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風濕性疾病,以多發性、對稱性多關節腫痛為主要表現,可造成關節畸形,導緻關節功能喪失,同時又是一種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還可累及肺髒、血管、心髒、腎髒、内分泌、皮膚、口腔等多器官。目前認為,遺傳、性激素、感染是造成類風濕發病的主要原因。

吃藥不能緩解症狀,類風濕患者怎麼辦?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按藥效主要分為兩類,一是改善病情抗風濕藥,主要作用是長期消炎和緩解滑膜增生對關節的破壞,二是消炎止痛藥物,主要作用是緩解關節腫脹、疼痛、晨僵等症狀。
今天我們來看看,當患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難以消除關節腫痛症狀和阻止畸形發生時,還有哪些方法來幫助改善病情!
<h1 class="pgc-h-arrow-right">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類風濕患者可嘗試的四種療法!</h1>
當患者正确用藥并嘗試多種聯合用藥方案,仍然不能阻止病情發展時,那就是真正的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這時候要考慮藥物以外的療法,來幫助患者消除症狀和改善病情!
01 / 免疫吸附治療
免疫吸附治療是在血液淨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将高度特異性的抗原、抗體或有特定實體化學親和力的物質與吸附材料結合制成吸附劑,将患者的自體血引出體外,進入裝有吸附劑的裝置,将血液中的各種毒素和緻病因子清除後,再輸回患者體内,進而達到清除緻病因子、調節免疫功能、恢複細胞功能等作用,幫助患者緩解病情。
免疫淨化治療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02 / 針刀鏡治療
針刀鏡是結合中醫和現代醫微創介入治療的新技術,在可内窺鏡系統環境下操作,進而快速松解關節黏連、消噬發炎因子、剝離病變組織,達到軟組組修複、松解的作用,也可以通過灌洗将發炎因子、免疫複合物排出體外,進而達到消除關節疼痛、阻斷滑膜炎性增生、恢複關節功能的作用。
針刀鏡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03 / 滑膜切除術
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病變場所主要在滑膜,表現為滑膜發炎、充血、腫脹和增殖,沒有或者隻有輕度的軟骨及骨的改變和破壞,但随着病情發展,滑膜的病變可對軟骨和骨造成破壞,導緻關節畸形。
對于聯合使用藥物無法控制病情的患者,則需要考慮滑膜切除術。在關節鏡探視下切除增生的滑膜組織,可以降低關節腔的壓力,緩解疼痛的症狀,也可以減少關節積液和發炎物質的釋放,防止骨和軟骨的進一步破壞,還可以消除增殖滑膜造成的機械性阻礙、對關節伸直的幹擾和發炎刺激引起肌肉痙攣、關節屈曲攣縮,有助于關節活動度的改善。
滑膜切除術可幫助患者消除疼痛、緩解骨和軟骨的破壞、改善關節功能,适用于膝、肘、肩等大關節,不适合手指小關節。
關節鏡下滑膜切除術
04 / 關節置換術
如果患者的病變到了晚期,出現關節畸形,明顯影響生理功能,經保守治療無效後,則要考慮人工關節置換術,主要适用于膝、髋關節。
類風濕關節炎以手足小關節受累居多,但膝、髋關節受累也比較常見,而這兩個關節直接關系到人體的站立和行走功能。對于晚期患者,關節間隙消失或明顯狹窄,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破壞嚴重,關節功能嚴重喪失,可造成殘疾,患者隻能卧床不起,這時候為了避免長期卧床帶來的副作用,患者就要考慮置換人工關節。
人工關節置換術是治療關節病的終極手段,合理應用可以讓關節“起死回生”,而且随着材料、設計和手術的不斷改進,現在人工關節的壽命和手術成功率都很有保障,術後可以有效消除疼痛症狀和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提高生活品質。
終末期類風濕患者要考慮置換人工關節
<h1 class="pgc-h-arrow-right">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檢討治療是否正确!</h1>
當患者用藥不當、藥物不耐受、用藥依從性差時,也可能導緻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這種情況沒必要中止藥物治療,而是應該及時複診,與醫生配合找出适合自己的藥物治療方案。
01 / 合理用藥
部分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早期還未确診時,沒有規範診治,依賴止痛藥物來消腫止痛,導緻關節内結構破壞逐漸加重,止痛越來越困難。
類風濕關節炎的病變關節内,關節腫痛和關節破壞是由不同的信号通路控制的,即便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或糖皮質激素消除了症狀,但滑膜發炎、滑膜增生、關節破壞仍然可能在“暗度陳倉”。單純服用止痛藥,是無法避免關節畸形和殘疾的發生的。
尤其要注意激素濫用,非常普遍,因為激素在消腫止痛上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容易被患者依賴,也容易被不法商人包裝為“特效藥”“祖傳藥”,欺騙缺乏疾病防治知識和意識的患者,尤其要警惕!
四種類風濕藥物的作用和特點
02 / 換藥
當患者對某種藥物的耐受性不好時,也會出現藥物效果不佳的情況,這時候應該更換一種同類藥物繼續觀察療效。
在使用非甾體抗炎藥時,當一種非甾體抗炎藥效果不佳時,這時候不要增加劑量,增加劑量并不能增加療效,反而會增加不良反應風險,也不要同時使用兩種或以上非甾體抗炎藥,而是更換一種非甾體抗炎藥。如果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實在無法緩解腫痛症狀,再考慮使用激素。
改善病情類抗風濕藥也有很多種,其中最常用的傳統合成類,包括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來氟米特、羟氯喹等,這一類藥起效緩慢,通常要1個月以上,是以藥物不見效也可能是藥物未起效,如果超出起效時間未見效,則換一種抗風濕藥。
常用的傳統合成抗風濕藥起效時間
03 / 提高用藥依從性
不管是哪一種消炎鎮痛藥或者抗風濕藥,都有其正确的用法,患者要遵醫囑用藥,不要擅自加藥、停藥,否則都會降低治療的依從性,對治療的效果産生不良影響。
遵醫囑用藥非常重要
04 / 做好基礎治療
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要聯合應用多種治療方法,其中基礎治療是貫穿整個治療始終的。有些患者,明明按時服藥,可病情怎麼也不好轉,可能就是基礎治療沒有做好。類風濕的基礎治療主要包括适當的休息、遠離寒冷潮濕的刺激、避免感冒或感染、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态、正确的活動關節和鍛煉肌肉、合理的飲食等多個方面,如果不做好,可能讓藥物治療的效果打水漂。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