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百年百将120:鄭位三</h1>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55年授銜,當年2900多人的紅25軍,産生了97位開國将軍。
這樣高的比率,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迹,但是紅25軍14位首長,隻有徐海東被授予大将,其餘都沒參加評銜,主席對其中一位特批:"位三同志勞苦功高,應該定為行政三級,享受副總理待遇。"
主席所說的"位三"是誰,他的特殊貢獻在何處,可以享受元帥才有的行政三級待遇(既"副國級")呢?

鄭位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一、25軍幹部命運各異</h1>
1931年10月,紅25軍成立于金寨,軍長曠繼勳,政委王平章。
曠繼勳,是貴州思南人,1933年在通江被殺。王平章,湖北漢川人,1933年犧牲。紅25軍下轄紅73師、紅75師。
紅73師師長劉英,山東濰坊人,1932年11月在武漢被捕殺害。政委吳煥先,河南新縣人,1935年在甘肅泾川作戰時犧牲。紅75師師長廖榮坤、政委戴克敏,都是被錯殺。
紅74師師長汪明國,湖北紅安人,1933年秋在鄂東北被錯殺。政委戴季英,湖北紅安人,後任紅25軍參謀長,解放後到河南工作,因為向組織要官,被主席一撸到底。
紅25軍政治部主任鄭位三,抗戰時期任新四軍4支隊政委。後因身體不好,調到後方。
繼任紅75師師長周希遠,動搖想投降,被司号員周世忠刺死,周世忠是開國少将。紅25軍長征後,留守的紅75師政委高敬亭重建紅28軍,1939年6月被錯殺。
長征時的軍長程子華,抗戰時任晉察冀軍區代司令員,解放時任13兵團司令員,解放後在地方工作未授銜。隻有副軍長徐海東授大将。
紅25軍部分幹部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二、屢敗屢戰打不死的"小強"</h1>
主席所說的"位三"不是别人,就是長期堅持敵後鬥争的鄭位三。
鄭位三,1902年生于湖北黃安(今紅安)。1918年,鄭植槐以第三名成績考入湖北甲種工業學校,改名"位三"。在恽代英、蕭楚女影響下,接觸了進步思想。
1925年,鄭位三在戴克敏介紹下加入組織。1927年11月,黃麻起義爆發,改編為紅7軍。不久,鄭位三來到光山根據地,與曹學楷等大力發展武裝,根據地逐漸擴大。
1930年秋,敵糾集重兵"圍剿"。鄂豫皖前3次反"圍剿"都獲得勝利,1932年10月,第四次反"圍剿"失利後,紅四主力向川陝轉移,鄭位三留下堅持鬥争。1933年底,湯恩伯89師圍剿天台山和老君山,鄭位三父親鄭維翰病死,母親吃野菜中毒身亡,妻子曹夢雲凍死在山洞。
鄭位三沒有氣餒,他把紅軍化整為零變成"便衣隊",與敵人玩"躲貓貓"。後來,"便衣隊"成了"武工隊",開始用槍杆子對兇殘的敵人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進行反擊。
1934年8月,蘇區特派員程子華來到羅山縣卡房鎮,給吳煥先、徐海東、鄭位三等人帶來紅軍戰略轉移的消息,要求紅25軍轉移。11月16日,紅25軍2900 人從由何家沖出發長征。
時年32歲的鄭位三被尊稱"位老",紅25軍長征中建立了鄂豫陝根據地。
1935年7月,紅25軍從陝南北上,鄭位三臨危受命,與陳先瑞率紅74師700多人堅守,1年後發展到2000多人。鄭位三和陳先瑞"大鬧華山",牽制數萬敵軍策應陝北紅軍。
1937年1月,鄭位三、徐海東、陳先瑞、程子華等在陝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三、高敬亭看不上眼的"搭檔"</h1>
全面抗戰爆發後,鄭位三被主席委以重任,參與鄂豫皖遊擊隊改編談判。
1937年9月7日,鄭位三、徐海東、郭述申、王宏坤從延安聯名給高敬亭發了一封聯絡信,随後主席派鄭位三、蕭望東到鄂豫皖高敬亭處。9月下旬,抵達大别山。
鄭位三發現一張衛立煌發的委任狀,要高敬亭退還,引發不悅。鄭位三又指出其殺害紅軍幹部的錯誤,更讓高敬亭不滿。1938年1月,高敬亭3100多人改編為4支隊,參謀長林維先,政治部主任肖望東。原定出任副司令員(對内是政委)的鄭位三轉任鄂豫皖特委書記。
高敬亭對鄭位三看不上眼,對一同來到的蕭望東也多方排擠,不久調往彭雪楓支隊。
1938年2月,高敬亭"點名"要來的戴季英從延安來到七裡坪,兩人因"東進"發生争執。5月,高敬亭拒絕執行軍部指令。6月,高敬亭被葉挺、鄧子恢下令處決。程啟文告知鄭位三後,鄭位三非常痛心,再三重申高敬亭不該殺。如果原則性很強的鄭位三留任4支隊政委,高敬亭的悲劇或許可以避免。
高敬亭被錯殺後,主席緻電葉挺、鄧子恢,提出了嚴厲批評。
高敬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四、中原突圍拒絕"特殊照顧"</h1>
三軍不可一日無帥,4支隊被一分為二改編為2個支隊:以7團、9團為主的4支隊司令員由主動請纓的徐海東出任,而以8團為主擴編的5支隊司令員由羅炳輝擔任。
1940年2月,鄭位三任4支隊政委,搭檔徐海東。皖南事變後,鄭位三任新四軍2師政委,搭檔另一位開國大将張雲逸。
1942年,鄭位三與蒲雲結婚,婚前向夫人"約法三章",蒲雲欣然接受。
1943年秋,鄭位三調任新四軍5師政委。1946年6月,中原軍區5萬人遭敵30萬圍攻。主席考慮到鄭位三身體差,要接他回延安。但是鄭位三以戰前撤退軍心不穩為由拒絕,參加了中原突圍的組織指揮。
鄭位三走的是12年前紅25軍走過的遊擊之路,此次故地重遊比上一次更加慘烈。右路1.5萬人趁着夜色越過平漢線直插陝南。8月初,與劉金軒、陳先瑞的遊擊隊會合。
1946年,鄭位三(中)在中原軍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9">五、将軍本色是初心</h1>
1947年6月,劉鄧大軍橫渡黃河轉入反攻。
12月14日,華野司令員陳毅在《吟反攻形勢》表達了欣喜的心情。
此時,鄭位三在長期的艱苦環境中與敵鬥争,身體每況愈下。從1948年開始,一身都是病的"位老"像"徐老虎"徐海東一樣,開始長期休養。
1949年5月,武漢解放,鄭位三回到闊别22年的江城,從事教育和統戰工作,書店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家裡的書堆了兩屋子。後來,鄭位三入京,每月的津貼300元。
1955年9月,征戰沙場的将軍們都被授予軍銜,鄭位三沒有參加評銜。
但是,主席沒有忘記離開軍隊多年的鄭位三,是以才有"特批"行政三級的待遇。行政三級,相當于副總理待遇,十大元帥裡,九大元帥是行政三級,隻有朱老總是行政一級。
1975年7月27日,革命一生的"位老"鄭位三因病去世,享年73歲。
鄭位三、蒲雲全家福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