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吊橋效應——心動不一定是真愛!
當一人經過吊橋時,看見有一個異性,這個時候很容易産生以為遇到了愛情心動的情形,是因為鐵索橋上的心跳加速會被誤以為是見到命裡注定的伴侶的表現。當然你也可以利用這個效應,安排見面的機會,人在心跳加速的情況下,更容易被搭讪。

2、契柯尼效應——為什麼初戀最值得記憶?
西方生理學家契柯尼做過許多有趣的實驗,發現了絕大部分人極易遺忘現已做完的一件事,但是他們仍舊記得突然中斷、沒完成和未達成的一件事。這樣的情形稱為契柯尼效應。
3、俄狄浦斯情結——TA為何會喜愛上比TA年齡大的?
戀母情結又稱作俄狄浦斯情結,俄狄浦斯與媽媽戀愛和殺父,他不認識的父母,在一次對局中錯手殺了爸爸,又娶了自己的媽媽,在此之後了解了實情,承擔不住内心的痛楚,就自盡了。
心理學用于形容有戀母情節的人,有和爸爸竟争媽媽的傾向性,是因為道德倫理的負擔而自我毀滅以減輕痛楚的傾向性。
4、黑暗效應——光暗的位置更加容易産生感情?
在光較暗的位置,約會雙方都看不清另一方的表情,極易減少警惕,産生安全感。
在類似這些情形下,自己親近的可能性遠高于光明亮的位置。生理學家稱類似這些情況為黑暗效應。
5、首因效應(初見效應)——為何第一次見面第一印象很重要?
指人與人之間首次交流時留下來的第一印象,在另一方的大腦中建立并占據着主導性的地位。
6、古烈治效用——為什麼男人厭舊喜新?
古烈治效用顯示了男人和女人在思想上的差異,男人和女人都會有自己的思維角度,男性喜新厭舊心理效應。生理學家稱雄性的見異思遷傾向性為古烈治效用。
類似這些地位現已被其它哺乳動物的實驗證明,人是高等動物不可避免地會留下來類似這些地位的痕迹。
男性心中有喜新厭舊的傾向,也不是什麼人格缺陷,而是有深刻的生理、心理基礎。但是,人有良心,有道德,這些東西最終使人脫離了動物界。
7、曝光效應(反複效應)——怎樣擦出愛的火花?
越熟悉越喜歡的情況,心理學上叫多看效應。
在1960年代,生理學家查榮茨曾經做過類似的實驗:他向參與者展示了一些人的照片。
有些圖檔出現了20多次,有的隻出現了一、兩次。然後請參與者評價自己對照片的喜愛。研究結果顯示,參與實驗的人們看到一張照片的次數多的越多,就越喜歡這張照片。
比起隻看過幾次的新照片,他們更願意看二十多次熟悉的照片。也就是,出現的次數多的會更加喜歡。
8、互補定律——為何性格互補的人更加容易産生感情?
人們在具體的内容上能互相滿足,會産生很強的人際吸引力,這是互補規律。
研究表明,一個群體都是性格相近的人,更加容易引起内部不和諧和争執。
這是因為性格相近的人需求相似,當一件事需要時,每個人都會産生利益沖突。
9、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效用——為什麼受到阻礙的愛情更堅固?
在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羅密歐愛上了朱麗葉,但由于他們的世仇,他們的愛情因為世仇而受阻,但壓迫并沒有讓他們分開,反而讓他們更加愛他們,直到兩人去世。
這種情況就是我們說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效用”,即當愛情的外部力量幹擾時,戀愛關系會變得更加穩固,愛情會更加穩固。
10、投射效應——為什麼會自戀?
所謂投射效應,是指以自我為導向,認為自己有一定的特點,别人會有和自己一樣的特點,把自己的愛情、意志、特點投射到别人身上,強加給别人增加認知障礙。
也就是,在人與人之間的認知過程中,人們往往假設他人有和自己相同的特質、愛好和傾向,并經常認為其他人自然知道他們的想法。
11、自我選擇效用——戀愛中的選擇為什麼如此困難?
三年前的選擇決定了我們今天的人生,我們三年後的人生将由今天的選擇所決定,這就是自我選擇效用。
人一旦選擇了某條人生道路,就會有一種慣性走向這條路,不斷地強化自己的習慣,自我選擇效用對生活影響很大。
12;拍球效用——為什麼争吵越吵越兇?
我們在拍球時,力越大球跳得越高。
意思是:承擔的負擔越大,人的潛能發揮的程度就越高,反之,人的負擔就越輕,發揮的潛能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