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煮酒論英雄之漢末群雄,劉表篇(中)——匹馬入荊州的經過劉表重大事件之四——孫堅賜良機劉表重大事件之五——匹馬入荊州劉表重大事件之六——站穩腳跟

漢末群雄系列之劉表(中)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劉表重大事件之四——孫堅賜良機</h1>

上期講到為應對黃巾之亂,漢靈帝解除黨锢,得到赦免的劉表被大将軍何進召入府中為掾,本期繼續往下講。

史書記載劉表“長八尺餘,姿貌甚偉”,是個人高馬大而且儀表堂堂的帥哥,于是何進便讓他做北軍中候,執掌北軍五營的禁軍。是以細究起來,劉表正式步入仕途竟然是武官,可能許多人沒有想到。根據相關考證資料,五營的兵力大概在四千多人,是以劉表官職不高但權力很重。也許正是這段在軍隊中的曆練,給他後來入主荊州增添了許多寶貴經驗。

煮酒論英雄之漢末群雄,劉表篇(中)——匹馬入荊州的經過劉表重大事件之四——孫堅賜良機劉表重大事件之五——匹馬入荊州劉表重大事件之六——站穩腳跟

時間來到初平元年(190),随着何進與宦官們在十常侍之亂中同歸于盡,董卓掌權後一系列風波後,各路諸侯組建關東聯軍起兵讨董。

劉表進入荊州的機會,說來應該感謝孫堅。在孫堅篇筆者講過這位長沙太守如何殺掉了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咨的經過,最後投奔到後将軍袁術麾下。實際上等于孫堅給袁術納了投名狀,把南陽郡以及荊州的控制權拱手交于袁術手上。但是我們都知道袁術除了南陽郡,并沒有實際控制荊州其他地區。因為被劉表截胡了。

孫堅殺掉荊州刺史王睿之後,董卓把控的朝廷便任命劉表為荊州刺史,當然也可以直接說劉表的刺史就是董卓給的。這倒也沒什麼,因為反董聯盟的冀州牧韓馥、兖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等等都是董卓任命的,甚至包括袁紹的渤海太守一職。這些人到任後絲毫不給董卓留面子迅速高舉反董大旗,不會有任何思想道德包袱,也不會受到當時社會輿論指責。

然而劉表稍顯尴尬,因為上面提到的諸侯們已經組成讨董聯軍,核心力量之一的袁術已經把荊州當做自家地盤,這時孤身一人的劉表前往荊州,如果加入反董聯盟勢必要依附袁術,毫無根基的劉表将淪為吉祥物,稍有不慎就會被幹掉,對此孫堅應該很有經驗。是以劉表隻能另起爐竈躲開袁術,高舉自己朝廷任命刺史的正統性,以這個旗号争奪荊州。這樣一來劉表就必須跟關東聯軍拉開距離。

《三國志·劉表傳》載:靈帝崩,代王睿為荊州刺史。是時山東兵起,表亦合兵軍襄陽。

這句話比較有迷惑性,表面看來好像是因為關東聯軍起兵,是以劉表也起兵于襄陽呼應聯軍。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劉表确實是起兵了,但跟關東聯軍沒有半毛錢關系。到底怎麼回事,往下看。

煮酒論英雄之漢末群雄,劉表篇(中)——匹馬入荊州的經過劉表重大事件之四——孫堅賜良機劉表重大事件之五——匹馬入荊州劉表重大事件之六——站穩腳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0">劉表重大事件之五——匹馬入荊州</h1>

劉表作為兖州人,青年時代因黨锢之禍渡過十幾年逃往生活,後來直升都城擔任北軍中候,這樣的履曆完全跟荊州搭不上邊。而且荊州已有袁術、孫堅兩大強人坐鎮,劉表不可能招搖過市風光上任。

《後漢書·劉表列傳》載:時江南宗賊大盛,又袁術阻兵屯魯陽,表不能得至,乃單馬入宜城,請南郡人蒯越、襄陽人蔡瑁與共謀畫。

堂堂刺史上任隻能一人一騎,繞過南陽郡來到南郡宜城,也夠驚險刺激的,萬一半路被袁術抓住,基本就是直接咔嚓的命,畢竟前任刺史都殺了,不在乎多殺一個。

生逢亂世,豪強們就會因為利益不同而有不同的道路選擇。當袁術把注意力放在董卓身上時,劉表卻悄悄在宜城跟蒯越、蒯良、蔡瑁這些南郡大族們進行着謀劃。劉表能獲得南郡本地大族的支援,當然是因為利益而不是什麼大義,關于這點後面再說,我們先看看劉表他們聚在一起做了怎樣的打算。

當時荊州北部有袁術,南部則有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即便在南郡内部也有華容縣長貝羽用兵自重。考慮到孫堅為原長沙太守,那麼這個吳人蘇代應該是孫堅留守後方的部下,也屬于袁術陣營。外有袁術内有宗賊,到處都是敵對勢力,劉表想先征兵自保又怕無人響應,到底該怎麼辦?

蒯良說道:“百姓不來歸附,是因為仁德不足,百姓前來歸附而不能興盛,是因為道義不足。如果您能夠施行仁義,百姓就會像滔滔江水那樣源源不斷來依附,到時候還需要擔心無人歸附,無兵可用嗎?”

劉表又問蒯越。蒯越答道:“和平時期應該仁義為先,但現在是亂世,亂世就該以權謀為重。兵不在多,在得人心。袁術勇而無謀,蘇代、貝羽一介武夫,不足為慮。至于那些宗賊,首領大多貪婪殘暴,被各地視為禍患。讓我把手下門客派出去跟這些首領曉以利害,他們必然會率衆歸附。然後您從裡邊挑一兩個罪大惡極的匪首處死,其他人好生安撫并任用。如此,整個荊州的人都會因您的恩德而來投奔。屆時您就有了兵源,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各地可傳檄而定。北面的袁術就算打過來,我們也不怕他。”

司馬彪《戰略》載:表曰:“子柔之言,雍季之論也。異度之計,臼犯之謀也。”

蒯良字子柔,蒯越字異度,雍季之論與臼犯之謀是春秋時期的典故,大概意思為雍季的主張着眼于長遠利益,臼犯的計謀為的是盡快解決眼下問題。這段評價顯示出劉表的名士風範與高情商,引經據典給予蒯氏兄弟高度評價,雖然具體辦法還是要按照蒯越的來做,但也稱贊了蒯良眼光長遠。這種長袖善舞平衡各方的處事風格,也是劉表在毫無根基的前提下能坐穩荊州刺史位置的重要因素。

煮酒論英雄之漢末群雄,劉表篇(中)——匹馬入荊州的經過劉表重大事件之四——孫堅賜良機劉表重大事件之五——匹馬入荊州劉表重大事件之六——站穩腳跟

蒯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3">劉表重大事件之六——站穩腳跟</h1>

政策既定,時不我待。劉表讓蒯越派出門客招攬各地宗賊,來的有五十五人。關于宗賊到底是什麼,這裡多說幾句。史學界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宗賊字面意思,是宗族勢力的産物,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産生的地方武裝。另一種則認為宗字通“賨”,指的是當時散居南方的蠻夷勢力,以及因各種原因進入山地生活“蠻夷化”的漢人。就筆者個人而言,傾向于後者。因為宗賊并不見于中原,而以江南為盛,僅用宗族概念無法解釋這點。不過這跟文章主題關系不大,就不展開聊了。

劉表把五十五名宗賊首領全斬了,兼并掉所有的部隊。這裡能看出劉表并不像很多人印象中隻是個坐而論道的空談者,相反該果斷出手時也相當心狠手辣。當初蒯越也隻是建議劉表除掉首惡,劉表卻直接一鍋端,可見能在亂世中稱霸一方者,都不是善類。而且劉表的做法也間接印證筆者關于宗賊概念的觀點,即宗賊并不是宗族武裝,而是蠻夷或蠻夷化漢人的武裝。因為如果是宗族武裝,劉表斷不敢大開殺戒,那勢必會得罪大批本地人,劉表最怕的就是這點。而劉表以強硬手段鎮壓蠻夷,則恰恰能夠安撫本地人,赢得支援。

南郡基本擺平,僅剩江夏賊張虎、陳生據守襄陽,劉表派出蒯越與龐季兩人前往勸降,賊人畏懼之下開城投降。其餘各郡聽說劉表手段,投降的投降,辭官的辭官,整個荊州從此聽命于劉表,除了南陽郡。

煮酒論英雄之漢末群雄,劉表篇(中)——匹馬入荊州的經過劉表重大事件之四——孫堅賜良機劉表重大事件之五——匹馬入荊州劉表重大事件之六——站穩腳跟

蒯越

這樣,劉表便以襄陽為自己的治所,所謂“合兵軍襄陽”是這麼來的,跟響應關東聯軍毫無關系。

南陽的袁術原本沒把劉表放在眼裡,而且劉表還上表袁術為南陽太守,承認南陽是袁術的地盤,是以雙方沒有立刻爆發沖突。然而雙方的地緣關系決定了不可能長久維持和平,加上袁紹為聯軍盟主,于是劉表暗中與袁紹結盟,引為外援。本質上劉表在董卓與袁紹之間兩面下注,有沒有袁術都會這樣,隻是交好袁紹勢必會加劇跟袁術的沖突。

後來原本攻打董卓的孫堅回救被袁紹偷襲的豫州而撤了回來,袁術索性不打董卓改打劉表。

初平三年(192)四月,袁術派孫堅領兵南下進攻劉表。劉表派出黃祖在樊城、鄧縣一帶迎戰,不敵孫堅。孫堅渡過漢水包圍襄陽,劉表形勢萬分危急。然而孫堅卻單人單騎跑到山上查探地形,被黃祖的士兵發現而射殺。

孫堅一死形勢瞬間逆轉,袁術喪失了最得力大将,無法再次渡過漢水,從此将戰略方向轉向兖州的曹操。

初平三年(192)九月,已實際控制長安朝廷的李傕進封車騎将軍、領司隸校尉。李傕、郭汜以朝廷名義向關東派出使者,希望與各地諸侯緩和關系。畢竟董卓已死,讨董的旗号已經沒有意義。劉表本就不屬關東諸侯之列,從來也沒說過不承認長安朝廷,是以劉表很快派使者到長安奉貢。李傕原本隻是董卓帳下的将軍,突然掌控朝廷其實也心裡沒底,是以才主動派使者到各地示好。能得到劉表的積極回應李傕也很高興,以劉表為鎮南将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假節,将劉表視作自己的盟友。

煮酒論英雄之漢末群雄,劉表篇(中)——匹馬入荊州的經過劉表重大事件之四——孫堅賜良機劉表重大事件之五——匹馬入荊州劉表重大事件之六——站穩腳跟

劉表的處事多麼圓滑,隻要不來打,袁術都能上表南陽太守,反正都是虛名給就給了。至于袁紹,劉表也是積極結交,朝廷那邊不管是董卓還是王允還是李傕,誰都不反對。劉表這種好像誰都支援,實際完全沒立場的态度,在初期确實為他治理荊州打下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荊州因為地理優勢與劉表的外交努力,成為不論百姓還是士人的避難所,為劉表提供了雄厚的勞動力、兵源、與人才儲備。至于成為荊州牧的劉表之後又會有何作為,咱們下期繼續講。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敬請點贊加關注,感謝您的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