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本小說充滿“羞羞之事”,讓人看得既想笑又覺得惡心,改編電視劇後,反而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變得極為清純,連個吻戲都沒有。這部小說的書名及影視劇的劇名都叫做《媚者無疆》。

晚媚1
小說的作者的筆名叫“半明半寐”。小說裡面有酷刑、挑逗、生命之和諧等情節,可以快速地抓住讀者的眼球,讓讀者有強烈的看下去的欲望。但小說并非完全描寫這些不等大雅之堂之事,把那些不可描述的内容剔除了,這部小說仍可稱得上一部文筆精彩、懸念疊起、充滿類似于古龍《流星蝴蝶劍》《多情環》式的暗黑風格的佳作。
姹蘿
小說中,女主駱雪不是天縱奇才型的人物,而是一個一上來就被人輪流實作“生命的大和諧”,連能不能活下去都是問題的極為普通的人。她為了生存進入鬼門,被訓練成殺人工具,身體就是她殺人的利器。在鬼門裡不需要多愁善感的淑女,隻需要殺人升職的殺手——要麼殺人,要麼被人殺。除了要殺任務中指定的要殺之人,還要提防鬼門内其他殺手搞陰招。就是這樣一個冰冷恐怖,步步驚心的地方,反而更需要愛情來取暖。鬼門内不允許殺手和影子産生感情,女主晚媚與影子小三,城主姹蘿與堂主刑風,卻都相愛了。姹蘿懲罰晚媚與小三,卻放任自己和刑風的愛情,本就是玩雙标來欺負弱者的做法。那個黑暗世界充滿了“社會達爾文主義”——強者勝而存,弱者敗而亡。晚媚一邊殺人,一邊升職,從地殺、天殺到絕殺,最後挑戰城主姹蘿,并取而代之,成為新的城主。在晚媚殺人升職的明線情節裡,穿插着公子複仇的暗線故事。但原著第二部開了頭沒寫多少,作者就停筆不寫了,留下了不少的懸念和遺憾。
流光
這樣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小說,注定是要大改特改才能過審,才能搬上熒屏。
是以,電視劇版由李一桐飾演的晚媚(本名由駱雪改為蘇七雪)一上來隻是被放血,沒被實作“大和諧”,并且由果斷殺人之人改成了白蓮花般的人。進入姽婳城後,晚媚身為一個殺手卻缺乏身份認同,靠被殺對象自殺或者其他殺手幫忙才能完成任務,且哭戲頗多。這應該是出于弘揚“真善美”的需要。雖然晚媚還是靠做任務升職最終成為新城主,但終究讓人覺得缺乏說服力。像這樣白蓮花一般的人當了新城主後會做些什麼?搞慈善嗎?
長安
小三改名為長安,身份從一個普通馬夫改成了太平公主的後人,擔負起振作李氏江山的責任。長安與阮娘(謝瑩)起事到一半,因為晚媚要挑戰城主,長安居然抛下身後的将士,獨自回姽婳城救晚媚。這樣的改編雖能展現長安與晚媚的深情,但隻身一人回去似乎不妥,哪怕他率領部分軍隊去姽婳城勝算也大啊。長安最後為救晚媚而被刑風敲碎骨頭挺慘的。
阮娘(謝瑩)
阮娘(謝瑩)這條線也有些崩。她與大反派越輕涯周旋那麼多年都隐忍不發,沒有暴露,見到長安之後,耐心和智商節節掉線。面對長安記挂晚媚欲傳回姽婳城時,她幹脆以死相逼,随後自殺死掉了,死得太草率。
公子
公子的人設沒有大變,從小說到電視劇,他都是一個為了實作她母親給他的任務而費盡心機獲勝的“媽寶男”。其他人都是他實作目标的工具罷了。對于晚媚,長安甘願獻出自己的生命,但公子會為了實作自己的目标而讓晚媚受傷,更不會為了晚媚放棄一切,事業心很強。
此外,這部劇場景優美,許多景象可以直接拿去當桌面。開頭及劇中偶爾出現的水墨畫風格也很有吸引力。
色彩方面,這部劇常常昏暗凄清或霧氣朦胧(黑夜與陰天景象頗多),明媚陽光的色彩較少。或許是為了展現小說中的凄涼肅殺的風格而這樣做的吧。我覺得挺合适的。
晚媚2
打鬥方面,雖然這部劇沒有金庸劇《天龍八部》中三兄弟在少林寺大戰對手的壯闊場景,卻很有力量感(比如長安的打鬥部分),動作清晰可見,既連貫又剛猛,不是那種廣播體操般的搞笑打鬥,值得一看。
音樂方面,詭異風格、凄涼風格、緊促風格等不同配樂恰到好處地為這部劇錦上添花,《一》《獨步》《一生等你》《失寵》等歌曲亦是值得回放多聽的佳作。
歡迎各位喜歡古裝劇的朋友關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