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作者:可持續發展

入門《道德經》從老子的“道”開始。老子的“道”在哪兒呢?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自古以來我們中國人,善于借用看的見的現象來比喻那些看不見的道理。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借“谷雨前後、種瓜種豆”來比喻農時總是随着天時進行的。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借“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來比喻按照地利的特點來發展适合本地的特色産業。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來比喻事物發展的因果關系。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借“峰高谷深、峰谷并存”來比喻一個人的優勢和劣勢總是相伴而行,優勢越突出、劣勢越明顯。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借“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來比喻我們的身體要吐故納新,我們的思想要推陳出新。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借看的見的現象來比喻那些看不見的道理,簡稱“借物喻理”。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借物喻理”是做學問的方法。先哲老子是這方面的高手。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老子說:“道,可道。”要了解“道”的本意,就要從源頭甲金文說起。在甲金文中“道”這個字的形式就是:路+人,它傳遞給我們的意思就是:人行走在四通八達的路上。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受生産力的限制,古代的路大都是順着自然變化的地勢修出來的,那麼行走在這樣路上的人,也就随着路的自然變化起伏轉折。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道,可道”中前面的那個“道”被老子借來表示“看的見的現象”,這個現象就是:走在順着自然變化的路上,也就随着路的自然變化起伏轉折。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道,可道”中後面的那個“道”被老子用來比喻“看不見的道理”,這個道理就是:就像順着自然變化的路行走那樣,凡事都要順着自然變化這麼個理。老子的“道,可道”,用的就是借物喻理的方法,告訴我們道之理,今稱“道理”。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老子的“道”告訴我們,做事就要順着自然變化這麼個“理”,那麼:

這個“理”用在書法上,就是書道。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這個“理”用在下棋上,就是棋道。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這個“理”用在品茶上,就是茶道。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這個“理”用在擊劍上,就是劍道。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這個“理”用在經商上,就是商道。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這個“理”用在學問上,就是師道。等等。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至此,不難看出: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道理道理就是凡事都要順着自然變化這麼個理,按這個理去做就是:農活的順應節氣。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種植的因地制宜。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瓜果的随行就市。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旅行的入鄉随俗。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刑偵的順藤摸瓜。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管理的因勢利導。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寫作的順理成章。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創作的随心所欲。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教育的因材施教。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成長的順其自然、......。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從前有兩個南方商人,他們各自帶了一批雨傘到北方去賣,比起北方來南方的傘品質好而且便宜。一個月後,兩個商人在回家的路上相遇,一個垂頭喪氣,一個喜上眉梢。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看起來你是把傘都賣了,賺了不少的錢吧?”,“是啊,都賣了”。“北方下雨少,你是怎麼都賣掉的?”,“很簡單,我把‘雨傘’的名稱改成了‘陽傘’。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顯然順着自然變化這個理,不是消極被動、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應時應季地做、順勢而為地做、因人而異地做、順其自然地做。在恰當的時間、合适的地點、做該做的事情。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一位著名的建築師,負責設計和建造了一組現代化的辦公區,當工程快要竣工時,施勞工員問他:“這大樓之間的人行道如何鋪設?”建築師回答說:“在大樓之間的空地上全部種上草。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夏季過後青草茂盛,但在樓與樓之間已經被來來往往的行人踩出了若幹條小路。這些小路有些因為走的人多,就寬一些,有些因為走的人少,就窄一些。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接着建築師讓施勞工員,沿着人們踩出的小路鋪就了樓與樓之間的人行道。這些人行道竣工後赢得了廣泛的好評,因為大家都覺得這些路走起來比較順!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我們人類從敬畏自然到改造自然,又從改造自然回歸到了順應自然。這一路走來讓我們形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自然的就是最好的”。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聰明的做法是:改造自然。

智慧的做法是:順應自然。

老子的“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