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自從十一國慶檔開始,各類題材的優秀電影就輪番轟炸我們的眼球。

其中,當之無愧的票房之王《長津湖》更是貢獻了非常多審美線上且頗具内涵的海報。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長津湖》官方海報

海報作為重要的宣傳物料,将圖文、色彩、空間都是構成海報等諸多要素進行完整的組合,通過一張平面圖就能呈現出多元度的内容。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就像一個近鏡頭的特寫就能捕捉那個年代的窮苦與匮乏,一種超越空間的融合也能表達最緊張刺激的真實戰鬥場景。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海報在表達内容上的多樣性很強。

成功不一定非要大喊赢了,高舉的長槍跟鮮豔的國旗,就寫滿了勝利的榮耀。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海報的作用不僅展現在對電影電視劇的精簡表達上,它背後的美學邏輯也很有實用價值。

把這些平面美學設計與定律用在日常我們處理自己的照片/作品集/履歷上,都很有借鑒意義。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點線面布局結構

點是所有圖形的基礎,是以點狀聚焦會給人非常強烈的直給式美感。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瞬間的突出與驚豔。

是以單一人像的突出,就很适合用大頭照來展示自我的存在感。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花樣年華》官方人物海報

很多人的作品集人物介紹闆塊,就用一張十分簡潔的自拍/他拍來展示自己,不需要那些天花亂墜的自我介紹,照片作為審美載體,已經足夠表達自我審美。

就像電影中的角色一樣,人物是什麼性格,看這張臉就知道了。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誤殺2》官方人物海報

而線性布局,則可以對應文字或線性圖形,尤其适用于豐富照片及其履歷内容上。

其中由文字字母構成的線性美感,會豐富整個作品的實用性+美學價值。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泰坦尼克号》官方海報

雖然沒有文字托底的海報也很美,但在構圖上多少顯得空曠且頭重腳輕。盡管深色很重,可因為過于簡單而顯得單調蒼白。

即便不想上面那樣加滿線性元素,适當的添加也是讓平面在不知不覺中更美的關鍵。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泰坦尼克号》海報

把線條玩到極緻的柏林藝術家Nester,特别擅長用2D線條構造出擁有3D視覺效果的視錯覺。

若實力允許,這種非正常的展現形式,會讓所有作品都擁有卓越的驚豔效果。

都說好的名片/履歷就是成功的敲門磚,那點線面的結構布局就是構成磚的泥土。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看過優秀的作品集,顯然就會對正常的點線面布局結構産生一定“審醜”心理了。

尋常本無錯,可在充滿競争的競技場中,不夠強,就無法突圍。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 word官方模闆(侵删)

客觀來說硬要比較的話,上面右邊的空間感還是要強于左邊,視覺美感也更強。

因為它合理的運用了面狀結構,在整體的氛圍把控上更能突出大小、輕重、優先級這樣的概念。

就像詹姆斯·卡梅隆發海報慶祝《複聯4》票房超過《泰坦尼克号》時,就用體量巨大的複聯标志表達“赢”的概念。而這一标志也是由最基礎的塊面構成的虛拟冰川内涵。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 詹姆斯·卡梅隆

比利時藝術家在創作同名海報時,就用清晰的塊面美學表達了電影雙核心的複雜關系。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 Laurent Durieux

由海洋之心+絕望冰山構成的的點線面之美,跟馬誇特面具代表的美學含義是類似的。那就是精簡、完整、深刻。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右:《泰坦尼克号》海報

讓人眼前一亮的好作品,都是把點線面結構布局玩明白的好設計。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 ARTS THERAD優秀作品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圖文語言的表達

單純的圖畫可以代替文字的表達,而文字同時也作為符号性質的圖形語言傳遞資訊。這一點,在任何作品中都适用。

文字傳達的不僅僅是不同的文化與思維方式,還有不同的美學邏輯與體系。

國人愛書法大家,說白了也是愛她們代表的美學。就像晉代著名書法家衛夫人,她的字被贊譽成:“碎玉壺之冰,爛瑤台之月,婉然若樹,穆若清風”。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衛夫人真迹

能欣賞衛夫人的字,也就能明白為什麼王羲之被稱為“書聖”。畢竟作為王羲之母親中表親戚的衛夫人,也是王羲之的書法啟蒙老師。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王羲之真迹

隻用文字,也能清晰的表達出主次與輕重,緊密與松散的美學邏輯。

《蘭心大劇院》的海報多少帶了點不拘一格的藝術家氣息。字本身不怎麼美,在傳遞資訊之外,帶有的更多是自由的、符号化的視覺效果。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蘭心大劇院》官方海報

通過對比我們能感覺到,經過黑白處理的、那些看起來似乎雜亂的字,要比幹淨的圖面更能突出人物與氛圍。

這也是文字的魅力。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蘭心大劇院》

海報美學中的文字運用規則,适用于展示自我時的方方面面。

為了規範視覺美感的清爽與秩序感,在處理照片/履歷/作品集時,平面上一般不超過三種字型。

哪怕加入英文/數字/日期時間等不同内容,一個好的平面字型也不會是喧賓奪主的冗雜。下面的海報主要字型就一種,剩下是兩種點綴的英文字型,外加一個數字日期。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蘇州河》官方海報

更簡潔明了且不失進階感的文字,三種大小輕重不同占比的文字足夠用,可以酌情外加一種數字做托底+點綴。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蘇州河》這張海報特别适合用來處理自拍/當作品集封面

通過字型大小變化展現層次感,用文字來創造負空間,讓整體畫面更有故事性,亂中有序。

《蘭心大劇院》的海報用文字與畫面營造的負空間,加上主角與背景人物的虛實交疊,讓舞台劇目與現實真相重疊,徹底混淆了虛實。

這種處理方式,最适合在複雜的圖面中突出主題。跟極簡清晰的風格不同,适合更考究内容複雜程度與搭配功底的作品集。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好的作品與好的作品集,就是一個人最直覺的審美名片。它能很好的把圖文通過點線面的布局結構串聯起來,讓平面也能展現空間美,這樣一來骨架血肉都已充實。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剩下的,就靠色彩氛圍來畫皮。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色彩氛圍與情緒

色彩是最終将圖文與點線面結構串聯起來的關鍵,它對照片與作品集的氛圍處理也尤為重要。

通過不同的濃淡對比、色相搭配、虛實漸變等等方式,就能輕松颠覆同一内容原本的情緒側重點。

就像曾經我們對《重慶森林》來去匆匆的人群與忽然到來的愛情感到暧昧與沉醉。這種濃重的、不太真實的情感,被紅色賦予了很多沉重與迷醉的夢境氛圍。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重慶森林》法國版海報

然而一轉頭,冷藍色調的情緒孤寂,又讓我們看到奮不顧身的、年輕的愛情背後,積極樂觀的一方也有自己需要排解處理内耗的時刻。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重慶森林》美國版海報

每個人喜歡的顔色都不同,就像每個人的性格也不一樣。對于習慣選擇不同濾鏡、色調、配色的人來說,色彩也反映着内心的性格。

能夠表達瘋狂的不隻有紅色,一面是健康一面是神經質的綠色也擁有同樣的魅力。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重慶森林》日本版海報

美很重要的一個組成元素,在于它的豐富性與包容性。

不同地域對海報内容的處理方式,也表達出不同審美面對同一内容時的情緒側重。

美可以來的很熱烈很有沖擊性,也可以十分可愛又很寫意。簡單的線條文字加色彩,同樣能構成完整的故事内容與美學表達。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重慶森林》其他海報

海報美學與其說是設計美學,不如說是生活美學。它背後的很多邏輯不隻是冰冷的規則定律,也充斥的不同人性的溫情。

人人都向往的畫報人生,由我們自己創造出來才更有意義。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

當我們放棄怼臉大頭照,會獲得怎樣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