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婵娟,初指太陰,就是今晚的月亮,後來擴充為形容體态姣美的女子和花兒。
不曉得國人的浪漫,自是很難了解尤其在今晚恐不見月的情愫,身居樓宇林立的城裡,不像兒時隻要從門戶窗戶裡探出腦袋,便能看到她,隻有懂了國人各種寄托,才能了解為能看到今夜月,登山上東望眼裡的東西。
小時候大概聽多了天狗吞月不吉祥的故事,稚嫩的以為月圓就是安全的,後又受了盧倫“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将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的恐吓,沒有月的黑夜跟風高搭上了脈,便多生殺的場面,再往後一點身子長大了,好些個不如意紛沓跌撞了心,婵娟又被當做心目中的女子,錯誤了“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的本意,再又到身受膝下無人的孤寂,尚還有圍坐父母身邊的機會而不能得時候,聊以“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為自己開脫,安撫感傷。
記得年輕那會兒,笑話過有人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天下哪有第二個月亮,後來才曉得,那話一定是被人歪曲了本意,借以挖苦說外國月亮圓的那人崇洋媚外,殊不知,從各種有關月圓的文學作品裡得知外國人(尤其是西方國家)對于月圓之夜多生恐懼,和帶有不祥之兆,據傳,史上大洪水就發生在月圓之夜,還有說那大水就是月亮上的水洩下來的,故而狗狗們每逢月圓,對着月恐懼哀嚎……然我們不也有“月是故鄉明”的說法嚒,外國的月亮之是以圓,大抵是把一份牽念留在了那裡,才覺得縱使回到家鄉,對着今晚的月,少了些愉悅,月才不那麼圓的。
西北按理說要比南方晚遲那麼一點時間的,更沒有隻有臨海而居,方能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心境,從海上看今夜月,更有“滟滟随波千萬裡”磅礴而出的地理優勢,在西北,我為能早一些看到今夜的月,便學着杜子美去登高,雖還不至“無邊落木蕭蕭下”的心季,俨然已生“萬裡悲秋常作客”的心态。偶爾泛起黃土高原跟最東邊地界上的人,哪個先看到月的癡愚想法,便往更高處去,覺得越高才越能早見,隻有那樣方能釋懷似的,越是往高,在秋裡的西北,最身切的隻有“高處不勝寒”,而那月并不會更大、更近、更亮了的,至于能否早于東海邊上,多生了郁郁不解的疑問一個罷了。
在今夜,我的貪婪,莫過于想把心裡所有被念想的月兒,都能看過一番才踏實。乘着故鄉月的明亮,因明日要去上班,坐在同僚去機關的路上,一路少語,忽而同僚問我年紀大了,這夜裡我若開車,看的清路否,秒回看的清,本想綴句這麼好的月亮,被喉結卡住,窩在肚子裡。繼續颠簸着自己的心事,固原的月亮還好吧,浙江的月亮早都挂在中天了吧,而家裡的那娘倆,是不會放下電視,看月亮的……
坐在車裡,月光汩汩,一路上一直在想,本是瞭望時很近的月亮,為什麼越是夜深,月越高越遠,反而越亮了的根由。
2021.9.22子夜仲秋夜記,于樹台
23日修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