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漢大學大力推進“青馬工程”

作者:人民網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經曆過抗擊疫情的衆志成城,每當看到萬家燈火,我的内心就會無比幸福與溫暖。作為一名選調生,在基層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上下同欲,則無往而不勝’的道理,深刻感受到人民上下一心的凝聚力,深刻感受到展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的中國制度優勢。”講台上,武漢大學2017屆畢業生何東格回憶起自己下沉社群、參與一線抗疫的80多個日夜,感觸很深。

這場演講面對的,是武漢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百千萬工程”的學員們。依托團校,突出政治教育,培養萬名左右先進性強的優秀團員;依托未來學院,突出政治教育訓練,培養千名左右又紅又專的學生骨幹;聯合馬克思主義學院,突出政治鍛造,培養百名左右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自2008年以來,武漢大學大力推進“青馬工程”,一批強信念、能幹事、敢擔當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湧現出來。

“讓馬克思主義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幫助他們堅定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教會他們為人民服務的方法,這是我們的初衷。”武漢大學團委書記黃鑫介紹,通過課堂學習、思辨讨論、參觀研學、實踐鍛煉,将“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緊密結合,學校累計分層分類培養12批10萬餘名學員。

記者了解到,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百千萬工程”中,“雙學位、雙導師、雙課堂”的教育訓練班模式是全國首創。“武漢大學每年劃撥專項經費50萬元,在全校大一年級大學生中遴選出50名學生,進行為期2年的專門培養。依托馬克思主義學科優勢,由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理論教學、校團委負責實踐教學,學校為每名學員配備理論導師和實踐導師,符合标準的學員可以獲得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第二學位。”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屈文謙介紹。

加強理論武裝,學員們既要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題》等課程,還要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價值觀教育與當代社會思潮評析》等專題課程。課堂之外,“青馬班”會定期舉辦“青馬思辨會”“青馬微課堂”,設計典型案例讨論、主題辯論、場景模拟等,讓學員在學思踐悟中構築馬克思主義信仰。實踐方面,除了周末要在校内和周圍社群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外,“青馬班”學生每年暑假都有一項調研任務,大一暑假走訪貧困地區、了解國情民情,大二暑假到街道和鄉鎮實習,大三暑假結合第二學位論文開展調查研究。

“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實踐課堂。”“青馬班”二期學員趙廣超走進貴州省威甯彜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石門坎鄉,在支教的同時,當起了當地“脫貧夜校”老師,幫助農民脫貧緻富。“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就要站出來、頂上去。”“青馬班”四期學員蘇嘉烨在疫情防控期間動員上千名武大志願者,為641名醫務人員子女提供3萬餘小時的線上心理疏導和學業輔導……

截至今年6月,已有四期“青馬班”學員結業,他們之中,黨員比例高達95.45%。如今,在武漢大學,“人人知道青馬,人人關心青馬,人人争取加入青馬”的育人氛圍正在形成,“培養一批骨幹,帶動一批學生”的效果日益顯現。在辦好大學生“青馬班”的基礎上,以到西部基層就業為導向的研究所學生“青馬班”、以青年醫護人員為主體的醫護人員“青馬班”也已陸續開班。

幾年來,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韓進一直堅持給“青馬班”學生講授第一堂課。“武漢大學是我國最早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高校之一,是一所社會主義大學。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就必須教會學生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立場、觀點、方法,通過更系統、更深入的培養方式,通過進基層、進農村、進關鍵領域行業的實踐鍛煉,真正培養一大批堪當時代重任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韓進表示。

(陳菊平、張晗參與采寫)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31日 05 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