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春:一座讓青年人有底氣的城市

長春:一座讓青年人有底氣的城市
長春:一座讓青年人有底氣的城市

原載于《中國青年》雜志2021年第20期

編者按:

2021年9月,《中國青年》雜志采訪團和團中央“青少年發展研究”重大課題組一行走進吉林省長春市,圍繞新時代中國青年成長與長春發展進行了為期一周的深入采訪、調研,《中國青年》第20期推出的專刊《吉林長春,青春常在》即是這次采訪調研的重要成果,共80頁,約10萬字。

該專刊從政策解讀、聚能彙才、長風新解、理想之城、城韻從容五個次元及制造之都、科技産業、創新創業、長春流綠四個版塊,走近長春四個高新産業聚集區,對話長春數十位政策制定者、産業從業者、創業管理者、青年工作者、文化建設者,采訪在長春創新創業、就業發展、學習生活的青年們,解讀長春根據中央提出的東北振興戰略和全面振興意見,在吉林省委“一主六雙”部署下做好加減乘除,推進制造轉型、科技引領、創新創業、文化發展、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擔當作為,展現青年在長春當下及未來的發展圖景,并以客觀視角對長春促進青年發展的城市政策、環境營造進行實地講述。

從即日起,我們陸續推出《吉林長春,青春常在——新時代中國青年成長與吉林長春發展專題》系列報道相關内容。其中,《長春 :一座讓青年人有底氣的城市》為該專刊的卷首語。

長春:一座讓青年人有底氣的城市

卷首語

長春 :一座讓青年人有底氣的城市

@文/ 皮鈞

并不是每一座城市都能夠讓你持續地熱愛她。隻有那些持續給青年人以前途和希望、讓青年人願意持續奮鬥的城市,才有未來。

那麼,青年人的希望來自哪裡?我們在長春這個城市發現了一個新答案:底氣。2020年,長春人口達到906.7萬人,10年增加139萬人,刨除本地增長,淨流入56萬人。東北人口在外流,而長春人口在增加。

首先,這個底氣來自老工業基地的積澱。現代化的程序告訴我們,工業進步需要意志力強大且雄心勃勃的人們發揮他們的才能——這恰恰是健康的産業勞工的基本素質:勤勞務實,善于協作,相信科技,尊重秩序。換言之,與一些發達地區的農民工不同,老工業基地造就了訓練有素的産業勞工基因。他們把勞工稱作“現場工程師”,沒有高低之分。他們對大工業的那種敬畏,對現代制造業的那種嚴謹,是很多地方所沒有的。一段時間裡,由于産業的轉移導緻了東北很多勞工無用武之地,但這種骨子裡對工業的尊重的精神血脈一直存在。東北朋友告訴我們,老東北的勞工家庭,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自豪與踏實——這是現代制造業大國所應該具備的基本品質。現在長春是名副其實的汽車城,也是世界規模最大的軌道客車研發、制造和出口基地。世界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中,近一半都在長春落戶,全市汽車産業産值達到6200億元。隻要産業回來了,青年立刻就有了用武之地。

在很多地方,二代企業家都不太願意跟随父輩繼續從事制造業,而是轉向金融、網際網路甚至文藝領域。而在長春,我們欣喜地看到一批“80後”“90後”的二代企業家,不僅堅定地接過了父輩的接力棒,而且做得更加出色。像吉通的李昆、捷翼的王超,他們都在工廠中的房間一線摸爬滾打而熟悉了所有的流程與技術,加上他們良好的受教育背景和放眼世界的眼光,使得強勁有力的雙手和聰慧精明的頭腦緊密結合,造就了強大的制造業接班人。

其次,這是一個“勤奮”的城市。一個城市首先自己要努力,以所擁有的條件創造前途,青年才會跟随你的夢想。縱觀城市發展的曆史,人口流動最終還是受制于經濟規律:首先取決于有沒有就業機會,然後是生活成本。而這一切又取決于産業基礎和城市的整體功能。我們很高興地看到,長春在新一屆省委、市委上司下,高度重視規劃先行、産城融合,抓好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完善公共服務功能,推動長春向特大型現代化城市邁進。吉林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品質發展戰略,圍繞産業鍊部署創新鍊,圍繞創新鍊布局産業鍊。高水準産業鍊與創新鍊的形成,讓很多青年人開始願意登上這艘航船,駛向他們所希望的彼岸。是以,向青年人講清楚我們的“産業戰略”非常重要。吉林省委書記景俊海在吉林大學出席“創業有你,‘就’在吉林”助力新時代吉林振興發展首場宣講報告會上的講話,就是抓住了這個關鍵點,引起巨大反響。他向青年人講透了“新擔當、新突破、新作為”的重大職責使命,講清楚了我們的産業究竟能夠給青年帶來什麼——這才是青年最需要的。在青年心目中,長春已經成為東北地區最“勤奮”的城市。

最後,這裡有樸素的人文和有溫度的包容。長春曾經是全國四大智力聚居區之一,有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多所著名高校,還誕生了黃大年教授的科學精神。長春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2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技術轉移示範機構10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6個、大學科技園2個,科技企業孵化器15個、衆創空間18個。

從氣質上看,長春是一個設計感非常強的城市,有溫度、能包容、尊重多元化。甚至有人說,那些在北上廣等大城市消失的美好,在長春找到了。長春電影制片廠留下了新中國幾代人珍貴的記憶——長長的光影,映襯着長春的底蘊。樓頂上的摩天輪,是城市愛情的地标;有軌電車旁的缤紛落葉,留住的是秋天的童話。這裡還有全國首座現代詩公園,訴說着一個城市的優雅。

長春全面放開大學生落戶限制,突破以往落戶與住房、工作機關挂鈎的要求,實施“零門檻”政策。同時對落戶長春的未就業大學生,給予12個月的生活補貼。吉林共青團組織也一直把服務青年創新創業作為重中之重,一位來自廣東的大學生告訴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心靈的港灣和溫暖幸福的家,而長春是兼而有之的為數不多的城市之一。”

青年是不怕吃苦的,最看重的是發展權。時代的進步賦予了青年自由遠行的能力,他們用背包和腳投票,他們的去留才是一個城市發展與否的真正的“晴雨表”。

留住青年,給他底氣,充盈希望,城市就擁有了未來。

(本文作者系中國青年出版總社黨委書記、董事長)

購買連結

目錄

長春:一座讓青年人有底氣的城市
長春:一座讓青年人有底氣的城市

監制:皮鈞

終審:蔺玉紅

審校:陳敏 劉曉 劉博文

實習編輯:周恩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