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代“梅王”和雲山藝術館

當代“梅王”和雲山藝術館

藝術館門前,參加開館儀式的嘉賓和觀衆紛紛攝影留念。

當代“梅王”和雲山藝術館

王雲山先生向大家的到來表示感謝。

當代“梅王”和雲山藝術館

紅幕輕啟,雲山藝術館正式開館。

當代“梅王”和雲山藝術館

藝術館内掠影,遊人如熾,秩序井然。

(賈彥鵬)“恒心恒業,淩霄揮巨手;隆德隆名,立地起高樓。”日前,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陉縣,雲山藝術館于孫莊鄉北防口村隆重開館。

背靠鳳凰山,前望小作河,雲山藝術館上風上水,占地2000餘平方米,除石階、廣場、地下室等附屬設施外,藝術館主體集現代樓宇特色與北京傳統四合院結構于一身,坐北朝南,青磚碧瓦,雕梁畫棟,廊腰缦回,為一座古色古香、氣象清明的二層樓院式建築。“自2011年4月8日開始動工,至今已曆時4年。截至目前,藝術館建設共耗資700餘萬元,用的全部是父親變賣字畫的錢。”與父親王雲山一樣,酷愛畫梅的王延明先生感慨地說:“把藝術還原于社會,一直是父親心中期盼的‘圓滿’,現在這種‘圓滿’終于實作了!”

門前花樹飄香,院内芳草如畫。置身藝術館門前,華國鋒親題的“藝海無涯”門匾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步入青磚漫地的古樸小院,朱紅門窗映襯下,梅、竹、海棠等與門外的白玉蘭和紫桂樹隔牆相望,馨香馥郁的花木香氣、優雅厚重的藝術氣息渾然一體的氛圍中,一樓的“筆山墨海”、“苦寒生輝”、“室雅蘭香”和二樓的“疾風勁草”、“鐵骨冰魂”、“筆硯留痕”6個展廳分别自西向東呈“U”字型展開:“筆山墨海”廳收藏以名人影像和題詞等為主,兼以會客之用,先生的藝術生涯在此可略窺一斑;“室雅蘭香”廳陳列着山水花鳥等作品,其中就包括先生的早期作品;“苦寒生輝”廳主藏品則為一幅丈八梅花圖,大氣磅礴,奪人眼球;“疾風勁草”廳收藏有數十張小幅梅圖,争奇鬥妍,小中見大,近觀者仿佛置身梅林花海;“筆硯留痕”廳陳列的豎軸梅圖長度或為6尺,或為8尺,色彩絢麗,技法精絕,令人歎為觀止;“鐵骨冰魂”廳正面懸挂着先生的代表作“龍梅”圖,西南一側,依牆陳列着先生的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世上最長的國畫冊頁“百卷梅圖”,此外還藏有先生親筆“自況”的梅花圖中堂。“崇情符遠迹,梅逗寒天風”,先生的率真心迹與磊落情懷便在此墨痕彩印間流露無遺了。

據王延明先生介紹,“龍梅”圖全長12米,寬2米,氣韻生動,鱗爪飛揚,由12幅創意新穎、獨領風騷的梅花圖拼接連湊,是先生98年為慶祝香港回歸而作,曾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并哄動業界,素有“中國第一梅”盛譽;“百卷梅圖”則卷帙浩繁,神态各異,囊括紅梅、黃梅、白梅和綠梅各25卷,每卷各含圖100幅,計有梅圖10000幅,兩兩相接長度将達3500米之巨。

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創業艱難,守業更難。我回鄉建館的初衷,就是想進行藝術反哺,搭建藝術交流的平台。希望愛好藝術的朋友們都能把這裡當作自己的家,一起進步,共同提高。”談到以後的發展規劃,雲山先生說:“除了舉辦畫展外,希望大家繼續獻力獻策,把這裡建設成為寫生采風創作基地,挖掘和培育書畫等藝術人才,為推動井陉文化事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由雲山藝術館拾階而下,先生故居門前的千年古槐虬枝龍舞,滿樹蒼翠,一派老樹新枝的昂然氣象。值此開館之際,正是四月。天人相感,我想先生為人,正如一代才女林徽因在其名作《最美人間四月天》中所說的那樣:“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人物簡介:

王雲山,當代著名書畫家、作家和詩人,1938年生于井陉縣北防口村,學校畢業後立志教育事業。王雲山自幼性喜書畫,曾師從齊白石弟子何景五苦練畫技,命途坎坷,仍筆耕不辍,憑“血梅”自成一家,以“鐵氣、傲氣、骨氣、霸氣”稱絕于世,遂有“梅王”之譽。

為交流藝術,并慶賀毛澤東誕辰、香港、澳門回歸和新中國、中國共産黨成立等,王雲山先後在河北省會石家莊、北京中國當代美術館、中國美術館等地舉辦“百梅展”、“千梅畫展”和“80米長卷梅花展”等個人畫展,震驚業界揚名域外。王雲山畫作多為名家喜愛,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禮堂和毛主席紀念堂等均有收藏,并著有自傳體小說《血染人生》和詩歌上萬首。河北日報、河北電視台、中央電視台等多家媒體曾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