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老照片:男人織布有模有樣,李鴻章觀看馬克沁機槍射擊

作者:炳哥的小曆史

100多年來,曆史的變化滄海桑田,我們對100多年前社會生活的認識已經非常模糊。小編通過一組晚清老照片為大家展示彼時的生活細節,你閱後有何感想?可能很多場景都讓你感到不可理喻。

晚清老照片:男人織布有模有樣,李鴻章觀看馬克沁機槍射擊

賣小吃的攤位。

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其中一種食物,即麻花,其他的不知道是什麼。擺在桌子上的食物并不多,即便賣完也掙不了幾個銅闆,但那位婦女的經營頭腦值得贊賞,就算掙得少,對家用也有補貼作用。

晚清老照片:男人織布有模有樣,李鴻章觀看馬克沁機槍射擊

夫妻合影。

丈夫穿清爽的清朝官員夏季服裝,妻子穿裝飾繁複的禮服,應為新婚時的紅裝。這張照片可以判斷為晚清時期的“婚紗照”。

晚清老照片:男人織布有模有樣,李鴻章觀看馬克沁機槍射擊

家族合影。

為了拍好這張照片,主人把盆景、鳥籠、座鐘等都擺出來,那個男人還拿着一本書,裝作看書的模樣。上方兩個碩大的燈籠,說明這一家生活過得不錯,宅院寬闊,經濟實力雄厚。

晚清老照片:男人織布有模有樣,李鴻章觀看馬克沁機槍射擊

女子學校的學生。

這一所外國人辦的女子學校具有掃盲性質,沒有完整的課程體系,學生分布在各個年齡段,年齡小的七八歲,年齡大的三四十歲。除了識字,她們還學習刺繡、紡織等生活技能。

晚清老照片:男人織布有模有樣,李鴻章觀看馬克沁機槍射擊

一個男人留着長長的手指甲。

古代很多男人都留長長的手指甲,但像照片中這樣長及一尺左右的,還是很少見、很誇張,不僅不美觀,也不衛生。他們為什麼要留長指甲呢?就是為了與普通勞動者做身份上的區分:我是士大夫,我不用參加卑微的體力勞動。

晚清老照片:男人織布有模有樣,李鴻章觀看馬克沁機槍射擊

1905年,菜市口執行淩遲。

淩遲是清朝最殘酷的刑罰,市井罵人“挨千刀的”“千刀萬剮”的說法就是對這種刑罰的變相描述。它隻适用于在朝廷看來罪大惡極之人,比如謀反者、殺害父母的逆子、殺害家長的奴婢等等。1905年4月,清廷宣告廢除淩遲。

晚清老照片:男人織布有模有樣,李鴻章觀看馬克沁機槍射擊

男人織布。

一名年輕男人坐在織布機上,很投入地操作着梭子,有模有樣,看上去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傳統社會通常把紡花織布視為女性的工作,男人基本上不會參與。晚清照片中男人織布的場景非常罕見。

晚清老照片:男人織布有模有樣,李鴻章觀看馬克沁機槍射擊

軍火商向李鴻章展示馬克沁機槍的威力。

1896年,李鴻章奉慈禧太後之命出訪歐美。在美國,海勒姆·馬克沁(右一)等人向他展示了馬克沁機槍的威力。一棵樹被攔腰打斷,足以說明機槍有強大的殺傷力。當時西方世界瘋傳李鴻章此次出訪意在采購武器裝備,是以軍火商極力推銷各種新式武器,事實上老李并無采購計劃。

晚清老照片:男人織布有模有樣,李鴻章觀看馬克沁機槍射擊

1904年,送盆栽的挑夫。

他肩上扛着的扁擔制作巧妙,能裝不少盆栽,又不會因為颠簸而受到損壞。你能認出那些盆栽是什麼花卉嗎?

晚清老照片:男人織布有模有樣,李鴻章觀看馬克沁機槍射擊

北方某地,毛驢拉磨。

“毛驢兒拉磨呦,它走不出那個圈”,拉磨是毛驢的宿命。為了讓它無限地轉圈,主人用破布把它的眼睛蒙起來,這樣它就不會感到眩暈,也不會偷吃磨盤上的糧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