦賦》裡,呂不韋究竟傳授了嬴政哪些上司力思維?

此外,授權工作另一個重要作用在于凝聚員工向心力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借此謀求企業與個人的雙赢。如果授權之後管理者又橫加幹涉,無疑會成為員工執行中的一大阻礙,一個事事疑心的管理者也會令員工覺得不可靠,彼此的互信也就蕩然無存。

雖然嬴政是被動“授權”呂不韋攝政,但作為被授權者,呂不韋的确能力出衆,為嬴政掃滅六國奠定了紮實基礎。

《大秦賦》中,秦王帶着群臣祭拜呂不韋,但自己不當衆祭拜,這表明呂不韋仍是罪臣,而他讓嬴傒代為祭拜,則是對于呂不韋功績的表彰,畢竟其為相十二載,也确實讓秦國愈發強盛。

02 為王者,收脾性

勿将個人情緒淩駕于組織決策

曆史上,南韓因位于秦國東出函谷關的要道上,屢遭秦國征伐。面對強秦威脅,雖然數次遷都,但無法擺脫随時可能被秦國吞并的危險。

韓桓惠王飲鸩止渴,“腦洞清奇”地制定了一則疲秦之計。他安排當時知名水利專家鄭國作為“技術移民”,遊說秦國在泾水和洛河之間,穿鑿一條大型灌溉管道。

《大秦賦》裡,呂不韋究竟傳授了嬴政哪些上司力思維?

當時正值秦王元年,呂不韋當政,天下攻伐久矣,雖然修建鄭國渠耗費巨大人力、物力,但修成後,可造福關中地區的農田水利。于是乎,一項綿延三百餘裡,征發十萬軍民參與的修渠工程在秦國大地上拉開序幕。

《史記·河渠書》記載:“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鐘,于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并諸侯。”

《大秦賦》裡,呂不韋究竟傳授了嬴政哪些上司力思維?

《大秦賦》中,鄭國修渠需征用宗室親王的封地。其中,渭文君家臣以侵占封地為由向家主告狀,導緻嬴姓宗室齊聚,圍在相府門口要求呂不韋解決沖突。

呂不韋則以國府兩倍之地,置換修渠侵占之宗室封地。此舉雖平息了宗室之怨,卻惹惱了本就欲廢分封的嬴政。作為仲父的呂不韋隻能谏言嬴政收斂脾性,切勿将個人情緒淩駕于國事決策。

在軍事戰略理論中,常常将受到指揮員個人情緒影響所做出的決定稱為“情緒化決策”。而導緻指揮員做出情緒化決策的主要有恐懼、洩氣、激憤、盲目樂觀等不良情緒。

《大秦賦》裡,呂不韋究竟傳授了嬴政哪些上司力思維?

在企業中,上司者如果被個人負面情緒影響,就會喪失對全局情況的理智思考,對抉擇對象及利弊關系缺乏深入細緻的分析和比較,完全或主要憑個人一時的好惡作決定。這樣的決策帶有極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甚至引發重大決策失誤,招緻企業發展全局的失利。

與年輕的嬴政相比,呂不韋心系大局,深知天下未定,秦國政局穩定少不了宗室的支援,廢分封的時機尚未到來。與此同時,鄭國渠的修築工程時刻不能停歇,于是經過理性決策,采用“置換土地”的處理方法作為“最大公約數”,以此平衡勢力,滿足各方需求。

03 頒新政,嚴執行

避免上司決策成為“布利丹的驢”

在《大秦賦》第15集,身為相邦的呂不韋對凱旋歸來的諸位将領論功行賞。上将軍蒙骜加官進爵,但同為上将軍的麃公,打了勝仗卻被呂不韋罷官,原因很簡單,呂不韋先前頒布新政,戰争中不得斬殺俘虜和平民,而麃公明知故犯。

《大秦賦》裡,呂不韋究竟傳授了嬴政哪些上司力思維?

曆史記載,上将軍麃公确有此人,在嬴政初登王位之時,其與蒙骜、王齮同時被封為将軍。冊封後第二年,“将卒攻卷,斬首三萬”,也就是在率軍攻打魏國的卷城時,斬首三萬魏軍。

但無論是《秦始皇本紀》還是《呂不韋列傳》,都沒記載過呂不韋廢除“斬首令”的内容。如果真的頒布了這樣的新政令,麃公被罷官之後,法家嚴酷的秦國軍隊應該無人敢犯,可是《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十三年,桓齮攻趙平陽,殺趙将扈辄,斬首十萬”。

史學家也曾做過統計,實際上,秦滅六國,單是直接斬首的人數就接近兩百萬。很明顯,麃公因“斬首三萬”而被罷官的情節是由編劇捏造的,目的用來突出呂不韋和嬴政的“仁德”。

《大秦賦》裡,呂不韋究竟傳授了嬴政哪些上司力思維?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劇情是假的,但劇中呂不韋所做之“殺雞儆猴”推行新政令的決策,倒也符合現實中,上司者對組織進行有效管理、決策有效貫徹落實的方法。

“一頭饑餓至極的毛驢站在兩捆完全相同的草料中間,可是它卻始終猶豫不決,不知道應該先吃哪一捆才好,結果活活被餓死了。”這個寓言故事由14世紀法國經院哲學家布利丹提出。

從此以後,人們用“布利丹的驢”來比喻那些優柔寡斷的人,也常把決策中猶豫不決、難做決定或做了決定,又由于立場不堅而無法貫徹執行的現象稱為“布利丹效應”。

回到劇中,自商鞅變法以後,秦國之是以被稱為“暴秦”和“虎狼”,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秦軍一直以斬敵首記軍功,軍功可升爵位、免田賦。是以,秦軍從上到下無不以斬首為榮,有時甚至因争敵首自相殘殺。

而要改變這種根深蒂固的意識,必須将政令徹底貫徹與執行。這時,麃公上将軍的地位反而成了呂不韋推行新政,“殺雞儆猴”最合适不過的對象。

《大秦賦》裡,呂不韋究竟傳授了嬴政哪些上司力思維?

劇中,呂不韋通過毫不留情、殺伐果斷的決策,力主罷免麃公,有效執行了新政,真正意義上糾正了多年來秦軍“斬首記功”的習慣,有效避免新政陷入“布利丹效應”的怪圈,而編劇也通過這一橋段,實作了劇情上的邏輯自洽。

投資第一步,“交易規則”要明了

北交所宣布設立後

精選層挂牌公司正穩步擴容

随着北交所“優秀選手”們的

投資價值不斷突顯

交易規則也要提前預習哦

《大秦賦》裡,呂不韋究竟傳授了嬴政哪些上司力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