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我才有勇氣平靜地講述那件被我塵封于心的往事。
那是半年前的一次朗誦比賽。我精心寫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詩歌,利用有限的半天時間練了好幾遍,當能流暢有感情地朗讀時,我對着鏡子做了個點贊的手勢,我想起上一次演講比賽中我已絕對優勢取得第一名的“輝煌”,自信滿滿。
我不會出錯,也不能出錯,完美的表現是我的期待。朗誦前,我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裡把開場白練了一遍又一遍。
“ok,就這樣了!”我微笑着走進會議室。
抽号,開始演講。我排在第五号,一共10個選手,我是奪冠熱門。
第一個登台的男老師聲帶緊繃,明顯緊張了;第二三個還好,但我感覺稿子似乎缺少激情,有些平淡了;第四個女老師氣質高雅,聲音抑揚頓挫,挺有氣勢的,但沒有脫稿……我在觀察中肯定着自己,想着自己稿子還不錯,又能脫稿,效果應是不錯的。
我按捺着自己怦怦跳的心,走上人前。“大家早上好……”突然,我發現自己出錯了,預想的開場白少了一句,我隻好改變原設計好的語句,按照自己的思路随機發揮。
開始朗誦了,我的心裡默默想着“不能出錯!不能出錯!”開始了脫稿朗誦……突然,我想不起來了!沉默了兩秒鐘,還是想不起來,我隻好顫抖着雙手打開了稿子。我的聲音像深秋的風,飛快地掃動着稿子,巴不得快點讀完,好結束這尴尬的場面。
後面幾個選手的朗誦沒有出彩的地方,但一個個鎮定自若,舉止大方。

盡管獲獎了,但是倒數第一名,也有不少人肯定了我的稿子,但更多的是質疑:一向自信穩重的自己,何時如此狼狽不堪?這樣的低水準發揮甚至讓一些好友替我尋找理由……
我沒有感冒,也沒有心事,更沒有故意為之。甚至,我自己也很納悶,這是我嗎?這還是往日陽光自信的自己嗎?聽一個評委說我朗誦時手在抖動着,聲音壓得很低,語速又很快,完全沒有了抑揚頓挫的美感……
我無地自容。這件感覺很丢人的事被我塵封在心中,我慢慢舔舐着傷口,用時間來治愈。
幸運的是,那件丢人的糗事後,我去河大學習了。河大學習期間,我重新回到了校園,那件不痛快的往事還是很快就遺忘了。
上周,有個微型課展示活動。我想反正自己就是那樣子,正常發揮就好,這樣想着,反而很放松地講了下來。沉浸在微課的内容中,我面前的聽課老師全部化身為了學生,我給孩子們講課,又有什麼好緊張的?
掌聲響起來時,我知道往日那個落落大方,侃侃而談的自己又回來了。
那,為什麼那次朗誦比賽會出錯呢?我終于敢面對那次令我羞愧難當的往事。
結合心理學知識,我明白自己當初之是以緊張是“怕出錯心理”在作怪,“怕什麼來什麼”的墨菲定律,讓我在追求完美中敗下陣來。其實,人生哪有完美?勇于嘗試錯誤,不害怕出錯,我們在放松的狀态下,反而會發揮出最好的水準。
既然人生是在出錯中成長,我們為何要拒絕出錯呢?這樣說來,我們都要感謝曾經和在未來會有的出錯。不怕出錯,我們反而不會出錯。退一步,即使出錯,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