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紮特,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不知道他名字的人,恐怕很少。
在音樂界,他是天才中的天才。神童中的神童。音樂家中的音樂家。
4歲的時候,他便開始學習作曲了!7歲的時候,他跟随音樂家父親奧波爾得·莫紮特,在歐洲各國進行旅行,整整在歐洲巡回演出10年!到了24歲之後,青年莫紮特定居維也納,開始了他10餘年的創作生涯。
人生才剛剛開始,可他的生命卻嘎然而止,突然的消逝,如同水晶碎了一地。
1791年12月5日0時55分,莫紮特悄然離世,天才與世長辭!
他隻活了短短的35歲多一點,離36歲的生日還差52天。
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莫紮特4歲開始作曲,短暫一生,竟然創作了600餘部作品,的确是一位偉大的天才。
即便他死的時候隻有35歲,但他留下的音樂作品已經很廣闊和很豐富了。它們有鋼琴奏鳴曲、鋼琴協奏曲、交響曲、歌劇。比如,其中讓世人耳熟能詳的《A大調第十一号鋼琴奏鳴曲》、《土耳其進行曲》、《降B大調第二十七号鋼琴協奏曲》、《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費加羅的婚姻》等等。莫紮特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了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他譜出的協奏曲、交響曲、奏鳴曲、小夜曲、嬉遊曲,後來成為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他成為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影響後人,一直到現代!
他簡直不是人,如同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創作優美曲調的音樂之神!
《奏鳴曲》《協奏曲》《安魂曲》,相信許多人都聆聽過。這三部曲是他的代表作。
莫紮特的鋼琴奏鳴曲,非常具有特色,曲調歡愉暢快、旋律優美、合聲簡潔、情緒明朗樂觀,洋溢着青春活力,仿佛讓人進入一個無憂的世界。他的作品富于創新精神,思維活躍,美妙動聽,晶瑩剔透,充滿幽默感。世界上,有無數的音樂達人,他們誰都會對這樣的一位音樂天才的作品肅然起敬。
但是,莫紮特在現實中命運多舛,讓後人感歎不已。
他的死亡原因,成為幾個世紀以來的熱門話題,也是許多人研究和追蹤的課題。
猜測、推測、研究他死亡原因的人不曉得有多少,單單是相關的探索死亡原因著書立說的,隻能夠用“不可計數”來形容。江山代有探秘者,專家學者多如毛。其中包括文學家、傳記家、音樂家、曆史學家、醫生和醫學家等等。一直到現代(數年前)還有科學家在研究。
将莫紮特的死亡說法彙集起來,應該不下幾十種。
百度百科上,有幾個幹條條,似乎讀起來沒趣味,筆者将自己收集到的資料貢獻于此。
第一個說法,最為聳人聽聞的,是說陰間的索魂者,為了索要《安魂曲》,索去了莫紮特的魂魄。這樣的說法雖然離奇,但卻是作家司湯達揭示出來的。司湯達是與莫紮特同時代的人,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寫的名著《紅與黑》聞名遐迩。因而,他說的話比較有份量,對于這樣嚴肅的事情,他是不會胡編亂造的。
司湯達說,有一名黑衣人,進入了莫紮特的房間,向他索要《安魂曲》。
此事件轟動一時。不過,後來調查清楚了。
在現實之中,的确發生過這件的事情,有一名神秘黑衣人,突然出現在莫紮特的房間,要求他寫一部《安魂曲》,這讓莫紮特受到刺激,心神不甯,疑神疑鬼,加上勞累,心力交瘁,最後死亡了。不過,這一名黑衣人,是一位名叫斯圖爾巴赫的伯爵派去的人。伯爵是一位浪漫人士,他為了紀念亡妻,請莫紮特寫一部挽歌。黑衣人雖然讓莫紮特有些吃驚,但還不至于被吓死,年齡隻有35歲的,處于壯年期的莫紮特的死亡原因,不應該僅僅的是因為這一次略帶神秘的浪漫驚吓造成的。
這個死因,算是“索魂說”,或者“驚吓說”。
接下來,是“嫉妒投毒說”。
與莫紮特同時代的,有一名宮廷作曲家,名字叫做薩裡埃利,他非常嫉妒莫紮特的天賦,因為莫紮特讓他在皇帝陛下跟前丢了面子,是以,他暗中害死了莫紮特。這是莫紮特的第一位傳記作家弗朗茨·克薩韋爾·尼梅切克提出來的。作家提出了莫紮特生前的一個生活細節,說1791年秋天,莫紮特在維也納普拉特公園,對妻子康斯坦澤說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我活不長了,當然,有人給我下了毒!”但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莫紮特真的講過這句話。這個情節引起了後來的德國麻醉醫學教授尤根·瓦維爾注意,進行了多年的認真研究,最後得出結論莫紮特不是中毒而亡。
陰謀論者們認為,莫紮特是被政府迫害而死。
是以,有了“政府迫害說”。
有人指出,莫紮特支援過“共濟會”。聽到這個會,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在著名小說《達芬奇密碼》中,對這個會有過詳細的叙述,有對它曆史背景的探索,并且指出,像牛頓、達芬奇……這些名人是此會的秘密會員,莫紮特是不是會員,筆者記不清楚了,但是,有人認為(在此小說之前上百年之前的人)莫紮特因為支援共濟會,是以,他遭到了當時的政府迫害緻死。
有的人又有了相反的證據,認為害死莫紮特的,應該是共濟會。
當時的人認為,共濟會派出了一名殺手(按照筆者的了解,難道是兩百年後《達芬奇密碼》中刻畫的那一名白化的宗教狂熱分子一樣的殺手?),用巧妙的方法整死了莫紮特。原因是莫紮特在歌劇《魔笛》中洩露了該組織的秘密,是以被處死了。
這算是“宗教迫害說”。
還有說法:死于情殺。算是“情殺說”。
中國地質學家許靖華(1929年生于南京)在三聯書店推出的《莫紮特的愛與死》中,認為莫紮特是為情自殺。許靖華經過研究,發覺莫紮特愛上了自己的學生瑪達倫娜,并且是有夫之婦。他與瑪達倫娜冒死相愛,雖然不為社會所容,但他不願忏悔。許靖華假設莫紮特與瑪達倫娜的情事被她的丈夫霍夫德邁爾發覺,霍夫德邁爾與瑪達倫娜達成一個協定:如果莫紮特喝下毒藥,瑪達倫娜就可以免于一死。于是莫紮特喝下毒藥身亡……
莫紮特的妻子是康斯坦澤,她對死因的說法是:《安魂曲》殺死了他!
這個聽上去,似乎有一種比喻的意思。
據說,莫紮特生命的最後一天的白天,他把《安魂曲》總譜拿到了床上,想請探望他的音樂家一起演唱,誰知道,他力不從心,無法演唱。他隻得将總譜扔在一邊,傷心的哭了……
現代的後人們,更信服醫生和醫學專家們的研究。
是以,有了這樣一些研究結果,認為——
莫紮特死于病魔。算是“病死說”。
什麼病?
傳統的認為是這樣的一些病:
1、傳染性粟粒疹熱病。
2、神經衰弱。
3、肺病。
加上醫生處置不當,采取放血治療手段,促使了莫紮特死亡。
另外,他無規律生活,妻子不善照顧和理财,造成貧困交加,是死亡的條件。
後來的研究者,又研究出了新的病因:
1、缺少維生素D(以緻莫紮特無法抵禦疾病的侵襲)
2、旋毛蟲病(莫紮特生活的年代裡,嚴重的旋毛蟲病可以緻命。而莫紮特生前也抱怨說身上很癢)。
3、支氣管炎,加上尿毒症(莫紮特嗜好抽煙喝酒)。
4、腎髒衰竭。
5、頭部受傷(1991年,法國人類學家普奇根據頭骨左側太陽穴一處骨折得出結論:莫紮特可能是偶然摔倒受傷的,最終死于頭部受傷的并發症。這個結論也與莫紮特死前一年頭疼得非常厲害的傳言有關).
莫紮特死後殊榮巨大。但他在世時卻窮困潦倒,死後的葬禮更是悲涼。
據說,隻有三五個人給莫紮特送葬。他的妻子當時卧病在床,無法送行。送葬者到了墓坑邊草草了事便匆匆離去。他妻子病愈之後嫁給了一名外交官。過了16年之後,她才發現前夫莫紮特名滿天下,這才良心發現的去到墓地祭奠亡靈。
但是,當她來到維也納郊區的聖馬克公墓時卻發現:無法找到亡夫之墓了!
莫紮特給後人留下的音樂,永遠是樂觀向上,歡暢甜美。
可他的生前和葬禮,卻是如此的凄涼!
好在——
他的音樂是永存的,不會因為時間的鉛華而流逝……
~
《夜狼文史工作室 》特約撰稿人:懸疑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