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找工作這個話題對于即将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未免太過于沉重,但是就目前的社會環境來說,每個人想要生存下去都是需要進行工作養活自己。

每年大批量的大學畢業生都面臨畢業找工作這個難題,也有的父母為了少讓孩子受點苦,會提前為孩子打點好關系,找一個相對來說穩定的“鐵飯碗”機關讓孩子前往工作。
關于“鐵飯碗”這個詞彙在大多數年輕人的眼中是比較抗拒的,“鐵飯碗”就意味着自己将要在此貢獻一生。但是“鐵飯碗”在父母一代的眼中是一個踏實又穩定的好工作,而父母一代的“鐵飯碗”工作,正在悄然離去,當時的待遇與現在存在着天差地别。
主要還是源于社會在變化在發展,每個時代的發展對于崗位跟需求都是不太一樣的。當時的“鐵飯碗”時代可以說是已經一去不複返了,為什麼當時火爆80年代的“鐵飯碗”工作會落寞了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鐵飯碗時代</h1>
上個世紀80年代的"金飯碗"郵差,當時人人羨慕,工資高又穩定,一人工資可以養活全家。那時候的交通不便利,就算已經擁有電話技術,但是尋常老百姓家裡還沒有普及到。是以大多數人的交流都是通過書信來完成的,也正所謂書信很慢,慢到一生隻愛一個人。
當時郵差的主要職責就是幫忙收發信件和包裹,因為每一封信件跟包裹都是一家人的信念跟寄托。在漫長的等待回信過程中,不少人天天詢問郵差自己寫的信件有回應沒有。這些書信成就多少姻緣,跟家庭的情感,是以當時的郵差算是一個比較受到大家尊敬的職業。
并且郵差這個職業也是國企業員工,是有編制的"鐵飯碗",福利是相當的好。在那個物質缺乏而且溫飽都沒得到很好解決的年代,當時的郵差能夠穿上郵局統一配發的工作服,每個人人手一輛鳳凰牌的自行車用于送收取信件跟包裹使用。當時能夠配備這些東西完全就是富人了,尋常百姓家很少能夠擁有。
随着網際網路和電商的發展,郵差這個崗位在慢慢地發生轉變。現在郵差的崗位已經成為快遞員了,算是比較底層的工作,因為比較累。如果努力的話,收入在現代來說還算是比較可觀的。但已經算不上是"鐵飯碗"了,現在時代的快遞員如果不努力一樣會面臨着被淘汰的風險。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 “鐵飯碗”成為過去式</h1>
随着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已經慢慢由計劃經濟适應了市場經濟。有能力的人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都可以大膽的去實作自己的夢想并為之奮鬥,沒有人會阻攔你想變好的心。
司機、供銷社售貨員、播音員、郵差、糧站檢查員這幾個80年代的"鐵飯碗"職業紛紛變成基層工作,也都被淡忘在曆史的痕迹裡。
郵差,在我國快遞行業興起的時候,對于傳統的郵局快遞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快遞小哥取代了騎着二八杠的收件員。
随着我國汽車跟私家車數量的增加,以及各種各樣的交通方式讓人們的出行變得十分友善。司機這項工作自然而然變得平常,如今家家戶戶差不多都擁有了機動車。交通運輸業不再像當年那麼落後,想要何時去往何地,都能随自己的心走。
當時的售貨員就等同于掌握了老百姓們的衣食,那會隻要誰家出了一個供銷社的售貨員可是一個很有面子的事情。因為自己這個“鐵飯碗”,找老婆或者嫁人都可以挑挑選選。但是售貨員到現在來說已經變得非常的普通,而且門檻極低。
80年代的時候我國的主要還是靠種植為主,老百姓種的東西需要拿去換錢來維持家裡的生活。我國當時的農業生産并不是很先進,是以想要拿米去換錢都需要糧站檢查員來檢查才可以出售,但是現在這個崗位已經不再有需求了。
在當時能夠成為播音員可以說是全村都為之驕傲的事情,對着全國老百姓播報得多自豪。但是這個行業在90年代已經進入了幹枯期,播音員也都相繼的下崗,是以也就不再是“鐵飯碗”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順應大時代,才可以改變趨勢</h1>
回顧80年代的“鐵飯碗”,讓我們不得不感慨:中國的發展真的快速。這才過去幾十年,曾經的那些記憶,在現在想起來已經覺得非常落後了。現在網際網路的發達,讓人民的生活感受到了便利跟舒适。
當年我們使用的膠卷現在變成數位相機、手機。當年供銷社一家獨大,現在超市、百貨千萬家。以前出門靠錢,現在出門靠手機,因為到處都是電腦和移動支付。
以前的“鐵飯碗”時代雖然已經逝去,但是在每個時代背景下,都有不同的人人向往的"鐵飯碗"。想要找尋到新的“鐵飯碗”,我們能做的隻有努力、努力再努力然後去适應每個時代的發展。隻要跟着社會一起進步,那麼就永遠不會被社會跟時代所淘汰。
而且我們也大可不必糾結是否是“鐵飯碗”的工作,才可以去從事。現在的社會還是有特别多的好工作等着我們去從事的,而且目前來說創業也成為一個主流,發展的空間更大,也能更快實作自己的夢想。年輕人有夢想才有未來,為了夢想而去奮鬥去努力生活都是最鐵的飯碗。
曾經的"鐵飯碗"讓人唏噓不已,當時這些尋常又普通的職業背後,是一個個為這個時代努力前行的普通人。他們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每個年代的記憶不能忘記。那是我們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經曆,時代在變化進步,也希望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