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潘多拉的“回憶故事”,年輕人不買單了

作者:钛媒體APP
潘多拉的“回憶故事”,年輕人不買單了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新博弈,作者丨章冶遊,編輯丨雷雲霆

“一入潘門深似海,一顆一顆接着買。”這是流行于潘多拉忠實愛好者群體的一句話。

2015年,丹麥珠寶品牌潘多拉進入中國市場,并迅速開始擴張之路,短短幾年在中國開設了二百餘家概念店,而潘多拉打出的“unforgettable moments”理念,也迅速吸引了一波為“故事”買單的消費者。

對于潘多拉忠實愛好者來說,她們重視的不是潘多拉的實際價值,而是每顆有故事的珠子帶來的衍生價值。但可惜,這種“喜歡就可以,有故事就可以,材質并不重要”的思維,在大衆消費者群體中似乎并不流行。

潘多拉的“回憶故事”,年輕人不買單了

2020年二季度,潘多拉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同比下滑24%,當時諸多國際品牌雖在全球市場銷售額同比下滑,但在中國市場的業績卻在同比增長。2020年第三季度,潘多拉在美國市場銷售額上漲18%,但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依然疲軟,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3%。

在日前舉辦的“資本市場日”活動上,潘多拉指出品牌的目标,是在2019年業績基礎上讓中國市場營收翻三倍。同時,潘多拉CEO Alexander Lacik還許下豪言壯志:“我們的目标是成為輕奢珠寶市場最大和最受歡迎的品牌。”

有野心是好事,但在國内珠寶市場競争加劇的大背景下,在消費漸趨理性的年代,審美過時、價不配位、保值度低的潘多拉,想要回暖并不容易。

<h2>1、“講故事”的妙處</h2>

國漫《漢化日記》裡曾有一個故事,當傳統火鍋店的生意都被網紅火鍋店搶走後,火鍋之神尋求女主幫助,好讓自己的火鍋店重新火爆,女主給出的答案是:“想火,隻需要三個條件,噱頭、噱頭、還是噱頭。”

講故事,就是不少當代企業和品牌偏愛的“噱頭”。回顧潘多拉的發展可以看到,它的走紅更多要歸功于講故事,而并非産品本身。

珠寶行業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适合講故事的行業,不過,潘多拉帶來的是少見的新故事。與衆多珠寶品牌售賣定型産品不同,潘多拉為消費者提供了自行選取吊墜和手鍊,任意組合個性化手鍊的選擇。

這種定制形式本身隻是售賣模式的改變,但潘多拉很擅長“上價值”,它将其稱為“女性表達自我個性”、“強調自身特别性”的途徑。

潘多拉的“回憶故事”,年輕人不買單了

如今,小紅書上有不少潘多拉手鍊的搭配心得,甚至有人總結出了不同珠子數量的手鍊搭配公式,如較為簡單的固定扣與吊墜/串飾搭配,如偏複雜的固定扣與琉璃/貓眼石、吊墜/串飾搭配。不過,小紅書上不少文章都帶着強烈的營銷色彩,如“女生一定要有自己的一款潘多拉手鍊”、“沒有一個女孩能抵抗來自潘多拉的誘惑”等等。

打出“unforgettable moments”的品牌智語後,潘多拉的手鍊開始成為回憶與故事的代名詞之一。很多潘多拉忠實粉絲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先購買一條經典款蛇骨鍊,之後不斷在一些節目或紀念日,根據自己的心情和經曆,購買具有特殊意義的珠子。在她們看來,打造屬于自己的潘多拉手鍊的過程,足以為這串手鍊賦予特殊寓意。

為了滿足多元消費者的定制需求,近幾年潘多拉不僅推出了字母、标志建築、動作、節日等各式各樣的珠子,也會頻繁上新一些主題産品供消費者選擇,如迪士尼系列珠子、星座系列珠子、誕生石系列珠子等等,以此滿足消費者不同的搭配要求。

潘多拉的“回憶故事”,年輕人不買單了

有一位潘多拉忠實愛好者曾在網上曬出過自己的潘多拉手鍊,對于每一個故事,她都如數家珍。“第一顆珠子是一艘船,我和我老公就是在船上認識的;當時他一直剝螃蟹給我吃,是以第二顆珠子是螃蟹;第三顆粉玫瑰是他第一次送我的花;第四顆藍色氣泡琉璃是自己買的,代表和他在一起後的點點滴滴。”

潘多拉打出的“unforgettable moments”這一概念,其實就如Darry Ring所宣傳的“一輩子隻能買一次的戒指”相同,它都是為升華品牌和産品背後的情感價值而存在。是以,人們購買潘多拉時,更多是為這一附加價值而來,從中尋找消費的意義。

可以說,潘多拉打出的宣傳理念确實戳中了一部分消費者的訴求,契合一代人對儀式感或自我表達的追求,是以它才能在全球市場包括中國市場快速發展。2015年潘多拉進入中國,這個時間并不算早,但短短四年後,潘多拉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就達到了240家。

其實,潘多拉的走紅不僅源于它成功找到了一個噱頭,也是因為在噱頭的基礎上,潘多拉又将“講故事”的權利反向交給了消費者。但是,有噱頭未必就能永遠屹立于不敗之地,尤其是珠寶品牌。

<h2>2、泡沫破碎</h2>

2018年前後,潘多拉在中國市場的增速就開始放緩。

2020年七夕,潘多拉在中國市場推出了帶有中國“折扇”元素的飾品,以此拉近與國内消費者的距離,可見對于增速放緩,潘多拉也産生了焦慮。但僅靠一兩款産品的本土化,顯然不足以止住頹勢,潘多拉在2020年财報中指出,中國市場目前仍存在“結構性挑戰”,預計2021年的營業收入将低于2019年。

打開潘多拉的線上旗艦店,會發現全店銷量最高的耳釘,月銷量僅有700+,在全店千餘款産品中,隻有百來款産品的月銷量在100+,而大多數款式的月銷量不足100,潘多拉“閃耀星河”人氣手鍊月銷量也不足100。對于一個曾風靡一時的品牌而言,這個銷量無疑是不景氣的。

潘多拉的“回憶故事”,年輕人不買單了

潘多拉CEO Alexander Lacik曾将2020年潘多拉業績不振歸結于三大原因,即潘多拉業務正處在轉型期、新冠病毒疫情爆發的影響、潘多拉正在對其組織和營運模式進行徹底的改變。疫情帶來的影響确實不容忽視,但在中國市場,潘多拉頹勢難止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審美過時、價不配位。

小紅書上,曾有一位消費者曬出了自己過去幾年收集的多款潘多拉手鍊,文章下6000人高贊的評論為“原諒我沒Get到它的美”,2000人高贊的評論為“隻有我覺得潘多拉很幼稚很Low嗎”。

相比于卡地亞、蒂芙尼、寶格麗等全球頂級奢侈型品牌,潘多拉和施華洛世奇這些成立較晚,依靠個性時尚品牌的标簽、差異化産品理念、大規模營銷快速脫穎而出的品牌,在設計上一直較為薄弱。

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潘多拉在設計風格上鮮有創新,一直都以少女們喜愛的童話風、夢幻風為主。在潘多拉忠實愛好者看來,一入潘門深似海,潘多拉之美無法言喻,但在更多路人看來,潘多拉充滿義烏小商品的廉價感與土味感。

幾年前,珠光寶氣的潘多拉還沒收到太多“醜炸”、“土”的評價,但随着簡約審美浪潮的來襲,潘多拉逐漸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欣賞不來”的存在。

此外,近幾年國内不少消費者開始将潘多拉和施華洛世奇稱為“智商稅”。

如今,國内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正在向理性化發展,價格敏感度也更高了。《中國女性雙十一消費報告》就指出,有超過70%的女性,會在雙十一之前制定明确的消費目标和購物攻略,進而在雙十一期間進行理性消費。此外,53%的人在購買時看重商品品質,另有超過40%的使用者對商品的實用性更在意。

在理性消費時代,潘多拉的處境是尴尬的,因為它和施華洛世奇一樣,都是與成本效益挂不上鈎的品牌。潘多拉的材質并不名貴,多數都為銀飾品,但從價格上來看,潘多拉卻将銀飾賣出了金飾的價格,一串定制搭配的手鍊價格普遍在兩三千元左右,更有甚者,曾有消費者在潘多拉專櫃耗費一萬多元搭配了一組手鍊。

潘多拉的“回憶故事”,年輕人不買單了

由于原材料低價,潘多拉的毛利率高達77.4%,對比來看,原材料透明的保值性珠寶飾品周大福、周大生、老鳳祥的毛利率分别為27.4%、41.0%、8.18%,難以與潘多拉比肩。

潘多拉的定位一直為輕奢珠寶,但就潘多拉和施華洛世奇來說,輕奢本身就是一個僞概念,因為它們并沒有在品質和設計上帶來“中檔的價格,準高端的享受”,也不具備真正珠寶的收藏價值,其價格是存在一定泡沫的。

如今,消費者對成本效益的重視程度提升後,潘多拉的故事和概念再動人,也難以輕松收割大衆消費者了。

<h2>3、前路難

</h2>

即便業績不振,潘多拉在中國市場仍然雄心勃勃。

潘多拉指出,中國市場是潘多拉未來增長的重要機會,也是品牌未來發展戰略的優先一環。這個預判是準确的,歐睿資料指出,2010年到2018年,中國珠寶行業的市場規模逐年擴大,2018年行業市場規模為6965億元,預計到2022年将達到8742億元,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經濟實力提升,未來國内珠寶市場的需求将繼續增加。

從國内珠寶市場的發展走向來看,未來幾年珠寶品牌們都大有可為,但從市場競争格局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來看,潘多拉要實作“營收翻三倍”的目标并不容易。

抛開卡地亞、蒂芙尼、寶格麗等頂級奢侈型品牌帶來的壓力不談,在中國市場,定位中高端的區域型龍頭品牌如周大福、周大生、周生生、老鳳祥等,未來将帶給潘多拉、施華洛世奇等品牌的壓力也是不容忽視的,這不僅源于這些品牌保值性更高,也在于它們近幾年都在廣泛進行管道布局,未來其規模優勢将進一步展現。

除了頂級奢侈型品牌和中高端的區域型龍頭品牌帶來的壓力,飾品行業持續露頭的小衆平價品牌如KvK、zengliu等,也在分食潘多拉的蛋糕。創立于2019年的國産品牌KvK發展勢頭驚人,線上旗艦店至今已擁有150萬訂閱人數。這些小衆品牌風格更為獨特個性,價格相對低廉,更受頻繁更換飾品的新一代消費群體青睐。

有人說,随着國内消費群體逐漸分衆化,輕奢品牌在高端品牌和平價品牌之間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這種說法是不客觀的,因為中産階段的存在,注定這些輕奢品牌具有廣闊的生存空間。潘多拉代表不了所有輕奢珠寶品牌的發展,就如與潘多拉定位相似的APM Monaco,在中國的業績表現就截然不同。

2018年至2020年,APM Monaco的營業收入分别為14.41億港元、18.38億港元、19.20億港元,其中來自中國内地的收入分别為6.24億港元、8.62億港元、10.98億港元,占總收入比例為43.32%、46.9%、57.2%。從摩洛哥品牌APM Monaco在中國市場營收逐漸提升可見,個性時尚品牌在國内珠寶市場是具備持續發展空間的。

對比潘多拉和施華洛世奇,材質多為白銀、锆等的APM Monaco也不具備較高的保值性,且存在一定的品牌溢價,但APM Monaco有兩點優勢,其一是它的設計比潘多拉更前衛大膽,也更簡約優雅,近一兩年受到了不少明星的忠愛,帶動了明星同款單品的出圈;其二是相比于潘多拉、施華洛世奇,APM Monaco的做工更為精細、更具質感。

APM Monaco的上行之勢,也印證了在珠寶市場長線生存,僅靠講故事是行不通的。未來,潘多拉等品牌需要通過設計來持續強化品牌辨識度,順應當代消費者變化中的審美需求,如此才有可能誕生爆款,并通過爆款提升影響力。

此外,對毛利率極高的潘多拉來說,或許也是時候考慮降低利潤空間,在品質提升和品控上投入更多資源。

不過,從去年年底潘多拉為中國區整合了新的管理團隊,将中國市場作為優先發展目标,在第三季度加大市場營銷的投入,并且針對庫存管理以及員工激勵采取内部重構來看,潘多拉或許還未意識到品牌在中國市場陷入萎靡的根本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