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著速讀國外篇----第七十八章《化身博士》

名著速讀國外篇----第七十八章《化身博士》

第1頁 作者介紹

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英國小說家,1850年11月13日出生于蘇格蘭愛丁堡。他的父親是湯瑪斯·史蒂文森,祖父則為羅伯特·史蒂文森,就像史蒂文森的曾祖父一樣,都是著名的燈塔設計師與工程師。是以他從他們那裡遺傳到了熱愛冒險、喜愛海洋的性格。因為母親的緣故,是以史蒂文森也是吉爾伯特·艾略特-默裡-基甯蒙德,第一代明托伯爵的後裔,并且與美國獨立戰争時期的将領阿瑟·聖克萊爾有血緣關系。

史蒂文森的外祖父路易斯·巴爾福則是一個道德學的教授與牧師,是以史蒂文森在少年時期經常在家中度過假日時光。史蒂文森曾經說過“現在我還經常會感到納悶,我從外祖父那裡遺傳到了什麼?我必須假設,事實上他喜歡講道,而我也是。雖然我不曾聽過它被儲存下來,而且我們也不想要去聽到它。”

史蒂文森則從母親瑪格麗特·巴爾福遺傳到了虛弱的肺部(也許是肺結核),是以史蒂文森在冬天時經常待在床上,而他的護士則花很長的時間在床邊閱讀聖經與古老基督教誓約派的一生給年幼的史蒂文森聽。而在夏天,史蒂文森則被鼓勵到戶外遊戲,在這時候他又變成了好動而無憂無慮的孩子。

在11歲的時候,史蒂文森的身體已經好轉了,是以父母送他到愛丁堡學校就讀,準備将來進入愛丁堡大學,他們計劃讓史蒂文森成為燈塔工程師。在這段時期,史蒂文森廣泛的閱讀文學書籍,他特别喜歡莎士比亞、沃爾特·司各特、約翰·本仁與《一千零一夜》。

史蒂文森在17歲時進入愛丁堡大學就讀,但是史蒂文森很快的就發現他對于科學或實體并沒有天分,無法成為工程師。而在他與父親經曆一次旅行之後,史蒂文森發現比起建造燈塔,他對這些關于他們所遊曆的島嶼及海岸的奇妙傳奇故事更為着迷。雖然史蒂文森的父親湯瑪斯是嚴厲的,不過最後他還是支援史蒂文森繼續文學生涯。

史蒂文森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金銀島》《化身博士》《綁架》《卡特麗娜》等。早期他到處遊曆,為其創作積累了資源,後期緻力于小說創作,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其作品風格獨特多變,對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影響巨大。到了20世紀中期,評論家對其作品進行了新的評價,開始審視史蒂文森而且将他的作品放入西方經典中,并将他列為19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1894年12月3日,史蒂文森在家中突然去世,享年44歲。

名著速讀國外篇----第七十八章《化身博士》

第2頁 讀者評論

1、從《化身博士》一書中,我們不難看出斯蒂文森認為,在人的潛意識和某處黝暗深沈、無法探知的内心角落裡,善惡是并存的。書中主人翁——傑科醫生,一個家财萬貫、名聞遐迩的大善人,因抵擋不了潛藏在天性中邪惡、狂野因子的聳動,發明了一種藥水,可以将平時被壓抑在虛僞表相下的心性,毫無保留地展露出來;同時随着人格心性的轉變,身材樣貌也會随之改變。

2、《化身博士》是斯蒂文森得意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部想象力相當豐富的作品,且因為書中人物傑科和海德善惡截然不同的性格讓人印象深刻,後來“Jekyll and Hyde”一詞竟成為心理學「雙重人格」的代稱。本書乃心理小說的先驅,其生動鮮明的叙述筆調,緊湊刺激、扣人心弦的故事發展過程,讀來更宛如一部緊張懸疑的電影偵探作品。

第3頁 寫作背景

《化身博士》是斯蒂文森以冒險小說成名,但其創作并沒有局限在這一條路上,而是走向多種風格。此書中選取的就是一篇獨特的作品,同時也是斯蒂文森的得意之作。在這篇作品中,作者充分發揮想象力,讓一個白天是紳士的人,晚上變成一個惡魔,釋放身上的邪惡。這部作品被稱為心理小說的先驅,影響力可見一般。

《化身博士》是緊抓人心、令人沉迷其中并會引發深刻思考的小說。一般說來,很少有人讀到一半時會停下來,盡管其字裡行間充滿了某種恐怖感。透過阿特森先生,我們了解到了,上述兩位先生的基本情況。阿特森先生說,海德先生是一個很冷酷也很邪惡的人,有一次這人撞倒了一個孩童,居然還一腳踩上去,從孩子身上踏過而沒有顯示出任何應該顯示出的憐憫意與同情心。

長期以來傑科受困于自己的性格方面的兩重性,一方面向往着自律,而另一方面渴望着放縱。善良自律的自我時常為邪惡放縱的行為感到羞愧,而邪惡放縱的自我時常為善良自律的限制感到不滿。

人物簡介

亨利·傑克博士:是一個50多歲的體面紳士,待人友善、交際甚廣,但有時會因為内心深處惡與善的雙重人格的鬥争而痛苦。

傑基爾:理性而誠實的善人——原來的人格。會深入考慮所有事物的長處以及短處。與溫和的外表不同,有着強烈的正義感。生前便一直苦惱于自己身體裡潛藏的“惡”,并窮盡一生來與之對抗。

海德:毫無道德心的快樂主義者——「惡」之人格。本能地想要傷害一切,惡意的反英雄。究竟是因為傑基爾的心中潛藏着惡,抑或是傑基爾太過缺乏惡而導緻「隻有這種程度」,尚屬不明。

名著速讀國外篇----第七十八章《化身博士》

第4頁 内容概要

《化身博士》以亨利傑博士的遺囑公開為開頭,使讀者知道假如博士一旦死亡,他的遺産便會留給愛德華海德先生。 被稱作阿特森先生的律師負責全權處理一切法律方面的事物。

學者亨利·傑科認為,人是由多種多樣沖突而又獨立的品行構成的一個整體,自己便是典型案例。長期以來傑科受困于自己的性格方面的兩重性,一方面向往着自律,而另一方面渴望着放縱。為了緩解自己沖突的心理,傑科嘗試發明了一種藥水,用藥物分離兩者。

殊不知實驗成功後,出乎意料的是服下藥水之後他竟然變成了自己體内邪惡的化身——身材矮小但年輕體壯的海德先生,殘酷、無情、暴力、邪惡。從此他暗地裡用藥水在這兩種身份之間來回變化,作為海德先生出去暴力傷人,變回到傑克後心懷愧疚不安,卻又抑制不住變成海德先生的沖動。純邪惡的自己占據了身體的主導權,成為了名為愛德華·海德的惡棍。

起初,傑基爾博士隻是嘗試,想傾訴自己心底的某些聲音,但後來,海德先生在他體内越來越強大,他保持傑克博士的時間越來越短。甚至于不需要藥水身體也會自己變成海德,而且越來越頻繁。他害怕自己會永遠變成海德先生。最後海德殺了人,但這時,配置的藥水用完了。博士通過紙條的形式讓用人去買,但卻再也買不到那次買的那種純度的藥了,是以,海德再也變不會傑基爾博士了。傑科和海德在兩種形态間不斷轉化,最後在絕望與苦惱下,留下遺囑自殺身亡,終結了自己沖突的一生。

名著速讀國外篇----第七十八章《化身博士》

第5頁 名言佳句

1、是善與惡能分别放在不同的個體之中,那麼生活就能擺脫掉所有那些無法忍受的東西。那惡的一面可以自行其是,完全擺脫掉它那高尚的孿生兄弟的遠大抱負和無限悔恨;而那善的一面則可以穩穩當當、平平安安地走他那輝煌之道,行他的善事,不用再擔心會被什麼外來的惡行搞的身敗名裂、遺恨終身。這些互不相容的柴薪被捆綁在一起,---這對水火不相容的孿生兄弟在良心這痛苦的子宮裡互相對抗.....

2、我開始感覺到了- -種危險,如果這種情況再繼續下去,我天性中的平衡就會永遠向另一邊傾斜,自願的變化會變成強制性的.....

3、我們當中那些惡貫滿盈的人之是以面對誘惑仍能稍微穩定地行走,靠的正是這些本能,但是對我來說,任何一點輕微的誘惑都會帶來徹底地崩潰......

4、在這些祈求中,我那邪惡的一面的醜陋面孔仍然在凝視着我的靈魂。當這悔恨的劇痛漸漸平息時,接踵而來的卻是暗自慶幸。

5、世間萬物都有了結的一天, 再大的容器也終究要被裝滿,我這次對我身上惡的短暫讓步終于摧毀了我心靈的平衡。

6、原來我已經被吞噬、掏空,身心兩方面都已極度衰弱,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害怕變成另一個我。

(未完待續)

名著速讀國外篇----第七十八章《化身博士》

(文中圖檔、資料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謝提供者)原創不易,敬請關注,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