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類的我們最為重要的特征就是叢集社會性,每個人都生活在集體之中,和其他人互相幫助,互惠互利。是以也有些人認為這種特征是和動物有着本質的差別,其實則不然。
有許多相同物種的動物,也是群居動物,它們為了生存,也會在一起生活。例如:虎鲸、狐獴、獅子、鬣狗、大象等動物,它們就是如此。
其實除了同一物種間的動物會選擇在一起生活外,還有許多不同物種間的動物在演化的過程中出現了心照神交,它們也會在一起生活,各取所需,互相欣賞,猶如動物界的伯牙與子期。

郊狼和美洲獾交朋友
種間協作關系分為幾種,有互惠互利型,有單方面索取型等。人類和寵物之間的關系也可以視作一類種間協作關系。
生物學家就通過實驗證明,人類最忠誠的夥伴寵物狗就有意識幫助受困的主人,但是大部分狗卻不知道如何去幫助自己的主人。而不同物種的動物種間協作的例子則更多,有許多處在食物鍊底端的動物會團結協作,共同躲避獵食者的捕獵。
許多像羚羊、鹿一類的食草動物會和猴子或者鳥類生活在一起,在食草動物在樹下進食的時候,鳥和猴子也在樹上進食,每當發現危險來臨時,樹上的猴子和鳥會第一時間發出預警,随即四散奔逃,這時候樹下的食草動物也會逃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郊狼和美洲獾是親密無間的兄弟</h1>
它們的這類種間協作關系中,食草動物無償地接受鳥和猴子的幫助,得到預警資訊後快速逃走,而鳥和猴子也都傾情付出,不計回報。
在生物界中還有互惠互利的種間協作關系,例如北美洲的郊狼,它們是一種典型的投機主義獵食者,在沒有肉食的情況下也會選擇素食,但是郊狼最喜歡的食物還是小型齧齒類動物。
但由于體型較大又不精通掘洞,是以沒辦法鑽入洞中捕獵,是以郊狼和美洲獾達成了種間協作互助關系,它們會在一起生活,捕獵前會互相舔舐鼻子,就像是戰前部署一樣。
郊狼會将兔子或老鼠等動物驅趕至洞穴中,再由掘洞本領高超的美洲獾鑽進洞中捕食和驅趕獵物,而守在洞口旁邊的郊狼便會坐享其成。
就這樣,美洲獾和郊狼因為這類種間協作的關系,都能獲得更多的食物,雙方互惠互利。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3">和平相處的鼠兔和鳥類</h1>
鼠兔和一些鳥類的種間協作關系則更為平和,鼠兔生活在高海拔地區,它們非常善于掘洞,當完成地洞之後,會吸引一些地鴉前來一起居住,并且鼠兔也毫不介意這一點,鼠兔和這些鳥類在自己的洞穴中開始了伴生。
這就是有些史籍中記載的鳥鼠同穴,它們互相為彼此提供警示服務,如果有蛇一類的天敵侵入洞穴,它們會互相通知對方,四散奔逃。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5">放牧的螞蟻愛蚜蟲</h1>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螞蟻和蚜蟲之間的關系,螞蟻非常喜歡吃甜食,而蚜蟲就可以在尾部分泌香甜的蜜露,螞蟻會像牧羊人一樣豢養蚜蟲。如果有其他昆蟲膽敢攻擊蚜蟲,螞蟻會不遺餘力地對其攻擊,保護蚜蟲。
有時候螞蟻會把蚜蟲搬到枝葉茂密的地方,放牧蚜蟲,天冷的時候也會把蚜蟲移至蟻穴。在這種精心照料下,蚜蟲可以産出更多的蜜露。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7">寄生關系的隐魚和海參</h1>
當種間協作的關系掌握不好的時候,有可能會變為寄生的關系。海參和隐魚就是如此,它們之間的關系更像是寄生關系。隐魚别稱海參魚,是一種生活在海中的長條形魚類。
隐魚的天敵非常多,它們為求自保經常鑽進海參的身體之内,躲避天敵,尋求庇護。在海參身體之内的隐魚并不安分,它們經常會吃掉海參的内髒。
但好在海參的内髒是可以再生的,如果遇到危險的時候,海參經常将内髒抛出去吸引獵食者,但盡管如此,海參保護了隐魚,而隐魚卻吃掉了海參的内髒,這就是類似寄生的關系了,也讓我想到了《東郭先生與狼》。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9">紅嘴牛椋鳥的小心思</h1>
還有的種間協作關系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的那麼美好,兩個物種間看上去親密無間,而暗地裡卻勾心鬥角。
在非洲大陸上生活着一種紅嘴牛椋鳥,它們經常站在犀牛、長頸鹿、非洲水牛的背上,幫助這些大型食草動物清理身上的寄生蟲和皮屑。
可這些鳥類的動機往往并不單純,有的時候紅嘴牛椋鳥會用力啄開這些動物的皮膚,使動物流血,而紅嘴牛椋鳥就會趁機吸食動物的血液。
同時這些傷口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昆蟲前來,也為紅嘴牛椋鳥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在紅嘴牛椋鳥繁殖的季節,它們甚至會在動物身上薅毛做成毛氈建造鳥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1">魚前一套,魚後一套的隆頭魚</h1>
在海洋中生活着一種叫做隆頭魚的魚類,它們是魚類中的清理專家,經常幫助其他魚類清除身體表面的寄生蟲、壞鱗或者爛肉。
但其實隆頭魚最喜歡的食物是其他魚類身上的保護皮膚的黏液,這些黏液對魚類是非常重要,是以當其他魚類被隆頭魚啃食黏液時,便會瘋狂扭動掙紮,周圍的其他等着做清潔的魚類看後就會逃走,不會再讓隆頭魚靠近自己。
漸漸地,隆頭魚也演化出一種新的技能,在有其他魚類排隊等着清理皮膚的時候,隆頭魚會一絲不苟幫助魚類清理身上的寄生蟲,而沒有其他魚類圍觀的時候,它們則會趁機吸食魚類顧客身上的黏液。
不僅僅是同物種之間的動物會互相幫助,不同物種間的生物也會種間協作,盡管有的時候目的不是那麼的單純。但良好的種間協作關系,讓這些動物能更好地生存。圖檔來自網絡侵聯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