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kswagen.com 海報記者蘇釘來自東營的報道
7月26日,李津縣召開森林病蟲害防治新聞釋出會,向媒體和社群介紹2020年全縣森林病蟲害防治和2021年森林病蟲害防治總體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2020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确上司下,全縣齊心協力,精心部署,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實作了"無蟲害"任務的目标,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美國白鹳等森林害蟲的高發病率得到了有效遏制。2020年,全縣森林病蟲害總發生面積1.4萬畝,平均昆蟲應變率控制在5%以下,葉片保鮮率達到85%以上;
重點防控工作穩步推進。飛機防控工作面積大,累計面積約12萬畝,大大節省了防控成本,提高了防控效能;
防控機制不斷完善。各級有關部門都成立了防控工作上司機構,落實防控責任,組建了防控、國土管理、聯合防控等工作機制的專業隊伍,進一步完善鄉鎮(街道)、交通、公路、河濱、工業和資訊技術、綜合行政執法、 住房和建設機關的密切合作,有力地推動了各項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防治工作的總體思路中,力津縣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決策部署,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督、強化責任"的工作方針,大力建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 社會參與防控模式,創新機制,持續實施無污染可持續防治,進一步壓縮蟲害發生面積,降低蟲口基數和危害程度,有效保護植樹造林成果。
2021年5月8日,市自然資源規劃局轉發了《山東省2021年美國白鹳等重大林葉病蟲害防治方案》,5月13日,市自然資源規劃局轉發了《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做好美國白鹳防治應急通知書》, 根據全省方案要求和釋出任務名額,進一步明确任務目标,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控方案。2021年,利津縣森林病蟲害防治将重點關注以下六個方面。
做好林業病蟲害冬季基地調查工作。3月,森林保護站技術人員開展森林蟲害冬季基地調查工作,通過去年森林蟲害易發部位樹木抽樣調查,預測分析今年危害情況,制定年度防治工作計劃。根據工作需要,制定出台了《利津縣2021年林業病蟲害防治實施方案》,調整後的"林業病蟲害防治上司小組",5月15日,組織了該縣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會議,會上對第一代美國白鹳防治工作進行了部署安排。森林害蟲的防治将在層壓實中進行。
繼續實施飛機噴霧防控。今年計劃在6月初和9月初實施防飛,兩次飛行防禦面積約12萬畝。4月8日,利津縣完成了飛行預防招标工作,6月2日至5日,曆時4天,該縣完成了美國第一代食葉蟲害飛機防噴作業,共飛行62次,飛行防禦面積6.2萬畝。
督促鄉鎮(街道)及相關責任機關采取殺蟲燈誘殺裝置、人工防盜屏、地面噴灑等方式開展地面治理。
加強監控和預測工作。通過及時監測森林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做好預報和預報工作。
我們非常重視害蟲防治。為了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利津縣林業發展服務中心與專業防治公司簽訂了委托合同,在防治幹蟲害發生最重地區防控期間,現已完成第一輪防控工作, 防控區主要是主幹道等重點區域。
為解決部分防控責任機關的财政困難,5月26日和7月20日,兩次采購了4.5%高效氯氰化物共計9噸,及時分發到鄉鎮(街道)進行地面防治森林病蟲害。
據悉,利津縣将按照森林保護決策部署和縣既定工作計劃進度,繼續做好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加強監測預報工作,科學指導美國等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充分調動各級巡檢管隊的積極性,在檢測控制工作中發揮關鍵作用,檢查間隙,盡量減少蟲口密度。密切關注責任機關的人力物力投入,提高森林病蟲害監測控制能力。堅持平時監督與集中檢查相結合,保持正常的檢查工作。
随後,利津縣林業發展服務中心介紹了與美國白鹳有關的最常見的森林害蟲,每年反複防控的原因,以及其他常見的森林害蟲。
美洲白鹳又稱美洲燈蟲、秋簾毛蟲、秋簾、鱗翅、燈、白鹳蟲等。美洲白鹳是世界知名的檢疫性害蟲,已被納入中國第一個外來入侵物種。1979年引進遼甯省丹東,1981年,遼甯省漁民到山東省榮成縣,并傳播到山東省。多年來,利津縣、縣區各鄉街道相繼出現。
美洲白幼蟲有成簇危害的習性,每棵樹多達幾百、幾千隻,幼蟲網取葉,食物非常混雜,能危害200多種樹木、果樹、莊稼和野生植物,主要植物有白蠟、臭鼬、法古斯、桑樹、蘋果、海獺、紫葉李子、 桃樹、桉樹、柳樹、楊樹等。在篩網内的葉子被吃掉後,幼蟲移動到另一部分編織新的網。最後,樹木的葉子經常在光線下被吃掉,嚴重影響了樹木的生長。而且白蛾繁殖能力強,傳播速度快,每年可向外擴散35-50公裡。美國白鹳每年在我縣到冬天發生三代。每年從4月下旬到5月下旬,冬季成蟲的後代都會羽毛和産卵。幼蟲在5月初開始有害,并持續到6月下旬。7-8月中旬是第二代,現在是第二代幼蟲的高峰期。8月下旬、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為第三代甚至第四代發生期,11月上旬完成化工,在磚石瓦礫、枯葉、屋檐、窗台、牆(磚)接縫、土縫、木樁、樹洞等地方過冬。20%-30%的越冬蜻蜓在次年4月再次發羽毛産卵。
美國白鹳進入中國是一種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生物自然或人工引入野外後變得野生,對當地生态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在其原産地,美洲白鹳有許多限制因素來防止其種群的惡性擴張,其中捕食者和寄生捕食者可以将其種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數量以下。當他們入侵中國時,他們失去了對天敵的控制,他們的人口密度迅速增長并蔓延成災難。為了控制美洲白鹳的危害,李津縣每年都會采取飛機噴霧防治、地面噴霧防治、生物防治、人工切割篩等多項綠色生态方法開展防控工作。
近年來,除美國利津縣外,林業病蟲害發生較為嚴重,主要是光肩星牛、木蟲等幹性害蟲,如春足、楊帆周玉等食葉害蟲,自去年7月以來,發現方翅目上法古斯的發生較為嚴重。
光肩星天牛1-2年發生一代。有幼蟲或卵的冬天。當4月份氣溫上升到10°C以上時,冬季幼蟲開始移動。幼蟲為5月上旬~6月下旬的幼蟲。從腔室到羽化成成蟲總共約41天。成蟲在6月初開始出現,從6月下旬到7月下旬達到頂峰,直到10月,11月氣溫降至6°C以下并開始過冬。光肩星牛主要危害楊樹、柳樹、白蠟、蘋果、杏等樹種。幼蟲吃樹幹,這會導緻樹木死亡和風褶皺,成年昆蟲叮咬樹葉或小樹枝和木材。光肩星牛控制最有效的方法:一是将藥物注射到腔内殺死幼蟲;
麝香在2年内發生了一代人。幼蟲栖息在喜鵲身上,在樹幹處侵入傷口,然後進入樹幹,在那裡它們完成了幼蟲發育階段,樹幹被蛾子分成無數個互相連接配接的洞,每年3月至11月以幼蟲為害蟲期,幼蟲在樹蛾中過冬。幼蟲在第三年的5月下旬變成幼蟲。5月下旬至8月上旬為化學期,6-8月為成蟲,成蟲有光照,晝夜外出。最有效的木蟲防治方法:一是将藥物注射到腔内殺死幼蟲,二是利用環保農林業殺蟲燈或黑光殺死成蟲,三是利用寄生蠅、啄木鳥、蜥蜴、燕子等天敵進行生物防治。
針對春蟄、楊凡舟等食葉害蟲危害嚴重的情況,根據蟲害發生情況,力津縣每年都會采取飛機噴灑控制、地面噴灑控制、生物治理等多種綠色生态方式開展防治工作,真正達到"蟲不是禍"的防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