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六國時期-亂世皇帝劫:1、成漢諸帝㈡

有了實力,李特就将部衆分編為兩個大營,李特守北大營,李流守東大營,又趕制铠甲,磨利武器,進入緊急戒備狀态,隻等官軍前來進攻。果然,辛冉派部将曾元、張顯等率步騎三萬前來偷襲李特的營寨;羅尚聞訊,也派督護田佐率兵策應。官軍已到營門,李特卻鎮靜地睡在床上,不動聲色;官軍已有一半進入營寨,李特才突然發起反攻,一時伏兵四起,官兵傷亡慘重,主将曾元、張顯、田佐都被殺死。李特又指令被俘的士卒将三人的首級帶給羅尚與辛冉。羅尚懊惱地埋怨辛冉道:“隻要寬限些日子,他們本來已經願意回去了;你卻不聽我的将令,逼反了他們。如今怎麼辦?”

十六國時期-亂世皇帝劫:1、成漢諸帝㈡

六郡流民旗開得勝,便公推李特為領袖,向官軍展開了猛烈進攻,又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不久就攻下了廣漢太守辛冉所在的廣漢郡,辛冉狼狽出逃。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正月,李特率軍進攻成都,成都城内設二城相連的大城小城,蜀郡太守徐儉獻小城投降,益州刺史羅尚則率領着殘兵敗将退守大城。這一次,李特要建功立業,不但不再搶劫,而且軍紀特好:早在進圍成都時,他就與蜀民約法三章,施舍赈貸,禮賢拔滞,軍政肅然;進入成都後,他除了征收馬匹以供軍需外,一切維持原狀,對百姓也沒有任何侵擾。于是李特自稱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諸軍事、大将軍、大都督,雖然尚未正式稱帝,卻也将年号改為建初元年,表示一個新的王朝誕生了。緊接着,李特封哥哥李輔為骠騎将軍,弟弟李流為鎮東将軍,李骧為骁騎将軍,長子李始為武威将軍,次子李蕩為鎮軍将軍,少子李雄為前将軍。在這種情況下,羅尚派人向李特求和,而原先那些結塢寨自保的蜀民,也都表示歸附李特。李特沒有給羅尚明确答複,卻派人到各塢寨安撫。由于軍糧不足,李特又把六郡流民分别安排到各塢寨就食。李流勸李特道:“各塢寨剛剛歸附,人心并不穩固,應當把他們中的大姓子弟做人質,并派兵保護起來,以防不測。接受投降猶如接受挑戰,怎能掉以輕心!”李雄也認為叔叔的話有道理,李特卻發怒道:“大事已定,如今最重要的是安定民心,怎可橫加懷疑,迫使他們離心離德而背叛我們呢?”就在這時,晉廷派三萬水軍前來救援羅尚,李特不得不分兵迎敵。歸附的各塢寨眼看着朝廷勢大,又動搖起來。益州從事任明對羅尚說:“李特部衆分散,又輕敵無備,是上天要他滅亡啊。可派人前往各塢寨,與他們秘密約定日期,内外夾擊,一定可以擊破他。”羅尚認為有理,任明便出城向李特詐降。李特向他打聽大城中的虛實,任明答道:“糧食已快吃光了,隻剩下貨物綢布而已。”李特信以為真,任明又要求回家探望,李特一口應允。任明悄悄地前往各塢寨遊說,各塢寨都表示願意聽命,任明再回去禀告了羅尚。二月,羅尚派軍隊襲擊李特大營,各塢寨群起響應。血戰兩天,流民軍大敗,李特與哥哥李輔都陣亡了。這一年,李流56歲,估計李特少說也有五十七八歲了吧,隻是在位時間太短,僅僅一兩個月。

十六國時期-亂世皇帝劫:1、成漢諸帝㈡

李特有三個兒子:長子李始、次子李蕩,少子李雄。晉惠帝太安元年(公元302年),李特與李蕩率軍進攻據守德陽(今四川射洪)的廣漢太守張征。張征依山據險,與李特相持連日。李特與李蕩分成兩個營寨,張征乘着李特營中空虛時,突然指令步兵循山進攻。李特迎戰失利,而山勢險峻逼仄,部下将士一時不知所措,有人便勸李特撤退。李特估計李蕩一定會來救援,堅決不同意。果然,李蕩率軍而來,卻苦于山路狹窄,難于向前。李蕩對部下将士說:“父親處于重圍之中,正是我死的日子啊!”便身披重铠,手持長矛,大聲呼喚着直沖敵陣,一些不知死活的晉軍士卒試圖阻攔,傾刻間便喪命于矛下,被李蕩一口氣殺了十來個。張征的援兵源源不斷地攻殺過來,而李蕩屬下的将士們見主将如此英勇,也都奮不顧身地拼死搏殺,終于擊潰了張征的軍隊,并殺死張征,活捉其子張存。及至李特死後,蜀人紛紛叛歸晉廷,而衆流民則如聞晴天霹靂,大為驚恐。李流與李蕩、李雄等收集殘餘部隊,退保赤祖(今四川綿竹縣東),李流據守東大營,自稱大将軍、大都督、益州牧,接替了李特的位置;李蕩、李雄兄弟則據守北大營。建初元年(公元303年)三月,羅尚乘勝派督護何沖、常深進攻李流,涪陵(今四川彭水)縣民藥紳亦聚衆起兵響應。李流與李骧合兵抵抗藥紳,而何沖則乘虛攻擊北大營,氐人苻成、隗伯又在營中叛而響應。在這危急時刻,李特的妻子羅氏急忙披甲上馬,率軍抵抗。隗伯一刀砍中羅氏的眼睛,羅氏雖然滿臉鮮血,仍然毫不畏懼,奮勇沖殺。幸虧李流在擊敗常深與藥紳後,率軍夾攻何沖,何沖腹背受敵,大敗虧輸。何沖既敗,苻成與隗伯也陷入重圍,二人隻得率領黨羽,突圍投奔羅尚而去。李流乘勝一直追到成都。羅尚隻得閉城堅守,而那奮勇争先的李蕩,卻在追逐敗軍時稍一疏忽,被長矛刺中,不治而亡。

十六國時期-亂世皇帝劫:1、成漢諸帝㈡

李流因李特、李蕩相繼戰死,而羅尚的援軍又在荊州刺史宋岱、建平太守孫阜的率領下即将抵達,大為恐懼。于是李流的妹夫李含勸他投降,李流準備聽從,李雄與李骧輪番勸谏,李流不聽。五月,李流把自己的兒子李世與李含的兒子李胡送到孫阜軍中作人質。李胡的哥哥李離時任梓潼太守,聽說父親要投降晉廷,急急趕回來勸谏,可是已經遲了一步:因為人質已經出發了。李離又悄悄地找李雄謀劃,建議偷襲孫阜軍營。李雄道:“如今也隻有這一條活路了。可是兩位老人家不同意,怎麼辦?”李離道:“背着他們幹!如果他們發現了,就逼着他們同意。事關全軍生死存亡,怎麼還顧得上你的叔父與姑丈!”李離的言下之意是:李含隻是你的姑丈,卻是我的父親啊,為了大衆的利益,我連父親也不管不顧呢。李雄一聽有理,于是二人分頭說服部衆道:“我們已經傷害了不少蜀民,一旦放下武器投降,不就成了任人宰割的一堆魚肉麼?為今之計,隻有同心協力襲擊孫阜軍,才能死中求活并取得富貴啊!”部衆們都表示願意聽從指令,李雄便與李離奇襲孫阜的營寨,大破孫阜軍。恰巧宋岱病逝于墊江(今四川合川),孫阜隻得率領荊州兵退出了四川。

李雄違背李流的指令而取得了勝利,而且在事實上挽救了流民集團,這使李流既慚愧,又佩服李雄的謀略與才幹,便把行軍打仗的事全部委托李雄處理。接着,李雄又擊斬汶山(今四川汶川西南)太守陳圖,乘勢攻克距成都僅60裡的郫(音pí)城。七月,李流把大營移至郫城。八月底,李流病重,對手下諸将說:“李骧仁愛而明智,固然能夠成就大事;然而李雄英武蓋世,大概就是俗話所說的天命有歸吧,你們都應該接受他的上司。”

(《高處不勝寒——皇帝與他的後妃兒女們》系列之14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