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牛耕
編| 趙豔秋
雙11的零點剛過,各大電商平台便争相公布資料:天貓從11月1日到11日累計交易額為3723億元,京東交易額在9分鐘之内破2000億元。而百度,盡管第四次踏入電商,卻似乎過了個冷清的雙11。
在百度App購物頻道内,少數品牌有雙11低價專場,主推的還是小度硬體産品。而很多聽聞百度要做電商,想來“薅一筆”的消費者,甚至沒找到購物入口。
趕在雙11前上線,百度無疑是想吃一波流量紅利的。但隐蔽的入口、低調的傳播和長尾的直播,讓百度在薇娅、李佳琦面前沒多少存在感。百度無疑是想先把業務跑起來再說,功能如商品搜尋也在完善,但低調的行事作風放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仍讓人為百度捏了把汗。

百度電商為什麼屢敗屢戰?
百度此次入局電商是去年起就開始醞釀的。2019年8月,百度宣布以3000萬美元投資電商領域的“賣水人”有贊,有贊提供網上開店、營銷和客戶管理等。通過投資有贊,百度可完善App内的電商服務閉環。去年12月,百度智能小程式又與順豐、德邦等合作,完善了物流服務。今年5月,百度對有贊的投資交割完成,當天就上線了“寶藏湖北”的直播帶貨。
5月15日,在直播電商大熱的背景下,李彥宏也下場直播帶貨,并向927萬線上觀看的人表示:“将來有人願意來百度App帶貨也沒問題。”618當天,百度直播電商單場GMV(總成交額)一度破千萬元。
目前看來,百度電商是以百度App為流量入口,由“度小店”串聯起各個環節的。
百度告訴AI财經社:“購物頻道上線,是提供一個中心化入口,進一步聚合百度的電商資源,培養使用者‘搜尋+購物’的新習慣。購物頻道由度小店為商家提供完整的電商基礎能力和營銷玩法,同時百度移動生态可提供多類型的導流與内容種草。”
百度确實期望聚攏之前分散的電商資源。百度稱,百度移動生态内分散在各個業務線的電商能力或者電商資源,都将被聚攏并激活,為購物頻道賦能。
百度為什麼必須做電商?這已是老生常談:因為在中國,電商和搜尋引擎似乎水火不容。2008年9月,淘寶宣布完全屏蔽百度的爬蟲,百度從此無法搜到任何淘寶資訊。幾天後,百度第一個電商平台“有啊”上線。
此後,在淘寶等電商App中,商品分發流量和廣告收益被自己把控。它們在App内自建搜尋引擎,百度這個搜尋平台隻能向電商首頁導流。也是以,百度廣告收入被電商平台切走了一大塊。而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在美國,亞馬遜并不屏蔽谷歌的搜尋來源,零售業是谷歌第一大廣告收入來源,亞馬遜也是谷歌第一大廣告主。
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告訴AI财經社:“百度AI變現遙遙無期,眼下最大營收子產品是廣告。但百度的廣告一直在降,因為電商本身的品銷合一已經出現了,淘寶、騰訊、快手和抖音的廣告占比是很高的。”作為三大變現模式,電商、廣告和遊戲都在融合,電商和廣告已經完全融合了。”
根據公開資料,百度的廣告營收占比從兩年前的82%下降到63%,這還包括愛奇藝廣告持續增長的功勞。而百度要賣掉愛奇藝的資訊在社交媒體上流傳。
除了電商廣告,百度另一塊眼饞的蛋糕是産業服務。莊帥表示,“這裡有電商更多利潤增長的想象空間,比如支付、物流和供應鍊金融,比如微信的支付和供應鍊金融,京東物流和供應鍊金融,阿裡的菜鳥和螞蟻金服。”
而百度能連接配接起場景和“度小滿”支付的兩條路,O2O做得并不成功,電商不能再掉鍊子。目前,在百度App的購物頻道裡,光百度自己的支付方式就有度小滿支付和百度閃付。
怎麼做:拉攏小商家,直播帶貨
百度的另一大關鍵問題是:電商怎麼做?
AI财經社在半個月前在百度App購物頻道發現,瀑布資訊流中多是長尾産品和農産品,直播版塊也以農産品為主,很是“快手風”。在頭部商家動辄被要求“二選一”的時代,百度電商似乎放棄了争搶頭部商家,選擇拉攏小商家。這些小商家通過度小店系統接入百度。但在雙11期間,AI财經社發現,百度App購物頻道風格有所改變,品類和品牌都有所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百度要收購YY的傳聞,也被認為有電商的考慮。今年8月,歡聚時代董事長兼CEO李學淩公開表示:“(YY)直播貢獻占比第一,但未來3-5年,希望電商收入是大頭。”如果百度要發力直播電商,勢必要找到一個直播平台帶來使用者,YY是一個選擇,因為直播領域的增量流量已經不多。
百度認為搜尋和電商有天然的耦合度,這也是百度在電商上屢敗屢戰的原因所在。百度遺憾于沒有自己的賬号體系,不能把搜尋流量留在自己的體系内,兩年前開始大力投入小程式,期望建立起從搜尋到下單的閉環體系。但目前這條路還需要嘗試。
但外界的一個普遍批評是:百度過于強調搜尋引擎帶來的流量,而忽視背景供應鍊的能力,畢竟電商登陸中國近20年,戰場已經從争搶商家和消費者,拓展到深入産業的供應鍊能力。
對此,莊帥認為,搜尋确實是電商的基礎設施之一,關鍵是将自己的優勢去和行業裡具有供應鍊優勢的企業去結合,并且找到自己差異化的路徑。不過目前來看,在電商這一已經相當成熟的市場,百度電商似乎還沒有摸索到自己鮮明的打法。
此前經曆三次電商失敗,戰略一直在搖擺
在此次做電商之前,百度做電商已經曆了三次大的失敗。
2008年10月,百度上線C2C商城“有啊”,由“太子”李明遠執掌大印,并成立了單獨的電子商務事業部。這一仗陣勢頗大,因為此前的9月百度已經被淘寶屏蔽商品連結,由此與主流電商公開決裂。但在2011年3月,有啊就慘淡收場,關閉商品、店鋪和交易功能。
失敗的最大原因似乎在百度沒有下大決心投入資源。據報道,百度每月給“有啊”的推廣費隻有數千元,讓李明遠度日如年,3年市場佔有率還不到1%。百度時任CFO李昕哲也表示:百度在C2C投入不會太大。新東方線上時任COO潘欣透露:“百度沒有舉全公司之力做,也沒有隻許勝不許敗的決心。”
另一個根本原因在于競争同質化。當時淘寶已占據C2C超過90%份額,百度單純采取“模仿政策”。但電商那時已在向B2C轉型,到了有啊下線的2011年,B2C交易量占到全網的51%,2012年Q1天貓占到35.4%。在社交媒體上有分析稱,百度的電商政策落後阿裡一個時代。
百度的第二次嘗試是與日本樂天合作的“樂酷天”。百度提供入口和流量,樂天做經營。但據公開報道,樂酷天的高層幾乎全被日方把持,卻不了解中國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流量變現很不成功。2014年4月,樂酷天也慘淡下線。
2015年9月,百度上線了平台“百度MALL”,隻和品牌方合作,希望做服務中産階級的中高端品質電商。百度人士當時表示:此次百度決心很大,可能是對電商業務的最後一次嘗試。但這次電商宣發低調,産品品質也沒能做出差異化,2017年正式關閉。
除了這三次嘗試,百度還先後成立過垂直電商,如健康醫藥館、未來商店(智能硬體),導購業務“百度微購”,推薦業務“百度值得買”等等。最轟動的一次嘗試,還有2014年8月聯合騰訊、萬達成立的“騰百萬”。當時三方宣告,計劃5年投資200億元,打造全球最大的O2O電商公司。
至今回望曆史,百度的硬傷除了戰略搖擺外,還在于沒有布局整條電商鍊路,将太多精力放在前端導流。在2012年,百度曾有一個“中間頁戰略”的提法:在搜尋引擎和傳統産業中間的狀态來給别人提供服務,而非直接經營電商平台。
後來,王健林複盤騰百萬失敗時也承認:“(别家)任何流量導入進來就需要花錢,我們不需要花錢,自己就有。但這些流量怎麼變成錢,這兩人(李彥宏和馬化騰)聽了覺得有點可能性,說行,就弄了。”王健林甚至說,他發現自己才是(三人中)最懂電商的那個人。
按照這一邏輯,百度App這次上線購物頻道,至少是自己營運前端平台,用自家系統“度小店”為商家提供電商服務,度小滿負責支付和供應鍊金融。百度上線的電商直播和可能的收購,也能将直播戰場掌握在手裡。這是百度電商拼圖比較完整的一次,主要懸念落在如何找到差異化。
莊帥告訴AI财經社:“百度做電商的困難,在于它之前太折騰了,失敗和反複的次數太多。(盡管百度掌握流量),無論它用什麼方式去建構供應鍊合作,都需要得到社會化資源的支援,尤其是品牌商家和第三方合作夥伴。赢得信任會是百度這次很大的一個困難。”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