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穆魯克軍也是突厥,屬于突厥陣營,給蒙古陣營造成不共戴天之仇

馬穆魯克王朝确實是突厥,而且屬于突厥内部分支之一。

首先需要追溯馬穆魯克騎兵的起源,馬穆魯克騎兵學的是黑衣大食的“突厥古拉姆”,而“突厥古拉姆”學的是唐代時期突厥帝國的“突厥近衛軍”制度。

締造者薩拉丁雖然是庫爾德人,但卻是突厥人努爾丁的心腹手下。薩拉丁身邊周圍都是突厥軍人。努爾丁指揮突厥騎兵多次打的十字軍慘敗。薩拉丁長期受突厥文化熏陶,文化傳承于突厥的贊吉王朝。在組建馬穆魯克騎兵之前,薩拉丁就在突厥軍中任職,學會了這種軍事組織。

薩拉丁的阿尤布王朝不僅在建立之初招募了3000人的突厥雇傭軍,而且從欽察、高加索、南俄羅斯征召的突厥雇傭軍更多,兵力主要構成是突厥人為主,而絕不是埃及人阿拉伯人。馬穆魯克騎兵絕大部分是突厥騎兵,隻有極少量的埃及人阿拉伯人在馬穆魯克騎兵裡擔任輔助兵。

馬穆魯克軍人絕大部分都是突厥軍人。馬穆魯克軍人普遍食用馬奶和馬肉(突厥人食用馬奶和馬肉),而當時的阿拉伯人埃及人中東人是禁止食用馬奶和馬肉的。顯然,絕大部分馬穆魯克軍人是突厥人,不是阿拉伯人埃及人中東人。

從阿拉伯半島征召的雇傭軍阿拉伯人、埃及人的戰鬥力遠遠低于突厥軍。從阿拉伯半島征召的雇傭軍阿拉伯人、埃及人隻能作為僞軍,基本不能加入馬穆魯克騎兵。

從公元七世紀八世紀開始,突厥就不斷西遷到欽察、高加索、南俄羅斯等很多地區,殺盡當地原居民,遷入突厥人。【1】

阿尤布王朝晚年由于無法控制的高加索突厥士兵,被高加索突厥大将巴爾庫克篡位,史稱為“布爾吉王朝(Burji dynasty)”。馬穆魯克王朝曆代君主都是突厥人。其中,第四任君主拜伯爾斯出生于南俄羅斯的突厥人(學術界推測是欽察突厥人),不是鞑靼人,而是突厥人。是以馬穆魯克王朝與突厥有緊密關聯性,關系很大。

并且,馬穆魯克王朝屬于突厥勢力,屬于突厥陣營之一。馬穆魯克王朝與奧斯曼帝國(确實是突厥後裔)、突厥帖木兒之間的戰争都是突厥人之間的内戰,與突厥陣營沒有不共戴天之仇。馬穆魯克與蒙古陣營才是有不共戴天之仇,造成了蒙古陣營的不共戴天之仇。是以馬穆魯克王朝是突厥國家。

就像華夏的曹操、劉備、呂布、孫權之間的多次戰争,以及魏、蜀漢、吳之間的多次戰争,中原多次大戰,江淮多次大戰,屠戮徐州多地,都否認不了他們都屬于華夏陣營。

因為馬穆魯克王朝與奧斯曼突厥帝國都屬于突厥陣營,他們交戰是突厥内戰,是以馬穆魯克王朝與奧斯曼突厥帝國之間的戰争否認不了雙方都是突厥國家。三次阿達納之戰,屠戮奇裡乞亞地區,都否認不了馬穆魯克王朝與奧斯曼突厥帝國都是突厥國家。

奧斯曼突厥軍多次大勝馬穆魯克軍,最終打敗了馬穆魯克王朝,馬穆魯克軍作為突厥軍也很快加入奧斯曼突厥帝國,幫助奧斯曼突厥軍作戰。

可見,馬穆魯克王朝與突厥陣營沒有不共戴天之仇。馬穆魯克王朝屬于突厥陣營國家之一。

馬穆魯克王朝與蒙古陣營才是可謂有不共戴天之仇,造成蒙古陣營的不共戴天之仇。

曆史學家弗朗西斯主編的《劍橋插圖伊斯蘭世界史》記載:“馬穆魯克一再地打敗蒙古人”。

馬穆魯克突厥騎兵先後在1260年全殲蒙古軍、1280年三次全殲蒙古大軍、1303年全殲蒙古大軍,基本全殲了蒙古主力軍,使得蒙古再也無力向西争雄;

蒙古人從來沒能打敗馬穆魯克突厥騎兵。是突厥人帖木兒打敗了馬穆魯克突厥騎兵;以及後來奧斯曼突厥人徹底打敗了馬穆魯克突厥騎兵。

蒙古與馬穆魯克突厥總共5次交戰,每次都是蒙古軍數量遠遠多于馬穆魯克,結果卻是馬穆魯克突厥5次大勝,殲滅大量蒙古軍;

馬穆魯克王朝、德裡蘇丹國、帖木兒帝國都是突厥人建立的國家,并且都是“不僅統治者是突厥人,而且其軍隊主力也是突厥人”。

艾因賈魯之戰,1萬馬穆魯克軍全殲2萬蒙古軍(另一記載是2萬馬穆魯克軍全殲12萬蒙古軍)使得蒙古西征遭遇慘敗,馬穆魯克軍以少勝多、全殲蒙古軍,攻占叙利亞;

此後,馬穆魯克既大破十字軍,又大破蒙古軍;馬穆魯克在1263年、1265年、1268年三次擊敗十字軍;1280年,蓋拉溫馬穆魯克在霍姆斯以少勝多、大破蒙古軍,蓋拉溫的兒子納綏爾指揮馬穆魯克三次以少勝多、大破蒙古軍,尤其是公元1303年,納綏爾指揮馬穆魯克軍以少勝多、大破伊爾汗國合贊汗親自率領的蒙古大軍,殺的蒙古大軍屍橫千裡,使得蒙古人再也無力西進争雄。

補充【1】

後來突厥還在安那托利亞以及一些歐洲地區執行這換種計劃,學者記載突厥殺盡了當地希臘人,遷入突厥人,使得突厥人成為當地絕大部分人口。奧斯曼突厥入侵壓制歐洲300多年後,奧斯曼突厥多次内亂衰弱後,歐洲崛起,留在歐洲的大量突厥人接受歐洲文化成為希臘人歐洲人,導緻現在基因檢測很多希臘人歐洲人的常染色體與突厥人相似。

曆史學家Finlay記載;“突厥人為了使他們自己變成被征服地區的主人,他們采取了一個計劃,其目的是要滅絕在廣大平原上的原居民,以使這個地區便于讓他們(突厥)來占用……”

勞侖特記載:“突厥人經過之後,其所遺留下來的廢墟的破壞程度簡直難以想象。他們到達的地方,都不會再有活着的人了。”

勞侖特還記載:“小亞細亞(安那托利亞)的原居民都被突厥人殺死。從凱撒城和希巴斯提到尼西亞和薩迪斯,其間所有谷地和平原都完全變成了真空……”

補充【2】

帖木兒大帝是突厥人,這是諸多國家史書史料記載證明的,而且考古基因檢測也證明帖木兒大帝是突厥人。

1、帖木兒親自留下的Zafarnama(譯作《帖木兒武功記》或《帖木兒回憶錄》)記載,帖木兒承認的自己是突厥人,是突厥後裔。帖木兒說“我們的祖先ab-al-atrak是突厥人的祖先”;

2、雅茲迪《帖木兒傳》記載,帖木兒是突厥人。帖木兒曾當着衆人說:“我們是突厥人,我們是突厥人的兒子”;

3、帖木兒應小亞細亞突厥王公的要求西征時,帖木兒稱自己與手下的都是突厥勇士;

4、Forbes Manz Beatrice的《The Rise and Rule of Tamerlane》記載,帖木兒不會說蒙古語,隻會說突厥語和波斯語,雖然後期學了一點蒙古語,但蒙古語并不是帖木兒的民族的語言;

5、帖木兒攻入叙利亞,大肆屠殺。叙利亞當地人記載:“突厥帖木兒比蒙古人還可怕”。

6、帖木兒的父親塔拉海是巴魯剌思部落的突厥人。在此之前,大量突厥人加入巴魯剌思部落,多到使得整個巴魯剌思部落的血統與文化都是突厥部落。在巴魯剌思部落的血統、文化成為突厥的以後,帖木兒在突厥巴魯剌思部出生。

7、根據格勒西莫夫對帖木兒墓葬的挖掘記錄記載,帖木兒身材相對較高,鼻根突出,無蒙古褶,這些都不是蒙古人的特征,這些更符合突厥人的特征;

8、突厥帖木兒大帝的後裔巴布爾,非常歧視蒙古人。巴布爾說突厥人是高貴的,而蒙古人是低賤的。如果帖木兒是蒙古人那麼巴布爾是不會這麼說的。顯然帖木兒是突厥人,不是蒙古人。

帖木兒大帝的後裔巴布爾後來入侵了印度,建立了印度斯坦帝國。帖木兒大帝的後裔巴布爾稱呼自己建立的帝國是印度斯坦帝國,不是莫卧兒帝國。莫卧兒帝國是外人對巴布爾建立的印度斯坦帝國的蔑稱、貶低性稱呼。

巴布爾及其國人把自己國家的官方名稱定為印度斯坦帝國。外人為了貶低巴布爾建立的印度斯坦帝國才把其稱為莫卧兒帝國。

9、美國《阿富汗史》記載帖木兒是突厥人,烏茲别克人屬于突厥人内部分支之一,屬于突厥人。

美國《阿富汗史》:“為帖木兒開拓這個位于南亞和西亞草原帝國的忠誠士兵大部分是烏茲别克突厥人,烏茲别克突厥人構成了帖木兒兵團的核心。現如今,烏茲别克人是阿富汗境内第三大民族,而帖木兒則被認為是烏茲别克人的民族英雄”。

10、法國《草原帝國》記載帖木兒是突厥人,不是蒙古人,不是突厥化蒙古人。法國《草原帝國》記載帖木兒“事實上不是蒙古人,而是突厥人。”

11、根據帖木兒後裔的父系DNA測試(Y單倍體群測試),帖木兒家族的基因屬于突厥的J2-M172,而不是蒙古的C2、O2。

諸多國家的史書史料記載帖木兒大帝是突厥人,不是蒙古人,不是突厥化蒙古人。考古基因檢測也證明了帖木兒大帝是突厥人,不是蒙古人,不是突厥化蒙古人。

補充【3】

按照y宋吹說其他朝代的邏輯說宋朝,宋吹要說:“宋朝到底是不是雜胡?首先要追溯趙宋衛隊的起源,締造者趙弘殷(趙匡胤之父)其實是雜胡人,文化傳承于中亞以北雜胡,雖然雜胡衛隊在建立之初招募了30人的華夏雇傭軍,但從雜胡招募的雇傭軍更多,兵力主要構成是雜胡人為主,奴隸傭兵為輔。

趙匡胤卑躬屈膝的讨好柴榮,趙匡胤僞裝的很忠誠。柴榮晚年擔心權力最大的張永德篡取後周江山,于是削弱張永德權力,提拔趙匡胤。柴榮突然病逝,由于張永德已經被削權,趙匡胤個人野心爆棚,篡取了後周江山,建立了宋朝。史稱趙宋王朝。其中,趙匡胤是祖上從中亞以北遷到中原的雜胡人(學術界父系染色體檢驗證明趙匡胤為雜胡),是以,趙宋王朝與華夏關系不大。趙宋王朝是雜胡。

并且,趙宋王朝與華夏陣營可謂有不共戴天之仇,與華夏的後蜀、南漢、江南先後進行多次交戰,屠戮四川地區、屠戮江州(江西)地區,是以趙宋王朝不是華夏國家,趙宋王朝是雜胡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