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理
職場是家庭之外,絕大部分人度過時間最長的環境,也是許多人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談及職場壓力大家似乎就直接聯想到脫發甚至抑郁。
談“壓”色變是一種誤區,壓力某稱程度上意味着責任與承擔。隻要身處與人交際,有業績要求的工作場景,壓力就永遠不會消失。學會如何緩解壓力,找到與之共存的方式,而非被動承受,才是職場人的生存之道,用對了方法,擺正了心态,壓力也可以轉變為自己向前的動力。
告别抱怨,選擇傾訴
壓力某種程度上等同于無力感,當下境況可能并不為自己所喜,自己無法改變卻又心有不甘。其實方法總比問題多一個,有時候你覺得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隻是因為自己閱曆與眼界還不夠,這時候不妨去尋找自己的職場導師,他可以是比自己資深的前輩,也可以是專業的職場導師或心理咨詢師等。

《适配:領英推薦的快樂工作法》是一本職業生涯指導書,書中也許能提供快樂工作的方法。
如何高效管理時間,專注當下快樂工作,大家可以通過讀書或者咨詢等方式掌握相關方法論,并付諸行動,實踐效果會更好。
現在很多網際網路職業平台,或者心理工作室都有相關職場咨詢服務。對于職場人而言,學會開口是第一步,如果把所有的情緒都留給自己,可能會令壓力倍增。當然更為重要的是找到人說對話,這樣大家才能尋到有用的指引,避免無用的抱怨增加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垃圾。
适當運動,喚醒活力
長時間的工作緊繃狀态會讓自己感覺被掏空,勞逸結合有助于恢複良好的精神狀态,更好應對日複一日的工作。慢跑、搏擊、跳舞以及騎行等,都是不錯的鍛煉選擇。利用閑暇時間,在運動中釋放壓力,工作時才能滿血複活。
十五分鐘辦公室瑜伽,可以舒緩肩頸疲勞利用好在辦公室的時間,職場人也能放松身心,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大家要戒掉久坐不動的壞習慣,持續辦公不要超過四十分鐘,抓緊工作縫隙時間舒展肢體,這樣既能降低患職業病的幾率,也利于舒壓樂活。現在各類視訊網站上都有針對舒緩頸椎,告别“富貴包”等辦公室健身視訊,隻要借助辦公椅 ,就可以輕松運動,放松身心。
學會犒勞自己,智能舒壓
忙碌一天下班後,許多人會想做做按摩,或者泡泡腳,熏香艾灸。但疫情的影響,人們出門進行養生服務的意願減弱,加上經濟性方面的考慮,健康産品在科技創新方面顯得愈發重要,特别是便于家庭式操作、節省時間、效果直接,利于解壓的智能養生裝置在現階段頗受歡迎,例如便攜式艾灸盒、智能足浴桶,智能護眼儀、智能按摩椅等,這些都是一個人在家輕松就能完成的養生活動。
智能艾灸盒是近年各大直播間熱推産品之一,這種便于攜帶,綁在作用部位後,打開電源即可艾灸,還能邊灸邊幹活。
智能型的護眼儀在接入手機App後,通過手機直覺看到目前的模式、狀态,其中常見的減壓模式會有多重音效效果,佩戴儀器操作也不必擔心不清楚目前的模式。
OSIM uDream5感養身椅将心電圖(ECG)科技融入進身體緊張度生物傳感器,uDream APP可以通過AI 大資料解析長期追蹤身體緊張度,讓使用者更好地了解日常事件如何影響增加或減輕壓力水準,進而有的放矢地選取合适的按摩程式。
當下創新型的智能家居養生裝置還通過與AI智能技術進行深度結合,實作密切監測、追蹤、管理身體緊張度,識别與了解壓力,并為使用者提供壓力解決建議,幫助大家利用下班時間更有針對性舒緩身心。
更妙的是,一張按摩椅不再隻是按摩的功能了,以OSIM uDream5感養身椅為例,還能通過其他感官一起營造放松場景。比如在視覺上,用情境光打造理想的放松氣氛,帶你沉浸在遙遠的極光之境;在聽覺上,用3D劇院式藍牙音響提供如同在劇院一般身臨其境的音響體驗,從喧鬧的都市生活抽離,沉浸在悠揚之中;在嗅覺上,用芬芳香氣,通過芳香療法舒緩焦慮、釋放壓力,達到情緒的平衡狀态;在味覺上,用舒緩心情的黑巧克力結合,刺激味蕾。
責任編輯:茅雯婷
校對: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