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學《山海經》——駮,上古人外出騎行的森林之王白話文:注釋:駮:駮傳說:類似駮的文物:個人推斷:中曲山:

作者:抖赕談國學

《山海經》它是中國哲學啟蒙的内燃機,它并不是一部純粹的神話存在。

插圖出至于杉澤的《觀山海》。

路線圖出至于徐客的白話彩圖《山海經》。

國學《山海經》——駮,上古人外出騎行的森林之王白話文:注釋:駮:駮傳說:類似駮的文物:個人推斷:中曲山:

國學《山海經》——駮,上古人外出騎行的森林之王白話文:注釋:駮:駮傳說:類似駮的文物:個人推斷:中曲山:

注解

<h1 class="pgc-h-arrow-right">白話文:</h1>

英鞮山再往西三百裡,有座山名叫中曲山,山南陽面盛産玉石,山北陰面盛産雄黃、白玉和金屬礦物。

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馬卻長着白色身子和黑色尾巴,長着一隻角,老虎的牙齒和爪子,發出的聲音如同擊鼓的響聲,它的名字叫駮,是能吃老虎和豹子的,飼養它主人可以抵禦兵器的傷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3">注釋:</h1>

陰:在上古,背着太陽就叫陰,代表着北。

駮:讀音,bó。

鼓:擊鼓之音。

<h1 class="pgc-h-arrow-right">駮:</h1>

《山海經》記載:“是食虎豹,可以禦兵。”。

說,駮這神獸能夠吃掉老虎、豹子。

.

森林之王——主攻方向,壓制一切黑暗勢力。

明、清不同時期對駮的表述有所不同,如下圖所示:

國學《山海經》——駮,上古人外出騎行的森林之王白話文:注釋:駮:駮傳說:類似駮的文物:個人推斷:中曲山:

[明、清] 駮圖本

相比較而言:

胡本的駮,直接畫上了虎腳,代表了駮的兇猛無比。

汪本的駮,沒有了馬身,但顯得更加矯健。

蔣本的駮,成了無角獸,更像一隻獵狗。

<h1 class="pgc-h-arrow-right">駮傳說:</h1>

齊桓公騎馬出行,迎面而來一頭老虎,老虎不但沒有撲過來,反而趴在原地不敢動。

後來齊桓公問管仲才得知騎的這匹馬就是駮。

《宋史》也‬記載,“順州山中有種奇怪的神獸,樣子像馬,卻能吃虎豹。”。

當地人就請教北宋‬當時‬有名的史學家劉敞,根據他對《山海經》和管子的書得知‬此神獸就是駮。

<h1 class="pgc-h-arrow-right">類似駮的文物:</h1>

盠青銅駒尊于1955年出土于陝西郿縣李村,為西周時期的盛酒器,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䗍:讀音,lí。西周單公家族的惠仲盠父受到‬周王‬賞賜‬了‬兩匹‬馬駒‬後‬,在其‬文考‬中‬為‬歌頌‬周王‬的‬美德‬,紀念‬這一‬寵賜‬。後來‬才有‬這‬盠青銅駒尊。

國學《山海經》——駮,上古人外出騎行的森林之王白話文:注釋:駮:駮傳說:類似駮的文物:個人推斷:中曲山:

駒尊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7">個人推斷:</h1>

駮,是一種馬的存在,但是上人類賦予了它神聖的“袈裟”。

在舜帝時期,有着中國司法始祖的臯陶大人,提出了用獬豸來表示司法。而在上古時代,對于部落聯盟的老百姓來講是個全新的概念。

駮,應該是一個堅定的司法執行者。代表司法懲奸除惡的堅定信念,和舜帝建國雛形的時期提倡公平、公正的欲望。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中曲山:</h1>

不詳,具體有待考證。

一說在今甘肅境内;

一說在今内蒙古境内。

此山,向陽的南邊盛産白玉,北面盛産‬雄黃,玉石、金屬礦物質。

國學《山海經》——駮,上古人外出騎行的森林之王白話文:注釋:駮:駮傳說:類似駮的文物:個人推斷:中曲山:

西次四經路線圖

歡迎繼續閱讀下一篇:

《山海經》——冉遺魚,上古人吃它的肉,利睡不做噩夢且避兇。

也許您接觸了更多的西方文化或者是日韓文化,孰不知日韓文化來源于何處!中國文明從夏朝建立以來有3900多年的曆史,中國文化就更長了,那得從伏羲、女娲算起。老祖宗們的智慧在早期就好比“咿呀學語”的嬰兒到文明盛世,萬國來朝,每一步都是有腳印可尋的。

此處,予以整理《山海經》基本資訊,以小短片的形式供大家閱讀,不當之處,願聞其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