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懂得品味秋天的人,才懂得人生

懂得品味秋天的人,才懂得人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莫将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四時不光景各有異,味道也各有不同。

春天是第一場春雨欲落不落的潮濕氣息,

夏天是陽光穿過樹葉間隙的幹燥熱辣,

冬天是雪珠落在舌尖上的幹淨清冷……

那麼,秋天呢?

01

秋之甜

秋天的味道是甜的。

浮動在空氣中的桂花甜香,

勾着人的多巴胺。

讓人幾乎忘了,

正身處瑟瑟深秋。

懂得品味秋天的人,才懂得人生

“空山尋桂樹,折香思故人。”

嗅覺是打開記憶閘門的那把鑰匙。

幼時住在老式樓房,

院裡滿種着桂花樹。

到了桂花開放的季節,

幾個小豆丁在樹下肆意打滾,

将簌簌落下的桂花灑在彼此頭頂,

偏要沾了滿身香才肯回家。

而今桂樹早已被伐,老房也不見蹤影,

嶄新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

陸續搬走的玩伴們再無聯系。

空氣中那縷若有似無的香氣鑽進鼻腔時,

那些模糊的面目一閃而過,

在記憶裡依舊被安放珍藏。

秋日的甜,還能吃進嘴巴裡。

七月小棗八月梨,九月柿子紅了皮。

柿子是秋天不可或缺的甜嘴兒,

無論是淌蜜的溏心柿子、脆生生的甜脆柿,

哪一種不是各有風味。

懂得品味秋天的人,才懂得人生

天冷下來,柿子卻愈發甜蜜,

一個個綴在枝頭。

隻待成熟時,

被眼巴巴望了許久的孩子們用網兜采下。

一部分被大人拿去脫水晾幹,曬成柿餅,

一部分被迫不及待地分而食之,

直吮得金黃的蜜汁順着手腕嘴角往下淌,

小孩的邋遢裡,藏着最原始的快樂。

除了柿子,

還有街邊熱氣缭繞的烤蕃薯、炒栗子,

哪個不是烘着秋日的甜蜜,

暖融融地捂着寒風中行人的胸膛,

給行色匆匆的人們一個小小、暖暖的避風港。

02

秋之鮮

秋天的味道,又怎麼少得了鮮這一道。

“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

河蟹正到了肥美的時節,

沿水而居的食客們有了口福。

金秋時節,蟹肉鮮得人恨不得嚼掉舌頭。

懂得品味秋天的人,才懂得人生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台。”

連李太白這般谪仙的人物,

也忍不住贊美蟹肉,将其比作靈丹妙藥。

蟹膏綿密、蟹黃鮮香、蟹肉清甜,

一口下去,啖盡秋日鮮。

除了河蟹,

秋藕也是當仁不讓的秋日美食。

“比雪猶松在,無絲可得飄。

輕拈愁欲碎,未嚼已先銷。”

古往今來,

秋藕也是騷客們熱愛吟詠的主題之一。

有“君看入口處,一片疑嚼雪”,

有“清泉浴泥滓,粲齒碎冰霜”,

這般冰清玉潔的形象,

不正是文人們孜孜追求着的嗎。

懂得品味秋天的人,才懂得人生

除了做出來賣相上乘,

藕也是很适合秋天食用的一味食補。

宋代的《太平聖惠方》中介紹了“藕羹方”,

是能治心髒煩熱、止渴除口幹、

散積血的極有效的方子。

“藕(半斤去皮薄切)薄荷(一握)

菜(半斤)豉(二合)上以水濃煎。

豉汁中作羹。入五味。

飽食之。饑即再作食之。”

在這燥熱難耐的秋季,

這不正是我們最需要的嗎?

03

秋之百味

其實,很難說清秋天究竟是什麼味道。

有稻谷成熟的豐收之味,

有萬物凋零的悲寥之味,

有三秋桂子的甜、秋風起蟹腳肥的鮮。

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開朗,

有“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的寂寥,

還有“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的放浪曠達。

老話說,秋收冬藏。

秋天,好像包含着人生百味,

忙忙碌碌的人生啊,

總是需要秋天這樣,

又熱鬧、又冷清的時候。

懂得品味秋天的人,才懂得人生

是熱鬧,碩果累累的,

路邊田裡都一片黃澄澄的,

看着就覺得胃裡滿滿當當的。

也是冷清,風卷着葉子簌簌地掉,

一夜之間,就隻剩光秃秃的枝丫。

短短幾天,最熱鬧和最冷清都經曆了。

人生不也是這樣嗎?

走到盛極之處了,總要停下歇歇。

耐得住寂寞,

才能擁有下一年的繁花似錦。

懂得品味秋天的人,才懂得人生

秋天的味道,就是這樣,

咂也咂不透,

什麼時候咂透了,

人生,也就通透了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