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飼養家貓
可以追溯到5300年前
貓的形象頻繁出現在
文學作品中
各路大拿更是搖身一變
跻身“貓奴”行列

條漫來源:詩詞中國2012
錢鐘書、楊绛一家和貓
楊绛在書中這樣寫道:鐘書為這件事情特地準備了一個長竹竿,無論多冷的天氣,隻要他聽到了花花兒的叫聲,不顧嚴寒立刻從暖和被窩裡出來拿起竹竿幫花花兒打架。
電影《辛棄疾1162》截圖(船上坐着的是陸遊)
學生時代
我們都學過一首詩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這首詩讀起來朗朗上口
大氣磅礴
多麼的可歌可泣
但這首詩其實還有上半段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開篇說天上刮風下雨電閃雷鳴,那陸遊在幹什麼呢?
他正宅在家裡,裹着毯子烤着火,一邊還撸着貓,外面打雷下雨這麼可怕,我和我的貓都不要出門。
前半段加後半段,連在一起便是,撸完貓覺得自己這樣太荒廢了,然後一個冷冽,不行,我可是個愛國詩人啊,随後把火一滅貓一丢躺在地上睡覺,順便做個殺敵的夢。
哎呀,陸遊怎麼有點萌呀~
作為寵物部落客
陸遊寫貓的詩當然不隻這一首
一起來感受一下古人撸貓的快樂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3">得貓于近村以雪兒名之戲為作詩</h1>
似虎能緣木,如駒不伏轅。
但知空鼠穴,無意為魚飱。
薄荷時時醉,氍毹夜夜溫。
前生舊童子,伴我老山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贈貓三首·其二</h1>
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
慚愧家貧策勳薄,寒無氈坐食無魚。
贈粉鼻
連夕狸奴磔鼠頻,怒髯噀血護殘囷。
問渠何似朱門裡,日飽魚餐睡錦茵?
明世宗最愛的兩隻貓,分别名為“畫眉”、“獅貓”。明世宗還以帝皇的身份,将他的“畫眉”愛貓冊封為“虬龍”(古時瑞獸),儀式隆重。那麼,皇帝愛貓究竟愛到什麼程度?
明宣宗所畫《花下狸奴圖》現藏于台北博物館
皇帝要去後宮,陪着他的是貓;皇帝要出去辦事,陪着他的是貓;皇帝要回房睡覺,陪着他的還是貓!
為了養好他的宮廷貓,明世宗專門在宮裡創辦了一個特殊的管理機構貓兒房——“貓兒房,僅侍三四人,專飼禦前有名分之貓,亦加升管事職銜。”
怎麼樣?古時候的貓奴不輸給現在的鏟屎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