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信人壽官網更新了管理層名單,來自中國建行體系的丁慧成為建信人壽新一任總經理,其任職資格已于4月21日獲得上海監管局準許。

2020年12月至今建信人壽在人事方面多有變動,包括總經理、總經理助理、合規負責人等,人事換血也讓業内對其轉型發展有了新期待。
丁慧曾任建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長
金融業打拼20多年
公開資料顯示,丁慧1975年出生,畢業于清華大學理論經濟學專業,獲博士研究所學生學曆、經濟學博士學位。
丁慧具有20餘年金融行業工作經驗,自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先後擔任中國人民銀行銀行監管一司幹部、副主任科員,原中國銀監會銀行監管一部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期間派赴美國貨币監理署工作)、副處長、處長,原中國銀監會黨校副校長,2015年進入中國建設銀行工作以來,先後擔任總行股權與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湖北省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
2020年12月起,丁慧開始擔任建信人壽黨委副書記;自2021年4月起,擔任建信人壽執行董事、總裁。
丁慧的上任,結束了建信人壽超半年總裁空缺的狀态,與去年7月新上任的董事長謝瑞平,共同開啟建信人壽“謝李配”時代。
建信人壽是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人壽保險公司,總部位于上海。建信人壽的前身是太平洋安泰人壽,成立于1998年,因股權變更,2011年更名為建信人壽保險有限公司。2016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更名為建信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各類人身保險業務;上述業務的再保險業務等。
自2020年12月至今建信人壽在人事方面多有變動,中國銀保監會已先後批複多為建信人壽相關人員的任職資格,其中包括總經理、總經理助理、合規負責人、獨立董事、監事。值得注意的是,保險老将萬峰于2021年1月獲批擔任建信人壽獨立董事。
産品仍以理财型為主
轉型效率待提升
坐擁銀保管道的天然優勢,銀行系險企一度被業内認為是最有可能進入第一梯隊的險企。自建設銀行控股以來,建信人壽依靠高現金價值的理财險,其保費規模迅速超過百億,保險業務收入由2012年的58.68億增長到2014年的158.89億。2020年,建信人壽保險業務收入已達到433.29億。
然而依靠高現金價值的理财險帶來的保費激增,造成了建信人壽的資本金壓力,随之而來的是償付能力的逐漸下滑,甚至一度接近監管紅線。加之監管對短期理财型保險産品的限制,建信人壽不得不思考轉型。
資料顯示,2018年,建信人壽保險業務收入252.91億元,同比下滑15.1%。同年,建信人壽退保金激增,達279.35億元,同比增長107.43%。在2018年年報中,建信人壽表示,保險業務收入下降的原因是企業主動尋求從大規模到高價值的轉變,保費規模的變化符合預期。2020年,建信人壽退保金為130.78億元。
從資料來看,銀保管道對建信人壽是一把雙刃劍,迅速做大規模的同時也容易引發引發流動性風險。2019年7月,建信人壽釋出拟增資60億的公告,一年後增資獲批,彼時建信人壽表示,新增資本将進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業務價值,強化抗風險能力為公司轉型向高品質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資本基礎。
據了解2016年,建信人壽開始轉型。根據當時建信人壽轉型發展規劃,到2020年,建信人壽要成為“建設銀行集團滿足客戶保險保障、長期儲蓄和資産傳承需求的專業保險服務平台和集團價值創造的重要業務闆塊”。彼時擔任建信人壽總裁的謝瑞平介紹,實作這個目标,建信人壽将率先完成三個轉變,其中包括向綜合化險企轉變,逐漸開辦資管、财險,介入健康、養老,形成完整的産業鍊條。
值得注意的是,建信人壽2020年年報顯示,其2020年度保費收入居前的保險産品仍以理财型保險為主,銷售管道仍主要依靠銀保管道。
未來,如何進一步提升建信人壽價值轉型效率将是擺在新任上司班子面前的挑戰。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範輝 李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