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争題材這個領域,國産影視劇曾鬧過很多笑話,像“彈弓打飛機”“手撕鬼子”“褲裆藏雷”等脫離現實的橋段,曾被衆多網友瘋狂吐槽。
可噴歸噴、罵歸罵,大多數情況,都以觀衆一笑了之,主創遭官媒痛批結束。
但今天介紹的這部戰争片卻并非如此——
豆瓣2.2分,即将趕超《逐夢演藝圈》;
觀衆對導演的「恨」到了咬牙切齒的地步;

時至今日上映近30年,觀衆的罵聲從未止歇;
影片的導演姚某某,本是科班出身,卻因這一部電影,葬送了整個職業生涯。
說的是它——
《犬王》
影片的大背景是抗日戰争時期,七七事變拉開全面抗戰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勁兒往一處使,共抗侵略者。
「軍犬」作為一種特殊的戰鬥武器,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曆史上曾立下赫赫戰功。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便是“中國闆凳狗大敗日本狼青”的佳話。
這部《犬王》,講的便是兩條軍犬「大龍」和「小龍」,與主人們共同抗擊日軍的故事。
本來嘛,這片拍得無可厚非,也确實有史實可考據。
狗狗叼着炸藥包,沖鋒陷陣,有一個畫面一隻狗被炸飛,甚至都能看到狗側面腹部的皮連着腿。
在1993年,特效技術不是稀罕物件兒了,觀衆觀影時都以為,這個畫面是特效。
況且片子是為了宣傳狗的忠誠和勇敢,怎麼可能是實拍呢?
直到今天,這也是影視創作者跟觀衆之間約定俗成的「規矩」。
但凡涉及到動物情節,結尾字幕首先會出來的一句話就是“本片未傷害任何動物”;
這是電影創作中對生命最起碼的尊重;
你不能因為所謂的藝術,卻殘害一條無辜的性命。
但當年,導演姚某某,卻自豪地在《犬王》結束時加上一句話“本片中死去的動物均是真實死亡”。
對此,姚某某的解釋是——
“為了讓表演顯得真實,我們給一隻訓練有素的軍犬綁上了真實的炸藥,在鏡頭前奔跑着被炸成了碎片…”
“為了減輕狗的痛苦,務必要一次性把它炸死!”
此話一出,全民沸騰。
時至今日,提到這位導演,都讓人恨得後槽牙癢癢;
有人将其稱為“國産電影史最大恥辱”
有人建議,我拍一部新抗日影片《導王》講的是一個愛國導演借為日本人拍電影的機會,在身上綁上炸彈與日本人同歸于盡,姚某某是不二人選。
這位姚某某6年後又拍了一部電視劇,再次點燃網友怒火,1星刷屏,全民抵制。
說回《犬王》
在後期的訪談中,姚某某再次确認,親手策劃了這次“犧牲”,神态頗以為傲。
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衆,感受怎麼形容呢?
好比吃了一口蛋糕,咀嚼兩口後,才發現蛋糕裡頭有隻蒼蠅
更惡心的是,這隻蒼蠅,是蛋糕師故意放進去的。
如此一個電影劇組的低專業性和非人道主義的做法,僅就電影拍攝的職業道德而言,是應嗤之以鼻的。
片子中的犬王,報效主人,英勇抗敵;
現實中的導演,卻親手炸了這位動物演員。
嚴重地說,這跟漢奸無異。
打着贊美動物的「名」、行着虐殺動物的「實」,這種行為,也是極度龌龊的。
且看他所說的理由:為了真實。
劉佩琦被問到,你是如何代入人物的?
劉佩琦反問,如果你演一個死人,難道還要去死嗎?
話糙理不糙。
影視劇,說到底,還是虛構的。
敬業如吳京,也曾說過,拍戲的底線,是「隻要不死」。
可見演員被虐可以,但涉及到生死危險的戲,是一定要三思的。
片名為《犬王》,識字的人都知道,狗,是片子的主角;
但姚某某卻不這麼認為,在他眼裡,除了人以外,片場的一切,隻能算道具。
他調配着片場的一切道具,掌控着他們的生死,隻為粉飾自己标榜的「真實」。
我們說的真實,是史實真實、考據真實,别胡編亂造,侮辱英烈;
姚某某的真實,是畫面真實,殺戮真實,惡心人真實。
再來看1993年的特效片大環境。
同年好萊塢拍出的《侏羅紀公園》,巨大的恐龍頭從汽車天窗俯沖下來,這樣的鏡頭不比你炸死一條狗省事吧?
真實度不比你差吧?
但也沒聽說斯皮爾伯格穿越回史前,去幹死幾隻恐龍啊!
實在沒能力去做特效,那為什麼一定要拍這個特寫呢,用火藥帶過不可以嗎?炸飛一些毛皮不可以嗎?
1987年,日本電影《忠犬八公物語》一經上映,全球觀衆為其真摯的情意抹眼淚;
時至今日,經久不衰。
它經典,是因為它真實嗎?
不是因為你畫面拍得多逼真,手法多獨到,而是他們有顆真正的愛心。
一個漠視生命,缺乏人性關懷的人,怎麼能拍出反戰真正的核心?!
滑天下之大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