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後功能異常:感覺功能障礙、運動功能障礙、泌尿消化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神經性疼痛、骨骼肌系統痙攣等,患者的生活品質幸福感大大降低。
概述
1. 脊髓損傷的精神科分類,
2. 脊髓損傷的亞洲殘留分類
3. 脊髓損傷和四肢癱瘓的康複

脊髓肌肉功能控制分區
C 是頸椎,T 是胸椎的縮寫
亞洲評級(A-完全損壞,B,C,D-不完全損壞,E-正常)
頸椎脊髓損傷導緻死亡的原因:1 早期呼吸衰竭導緻死亡2。呼吸系統并發症。
胫骨肌的重要性:肌肉神經來自C3-C5神經根,占主導肌肉收縮呼吸作用的60%-80%
損傷平面位于C5下方,功能部分或全部肌肉保持完整,損傷平面位于C4上方,胫肌麻痹導緻呼吸困難,導緻呼吸衰竭并最終死亡。
截癱和四肢癱瘓
一、高截癱依靠呼吸機生存損傷部位C1、C2、C3
二、高四肢癱瘓 C4、C5、C6
三、低C7、C8
四、高截癱T1~T9
V. 低截癱 T10-T12, L1-L5, S1-S5
高度肢體麻痹需要機械通氣
1.神經平面位于C1-C2-C3
2.生存機會低,當時大多數人死于受傷
3. 完全或部分依賴于呼吸機
4. 日常生活完全需要他人的幫助
5.在頭部的幫助下,使用計算機進行交流和娛樂
康複
1.呼吸功能訓練:深呼吸、呼吸功能訓練、言語功能訓練
2、被動運動及電動站立床訓練(預防肢體關節僵硬、骨質疏松症等)
3. 口腔舌功能訓練
4.棍棒訓練,用于操作儀器或寫書等。
高度四肢癱瘓
C5 飛機
1.胫肌的功能存在,肺活量大于1000ml,是以不需要呼吸機
2. 身體耐力差
3.軀幹、下肢無功能
4.上肢前臂,手腕和手的活動喪失,隻有三角肌和二頭肌仍有功能。
C6 飛機
1.患者可以彎曲肘部到達手腕,但上肢手功能喪失,無法伸展肘部彎曲手腕
2.下肢軀幹完全癱瘓
3.胫肌功能正常,肋骨肌肉疲倦,呼吸儲備減少
4.體能轉移已經可以完成,通過教育訓練可以學會獨立生活和更多的技能
4. 患者部分自我護理,需要适度的幫助
低四肢癱瘓
C7型
1.上肢或前臂功能正常,但手部靈活性不好
2.下肢完全癱瘓,軀幹無力,呼吸儲備低
3.上肢肌肉有神經控制,易于學習和進行大量動作,是以患者可以在平坦的地面上獨立操作輪椅
4.在床上可以翻身,坐起來,移動,可以穿衣服和吃飯等
C8型
1.患者肘部功能完好,能握住拳頭
2.下肢癱瘓,軀幹無法控制
3.可獨立卧床活動、生活自理、簡單家務等
4. 可以開展适當的專業活動
高截癱
T1--T9
ADL是完全自給自足的
脊髓康複分階段進行
1. 就寝時間(受傷後4周)
2. 就寝時間(4-10周)
3 重返社會準備期(11-16周)
4. 家庭和社會康複期(16周後)
脊髓損傷的康複訓練
就寝時間
1.ROM床上訓練
2.床上的肌肉力量加強訓練
3. 呼吸功能訓練
4. 膀胱功能訓練
5. 床位轉換
起床
1.ROM訓練肌肉力量增強
2. 膀胱功能訓練
3. 座椅平衡訓練
4. 電動站立式床訓練
5、輪椅使用、輪椅---床位轉移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訓練
脊髓損傷的基本康複目标,需要輪椅類型
C2,34
減少對呼吸機的依賴 預防呼吸系統并發症,增加活動範圍,電動輪椅
C5型
桌子可以自行移動,嚴重依賴幫助電動輪椅,并且帶有手動輪子
椅子
C6型
ADL部分自力更生,中型幫助手動電動輪椅,可選擇多種自給自足
艾滋病
ADL基本自力更生,輪椅移動手冊輪椅,殘障人士車
C8-T4
ADL自力更生,輪椅活動支援站立手動輪椅,殘障人士車
康複不等于康複,康複是最大的恢複,并不保證恢複為原創,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治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