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至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至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駮
注解
<h1 class="pgc-h-arrow-right">白话文:</h1>
英鞮山再往西三百里,有座山名叫中曲山,山南阳面盛产玉石,山北阴面盛产雄黄、白玉和金属矿物。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马却长着白色身子和黑色尾巴,长着一只角,老虎的牙齿和爪子,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的响声,它的名字叫駮,是能吃老虎和豹子的,饲养它主人可以抵御兵器的伤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3">注释:</h1>
阴:在上古,背着太阳就叫阴,代表着北。
駮:读音,bó。
鼓:击鼓之音。
<h1 class="pgc-h-arrow-right">駮:</h1>
《山海经》记载:“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说,駮这神兽能够吃掉老虎、豹子。
.
森林之王——主攻方向,压制一切黑暗势力。
明、清不同时期对駮的表述有所不同,如下图所示:
[明、清] 駮图本
相比较而言:
胡本的駮,直接画上了虎脚,代表了駮的凶猛无比。
汪本的駮,没有了马身,但显得更加矫健。
蒋本的駮,成了无角兽,更像一只猎狗。
<h1 class="pgc-h-arrow-right">駮传说:</h1>
齐桓公骑马出行,迎面而来一头老虎,老虎不但没有扑过来,反而趴在原地不敢动。
后来齐桓公问管仲才得知骑的这匹马就是駮。
《宋史》也记载,“顺州山中有种奇怪的神兽,样子像马,却能吃虎豹。”。
当地人就请教北宋当时有名的史学家刘敞,根据他对《山海经》和管子的书得知此神兽就是駮。
<h1 class="pgc-h-arrow-right">类似駮的文物:</h1>
盠青铜驹尊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郿县李村,为西周时期的盛酒器,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䗍:读音,lí。西周单公家族的惠仲盠父受到周王赏赐了两匹马驹后,在其文考中为歌颂周王的美德,纪念这一宠赐。后来才有这盠青铜驹尊。
驹尊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7">个人推断:</h1>
駮,是一种马的存在,但是上人类赋予了它神圣的“袈裟”。
在舜帝时期,有着中国司法始祖的皋陶大人,提出了用獬豸来表示司法。而在上古时代,对于部落联盟的老百姓来讲是个全新的概念。
駮,应该是一个坚定的司法执行者。代表司法惩奸除恶的坚定信念,和舜帝建国雏形的时期提倡公平、公正的欲望。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中曲山:</h1>
不详,具体有待考证。
一说在今甘肃境内;
一说在今内蒙古境内。
此山,向阳的南边盛产白玉,北面盛产雄黄,玉石、金属矿物质。
西次四经路线图
欢迎继续阅读下一篇:
《山海经》——冉遗鱼,上古人吃它的肉,利睡不做噩梦且避凶。
也许您接触了更多的西方文化或者是日韩文化,孰不知日韩文化来源于何处!中国文明从夏朝建立以来有3900多年的历史,中国文化就更长了,那得从伏羲、女娲算起。老祖宗们的智慧在早期就好比“咿呀学语”的婴儿到文明盛世,万国来朝,每一步都是有脚印可寻的。
此处,予以整理《山海经》基本信息,以小短片的形式供大家阅读,不当之处,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