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量産後有望每隻降至2角,濕垃圾分類“神器”小發明家獲全國新時代好少年

最近,盛裝濕垃圾“神器”的小發明家、闵行文來國中九年級學生施源獲得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關工委聯合釋出的2020年度“新時代好少年”稱号。這位小發明家說,近一個月來,目前平均每天在電商管道能銷售近100單、約12000個“白菜拉拉袋”。“産銷量達到1000萬個袋子後,‘白菜拉拉袋’未來可降至2角/隻以下,讓更多喜歡的人可以使用價廉物美的創新生活品。”

在上海,“小小發明家”們關注垃圾分類小制作。少年兒童的創意智慧巧手制作,讓垃圾分類變成了富有童趣、随手可及的行為,通過童言、童語、童行,引導人們養成垃圾分類、循環利用資源的好習慣。

【00後為“白菜拉拉袋”申請專利】

不少市民倒濕垃圾時都有這樣的小煩惱:稍不小心,濕垃圾裡的湯湯水水,就可能會弄髒手或衣服、鞋子。現在有一種網紅垃圾袋,先輕輕一拉帶子,再一提,不僅不會弄髒手,還能輕輕松松地倒濕垃圾!

2019年7月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上海各個小區全面開始實行幹濕垃圾分類。防異味、不破袋,濕垃圾、不髒手,一提一拉,輕輕松松……這款名為“白菜拉拉袋”的新型濕垃圾分類垃圾袋受到熱捧,從發明到量産,僅用了短短幾個月,期間已進行過多次疊代,目前的是8.0版本,一台機器一天能量産7.2萬隻。

量産後有望每隻降至2角,濕垃圾分類“神器”小發明家獲全國新時代好少年
量産後有望每隻降至2角,濕垃圾分類“神器”小發明家獲全國新時代好少年

這位00後小發明家熱愛發明創造,用創意便捷生活,用實際行動傳播環保理念,倡導垃圾分類。小發明在解決了生活中實際難題的同時,他也憑借《基于垃圾分類的廚餘垃圾專用袋“白菜拉拉袋”的設計與實作》這個項目,獲得了第35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一等獎,并申請了專利。“白菜拉拉袋”的創意,還入選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優秀案例。

【發明為了推廣垃圾分類理念】

在小夥伴和老師眼中,施源是個有公益心的孩子,熱愛生活,關注社會關切的熱點問題。“白菜拉拉袋”的發明有偶然性,也是多年來施源熱心志願公益服務的必然結果。“創造發明的這種專門用于盛裝濕垃圾的‘白菜拉拉袋’,不是隻為了銷售,更重要的是推廣垃圾分類的理念。”

疫情期間,父子倆捐贈了30多箱“白菜拉拉袋”給上海的各街道。作為闵行區的學生,他特别捐贈了16箱、合計48000個拉拉袋給闵行區綠化市容局及下屬13個街道鎮、1個工業區。據施源爸爸說,北京市海澱區城市管理委員會采購了一批作為垃圾分類入戶宣傳品,順義區順義社群青年彙也采購了一批作為垃圾分類宣傳品。

今年防疫期間,父子倆還在抖音平台上開設直播帶貨。這幾天,施源爸爸正在抖音店上為雙11促銷準備,他還積極聯絡推廣,加強“白菜拉拉袋”的量産與市場推廣。

【用智能技術創造垃圾分類小發明】

在上海,越來越多的“小發明家”關注“垃圾分類小制作”。日前在中福會少年宮舉行的上海市未成年人健康生活小點子、小制作、小項目、小課件等“六小”展示中,虹橋路國小袁夢同學運用多種技術,創意制作了“小豬佩奇版垃圾分類小達人”。這個具備強大的人機智能對話功能的垃圾箱,在“一問一答”間,幫助小夥伴們推導出垃圾種類,進而準确地進行垃圾分類。

量産後有望每隻降至2角,濕垃圾分類“神器”小發明家獲全國新時代好少年
量産後有望每隻降至2角,濕垃圾分類“神器”小發明家獲全國新時代好少年

複旦五浦彙實驗學校的郭彥欽為垃圾分揀員們設計的“智能夾持器”,則以“哆啦A夢”的手為原型,用氣球、咖啡渣制作成“萬能抓手”,并使用ArduinoUNO電路闆,以meArm機械手為基礎,運用氣泵、電磁閥、繼電器等材料配合3D列印進行改裝,設計制作了能夠夾取任何形狀垃圾的神奇夾持裝置。

普陀區金沙江路國小的朱一玄展示了自己設計的“智能物聯網垃圾箱”。這個小裝置可以一次性解決“垃圾沒有投入正确的分類垃圾箱”以及“不清楚垃圾箱何時需要清理”兩個常見問題。經過小朱的創意設計,垃圾箱既可以自動判别垃圾種類引導人們正确投放,還能通過物聯網将垃圾箱的狀态及時用APP通知管理人員,減輕環衛勞工的工作負擔。

徐彙區園南國小朱愛羅通過程式編寫、電路連接配接、傳感器、控制器等技術手段,設計了一個“非袋裝”可回收垃圾智能分揀箱。小制作主要針對飲料罐、塑膠瓶、食品塑膠袋和廢紙等可回收垃圾進行分類,便捷衛生,節能省力。

欄目主編:徐瑞哲 文字編輯:許沁 圖檔編輯:項建英

來源:作者:許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