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1717年,準噶爾的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四處征戰,向西征服了哈薩克汗國,向南征服了葉爾羌汗國,向北擊敗了俄羅斯人,擋住了北極熊擴張的步伐,向東虎視眈眈的觊觎外蒙古,建立了強大的準噶爾汗國。此刻風頭正勁的策妄阿拉布坦,正夢想着再次實作成吉思汗的偉業,恢複昔日蒙古帝國的榮光。#清朝史話#

策妄阿拉布坦
這一年,他以送回拉藏汗的準噶爾妻子和兒子為名,從喀什出兵,秘密翻越了人迹罕至的阿裡地區,突然出現在了拉藏汗的面前。拉藏汗由于猝不及防,來不及調兵,一路被準噶爾的蒙古兵追着打,一直被追到拉薩,圍在了布達拉宮裡面。最後堅持不下去,突圍的時候,被準噶爾的蒙古兵殺死,西藏又落入了準噶爾手中。
消息傳到北京,康熙大怒,對于大清王朝來說,西藏決不能落到準噶爾手裡,否則就會造成連鎖反應,那些已經歸附大清的蒙古王公,就會心生異志!他一刻都不能等,立刻從四川出兵,沒想到被準噶爾擊敗,全軍覆沒。但是不管付出多麼大的代價,康熙都必須奪回西藏,1720年,他派出了清宮劇裡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十四阿哥胤禵挂帥親征,率領清軍以及和碩特蒙古騎兵,用年羹堯為後應,終于擊敗了蒙古準噶爾部,奪回了西藏。
影視劇中的十四阿哥胤禵
不過,這也到了帝國能力的極限了,康熙也不能把控制新疆和中亞的漠西蒙古怎麼樣,因為他之前雖然幾次擊敗蒙古準噶爾部,但都是在蒙古境内,靠其他蒙古王公的援手。是以,他還沒有能力,把自己的手伸到新疆和中亞。後來他的兒子,雍正皇帝也做了幾次努力,但都是損兵折将,徒勞無功,時戰時和。但是當乾隆繼位以後,一切卻發生了變化,為何蒙古人突然一下不行了呢?
乾隆
原來竟是因為信仰喇嘛教,把蒙古人給搞垮了。可能你會詫異了,西藏的喇嘛教,為什麼會把蒙古人給搞垮了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還得從頭說起,且聽小編細細說來。
首先,蒙古人本來是遊牧民族,居無定所,行動飄忽不定,一會在東,一會兒在西,要想消滅他們很難,這是他們最大的與衆不同之處。這也是曆代中原王朝面對遊牧民族的侵擾最為頭疼的地方,把他們擊敗趕走容易,要想聚而殲之就困難了。其次,他們當時信仰的是薩滿教,搞的是萬物崇拜,也不需要修什麼廟宇,走到哪兒,想拜天拜地了,殺幾頭羊,宰幾頭牛,再點一堆火,就可以開始跳大神了。
薩滿教的儀式
是以,沒有什麼東西是蒙古人需要牽挂的,這就是他們力量的源泉!
可是當他們信了藏傳喇嘛教以後,開始修廟了,修廟可是非常花錢的,一下把他們的積蓄花光了,而且一旦修好了以後,他們東看看,西看看,總覺得可以把它再裝飾得更漂亮一點。于是,信徒們開始不斷的捐錢,越修越氣派,越修越豪華,大家就越舍不得離開了。
這樣帶來了三個嚴重的後果。
第一,讓他們變窮了,因為對于蒙古人來說,遊牧生活隻是保證他們有口飯吃,要想發财,卻要靠四處劫掠。現在大家一旦出門打仗,老擔心自己修的那個廟,窗戶關好了沒有,門有沒有鎖,會不會有小偷,總是放心不下,是以越來越不願意出遠門,外出劫掠的機會少了,自然錢也掙不到了。
喇嘛廟
第二,由于有了廟,所有的蒙古人,生活中的很多事,都要經常找喇嘛商量,請求神明的訓示,是以普通牧民遊牧的範圍,也變的越來越小了,這樣就導緻他們的草場退化嚴重,是以生計也日益困難,人口的增長的速度,自然也就放緩了。
與此同時,由于信教,大量的年輕男子都去當了喇嘛,一天到晚吃齋念佛,不僅僅導緻他們的兵員減少,而且消磨了他們的意志,讓他們從一群兇猛威武的蒙古戰士,變成了一堆喋喋不休的唐僧,全部娘化了。同時,大量的年輕男子去當喇嘛,也導緻晚婚晚育,草原上本來出生率就比中原低,這樣一來,他們的人口弱勢就更加明顯。
第三,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由于喇嘛廟的大量興建,導緻了在寺廟這周圍,誕生了大量的集市,于是各地的商人紛紛前來,在帶來了商品的同時,也帶來了疾病。而乾隆恰好等到了這個時候,當他出兵進攻時,蒙古準噶爾部,爆發了大規模的天花,根據魏源和其他清代資料的記載,有40%的蒙古人生痘而死,就是死于天花。
這原本是絕不可能發生的,因為蒙古人是不怕傳染病的,這是他們的生活方式決定了的,比如讓歐洲死了1/3人口的黑死病,就源自于蒙古。但是蒙古人卻毫發無損,對這個并不是很擔心,因為如果按以前的生活方式,大範圍的遊牧的話,隻要不出兵征戰,家族之間,一年到頭,都很難見一次面,是以即使有傳染病暴發,最多也就滅了一個家族,很難傳染到整個部落。
可是一旦有了寺廟,事情就不一樣了。大家隔三差五的,就來寺廟拜拜,有病了更是拜得勤,然後又在周圍的集市轉悠一圈,人挨人,人擠人,這樣一來,一旦爆發了傳染病,一個都跑不掉了。而蒙古人的衛生水準本來就低,更缺乏相應的危機管理能力,是以一旦爆發疾病,立刻就會造成大規模的死亡。
是以當乾隆進攻準噶爾,收複新疆的時候,他所面臨的對手,根本就不堪一擊,和他爸爸和爺爺面對的,那些剽悍好戰的蒙古人,完全是兩種人,因為那個時候喇嘛教的廟宇還很少,是以大部分蒙古人,都還充滿了尚武好鬥的精神。
乾隆賜名的喇嘛廟
是以讓整個蒙古民族退出曆史舞台的,都是修廟修的。包括中亞地區的那些的蒙古人,突然之間戰鬥力也不行了,其實也是一樣的問題。是以後來乾隆說,一廟勝過10萬兵,就是這個道理。光是在他任内,他就拿出自己的私房錢,出資上千萬兩白銀,在蒙古地區廣修喇嘛廟,一座比一座修得豪華,你以為他是誠心向佛?
順便說一下,不僅僅中國周邊的蒙古人不行了,就是遠在天邊的伏爾加河畔,同樣信奉喇嘛教的蒙古土爾扈特部也不行了,由于生活方式的變化,他們的戰鬥力也在直線下降,從一開始被俄羅斯人非常倚重,漸漸的變得被他們看不起了。
土爾扈特勇士
自然而然的,他們的社會地位也就一落千丈。康熙年間,彼得大帝曾經在兩國的邊境城市,舉行盛大的宴會招待蒙古土爾扈特部的大汗,對他禮遇有加。可是到了他的孫子時,葉捷卡琳娜二世女皇,居然指令他們上交300名貴族子弟,作為人質到莫斯科,而且開始強迫他們改信東正教,于是他們覺得有點混不下去了,也開始密謀打算東歸,重回新疆故土了。
閑話少叙,那麼乾隆是如何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一舉掃平準噶爾呢?
後來當準噶爾汗國的策妄阿拉布坦死後,他的兒子噶爾丹零策繼位,在他的統治期間,準噶爾汗國達到了空前的疆域。除了整個新疆以外,他還占領了哈薩克斯坦,烏茲别克斯坦以及西伯利亞南部的大片領土,面積一度多達500萬平方公裡。
乾隆十年,噶爾丹零策死了以後,按照草原上的慣例,蒙古準噶爾内部,又開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争鬥。之前在策妄阿拉布坦剛死的時候,雍正皇帝曾經想趁機收複新疆,派出了大軍,結果被他的兒子噶爾丹零策擊敗,幾乎全軍覆沒。這一次,乾隆又得到了一個更好的機會,噶爾丹零策的兒子、女兒、女婿打成了一團,但是由于他爸爸雍正的教訓,乾隆還是沒有敢貿然出手。
直到有一個人的到來,他就是準噶爾輝特部的的大貴族阿睦爾撒納,他在内戰中,支援另外一個準噶爾貴族達瓦齊登基,但是沒有想到這個家夥,翻臉比脫褲子還快,剛給了阿睦爾撒納一塊地方,沒過多久他又要收回去。而阿睦爾撒納也不是什麼好鳥,他嫌達瓦奇給的地方不夠多,于是就想要更多的地方,兩個人一言不合,立刻就打了起來。
就在他們雙方打得你死我活的同時,沙俄也沒閑着,派出了大量的間諜,兩面做說客,想從中牟利,借機奪取新疆。最後阿睦爾撒納戰敗,面對沙俄人的誘惑,再三斟酌以後,他決定投靠大清,請乾隆幫忙出兵,助他奪回準噶爾的控制權。而乾隆早就在等着這個機會了,隻不過他心裡打的是另外一個算盤。于是他一口答應,立刻派出5萬多八旗,綠營和蒙古騎兵組成的大軍,協助阿睦爾撒納攻打達瓦齊。
達瓦齊率領了6000多騎兵,企圖守住一個關鍵的隘口,可是這個時候的蒙古兵,實在是堕落得不成人樣。當時清軍侍衛阿玉錫,率領25個士兵發動了夜襲,居然把6000人給打垮了!這要是成吉思汗在天之靈知道,不知道他會如何痛心疾首?達瓦奇兵敗逃跑,結果被烏什城(阿克蘇附近)的一名當地官員擒獲,獻給了清廷,被押往了北京,後來被乾隆赦免,養在北京當寓公。
阿玉錫
阿睦爾撒納很高興,他以為自己得手了。不過接下來,乾隆給了他一個小小的意外,不但沒有讓他成為準噶爾的汗王,相反,乾隆是要把準噶爾拆分成幾塊,像内外蒙古那樣,納入清朝政府的直接管理。因為清朝政府的目的,就是要一勞永逸地解決蒙古問題,讓蒙古人永遠失去東山再起的機會。
于是阿睦爾撒納憤怒了,有這樣耍人的嗎?他決心反叛,不過他不知道,這是乾隆給他挖的坑,他就在等着他造反,這樣才好名正言順地拿下整個新疆。但前線執行這個政策的定北将軍班第,沒有充分領會乾隆的意思,沒有考慮到阿睦爾撒納, 很可能會是以發動叛亂,必須高度警惕,随時做好鎮壓的準備。
清軍征讨準噶爾圖
結果他過于托大,隻帶了500個士兵随同,果然不出乾隆的預料,阿睦爾撒納發動了反叛,結果班第被數萬騎兵包圍,自殺殉國。随後清軍大軍趕到,擊潰了阿睦爾撒納,他逃往了俄國,後來死于天花。但準噶爾部的其他一些貴族,也不願意接受清朝的直接統治,先後又多次發動了叛亂,最終都被清軍輕松地粉碎。
這也給了乾隆大開殺戒的口實,為了斬草除根,清軍對準噶爾部的屠殺不可避免地開始了。乾隆聖旨寫到:“大軍一到,男女老幼,玉石俱焚,一個不留。而前線的将軍回給乾隆的奏折寫到:“盡喚男丁而出,屠戮有聲。”乾隆看後很滿意,看來乾隆不愧是真狠人!雖然殘忍,但祖父和父親未竟的夙願,畢竟在他手裡完成了!
于是準噶爾部幾十萬戶中,除了40%的人在天花中死亡,20%的人逃往俄羅斯,剩下30%的人死于戰亂和屠殺,隻有10%的幸存者被遷往内外蒙古。從此蒙古的準噶爾部,就此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乾隆的這個舉動,雖然無比的殘酷,但是困擾中原王朝幾千年的遊牧民族問題,就此徹底結束,新疆第一次被納入了中原的直接管理。當然,代價也是慘重的,新疆北部的大片草原,很長一段時間,都變成了無人區。
不久之後,住在伏爾加河畔的蒙古土爾扈特人,突然出現在了新疆邊境上,他們居然也隻剩下了六七萬人,他們請求清朝政府收留他們。這個消息把清朝的官員吓了一跳,他們是怎麼突然出現在新疆邊上的呢?
土爾扈特東歸
原來,1771年(乾隆三十五年)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受不了俄羅斯人的欺壓,決定舉部東歸,他們聽說清軍擊敗了準噶爾以後,就想回來占領新疆,東山再起。于是,土爾扈特人在渥巴錫的率領下,分三路,趕着畜群,攜帶辎重,浩浩蕩蕩,踏上了歸國的艱苦曆程。
渥巴錫原來是打算要等伏爾加河結冰後再啟程,但計劃為沙俄察覺,于是他決定提前行動。由于河水尚未結冰,伏爾加河西岸一萬餘戶部衆,未能東歸,後來成為了俄羅斯卡爾梅克人,建立了俄羅斯聯邦内的卡爾梅克共和國。俄國女皇葉卡德琳娜二世,得知了消息以後,立即派出哥薩克騎兵追擊,并指使沿途哈薩克人出兵阻擊。
一路上,土爾扈特人殲滅了俄國的駐軍,以及增援部隊,摧毀了俄國的要塞,穿過冰封的烏拉爾河,進入大雪覆寫的哈薩克草原,将追擊的俄軍遠遠抛在了後面。行進到奧琴峽谷(今哈薩克斯坦境内),是東歸必經之路,然而哈薩克騎兵已搶占隘口,渥巴錫定下謀略,自己正面進攻,另派隊伍包抄後面,最後全殲對方。
雖連戰連捷,但土爾扈特人也損失慘重,在哈薩克草原上,他們又遭到哈薩克人襲擊,激戰中犧牲了9000多土爾扈特人。除了戰鬥損失以外,天花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們,不斷的殺死他們的部衆,人越來越少。
當他們穿過哈薩克草原、繞過巴爾喀什湖南端,進入當時屬于中國境内的哈薩克地界時,伊犁将軍伊勒圖,指令哈薩克人不準渥巴錫他們通過,因為他不知道他們的意圖。無奈之下,渥巴錫轉道沙拉伯可,又遭到柯爾克孜人的進攻,不得已北上戈壁,一路艱險無比。
當他們終于到了已經屬于中國的新疆邊上的時候,隻剩下了不到一半的人還活着,他們已經無力進攻新疆,隻能在邊界周圍徘徊。清朝的伊犁将軍伊勒圖,對此非常緊張,他認為遊牧民族遠道而來,通常不懷好意。伊勒圖遣使問其來意,渥巴錫與衆部落首領、衆喇嘛商議數日後,不得已,稱前來歸附,并獻上其祖所受,明代永樂八年漢文篆書敕封玉印,以示誠意。
清朝内部,為了接不接受他們,發生了一場激烈的辯論。所有的人都知道,土爾扈特人本來是打算來占領新疆的,隻是因為沿途戰鬥損失,外加天花徹底喪失了戰鬥力,無路可走,才不得不改弦更張提出歸附。但是乾隆經過再三思考以後,認為他已經有能力統禦蒙古諸部,不怕任何挑戰。為了向蒙古諸部展示他的能力,彰顯天威,最後乾隆拍闆,接受了土爾扈特部的歸附,把他們安置在新疆北部。
乾隆皇帝指令,駐烏什的總理回疆事務參贊大臣舒赫德,前往伊犁安撫土爾扈特部。朝廷同時撥白銀二十萬兩及糧草、牛羊、棉布等赈濟土爾扈特部衆。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九月,渥巴錫赴熱河避暑山莊,觐見乾隆皇帝,被封為“舊土爾扈特卓裡克圖汗”。
渥巴錫畫像
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東歸,彰顯清朝有能力控制所有的蒙古部落,乾隆下令在承德普陀宗乘之廟,豎起兩塊石碑,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銘刻他撰寫的《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優恤土爾扈特部衆記》。這件事,後來還被拍成了電影和電視劇,叫做《東歸英雄傳》。
乾隆也達到了中國曆代皇帝的最高境界,不僅僅統治了中原,而且把中國傳統的遊牧民族和他們的主要地盤,全部納入了大清的管轄之下,成為了草原和中原的共主,促成了中華民族的一次大融合。而且最重要的是,從此以後,遊牧民族,再也沒有大規模反叛過,這是前無古人的功績!
但禍根卻在不知不覺中悄然種下。清軍在平定準噶爾叛亂中,把被準噶爾人關押起來的兩個“和卓”,釋放了出來,按理說,這是對他們恩遇有加,但是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卻恩将仇報,不久之後,他們就煽動了南疆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