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出使外國時,為什麼最擔心男女同席宴會

作者:海峽網絡

1878年,曾紀澤奉命擔任出使英國、法國大臣。

曾紀澤,字劼剛,生于1839年12月7日,是晚清名臣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從小就受過嚴格的儒家教育。長大後,由于曾國藩推動洋務運動,曾紀澤受到影響,學習英語,對西方科技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當時,曾紀澤已經算是一位“學貫中西”的人物了。曾國藩擔任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時與洋人打過交道,曾紀澤在一旁參與,有了一點經驗。

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出使外國時,為什麼最擔心男女同席宴會

正是基于這些原因,清廷才會指令他以清朝公使的身份,出使英國和法國。

曾紀澤接替郭嵩焘的職務。郭嵩焘是清朝曆史上第一位駐英法公使,盡職盡責地完成了使命,卻被國人罵得狗血淋頭,“廷臣皆視此為大辱”。在出使期間,郭嵩焘又遭到副使劉錫鴻的百般诋毀。在各種因素影響下,郭嵩焘被迫提前結束任期,回到中國。

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出使外國時,為什麼最擔心男女同席宴會

那麼,曾紀澤就不怕遇到同樣的攻擊?

當然怕。那時候,曾國藩早已病逝,再也幫不到他了。一切隻能靠自己。好在曾紀澤是曾國藩的兒子,遺傳了曾國藩謹小慎微的性格,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反複考慮,三思而後行,絕不魯莽行事。曾紀澤在出國之前,分析研究了郭嵩焘被罵的原因,并非什麼出賣國家利益的大事,而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

比如,劉錫鴻指責郭嵩焘的十大罪狀,不過是穿洋人衣服、跟洋人握手、學洋語、看洋戲等。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郭嵩焘所作所為符合國際禮儀,毫無失禮之處,無愧于被英國人譽為“所見東方最有教養者”。但是,放在100多年前,郭嵩焘這些行為是離經叛道的荒唐之舉,理應受到正人君子的抨擊。

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出使外國時,為什麼最擔心男女同席宴會

怎樣避免郭嵩焘的這些行為呢?不穿洋人衣服,不看洋戲,這些都是沒有問題的。曾紀澤已經學習過英語,不需要再學洋語。唯獨跟洋人握手這一點,很難避免。

曾紀澤知道,作為一名清朝公使,到了外國後一定會參加各種宴會、拜會。按照國際禮儀,少不了握手、擁抱、親吻之類的禮節。更讓他難以了解的是,洋人舉行宴會時,男女混合,一同入席。曾紀澤攜帶妻子參加宴會時,妻子将會被安排坐在男主人旁邊,自己會被安排坐在女主人旁邊。這樣一來,豈不是正好授人以柄?

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出使外國時,為什麼最擔心男女同席宴會

曾紀澤決定未雨綢缪,提前給洋人打一個招呼。他在出國之前,先通過法國使館派來的翻譯法蘭亭,給法國方面寫了一封信,聲明“現有極要之事,須與台端一商者”。

在信中,曾紀澤誇獎法國是禮儀之邦,又說中國也非常注重禮儀。隻不過,法國和中國路途遙遠,風俗不同,産生的禮儀大不一樣。禮儀方面的細枝末節,可以通融辦理,隻有宴會的事宜,需要再商量。按照西方人的慣例,男女一同參加宴會時,貴重女賓會靠近男主人,貴重男賓會靠近女主人。在中國就不是這樣了。中國講究“男女授受不親”。哪怕女子已經嫁出去,回到娘家時,兄弟不會與她同座,不會與她在同一個菜碗裡夾菜吃。至親骨肉都有如此嚴格的規定,遑論外面的賓客?

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出使外國時,為什麼最擔心男女同席宴會

曾紀澤指出,現在中國與西方各國建立了友好關系,以後經常會有派遣使臣的事情。公使一般都會攜帶妻子出行,我這次也帶了妻子同行。希望在參加社交活動時,我的妻子隻與外國女賓交往,不必與男賓交往,特别是不能與男賓一起同席宴會。就算是公使攜帶妻子出席禮儀活動,也隻需要遙立一揖,不行握手之禮。

曾紀澤又舉了一個例子,說西方各國的公使駐紮在中國京城時,也攜帶了家眷,但他們的家眷就不用與清朝官員進行往來。這說明各國禮儀不同,仍然能夠各行其是。

法國方面收到了曾紀澤的信件後,經過研究,決定接受他的建議。是以,當曾紀澤攜帶妻子出使法國、英國時,法國、英國沒有安排男女同席的宴會、舞會。曾紀澤能夠心無旁骛地開展工作,取得了不少開創性的成果,成長為一名成熟的外交官。

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出使外國時,為什麼最擔心男女同席宴會

1882年、1883年,中法戰争一觸即發之際,曾紀澤多次抗議法軍的侵略行徑,并駁斥法國方面的無稽之談,維護了國家的權益,獲得了大家的一緻好評。假如曾紀澤每天都在為參加宴會之類的瑣事焦頭爛額的話,恐怕很難取得這些成就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