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瞻|G20羅馬峰會即将開幕,有何看點?

澎湃新聞記者 闫頌陽

10月30日和31日,二十國集團(G20)上司人第十六次峰會将在意大利首都羅馬舉行。

G20成員國既包括發達國家,也包括開發中國家,總人口約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國内生産總值(GDP)約占全球的80%,在全球政治經濟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相比2019年6月舉行的G20大阪峰會,兩年後的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新冠疫情暴發後的首次G20線下上司人峰會上,各國能否在氣候變化、抗擊疫情、疫後經濟恢複等議題上取得進展?

前瞻|G20羅馬峰會即将開幕,有何看點?

當地時間10月28日,在意大利羅馬,二十國集團上司人峰會主會場——羅馬會議中心。新華社 圖

能否就氣候問題達成共識?

《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26)将于10月31日在英國格拉斯哥開幕。在此背景下,外界也十分關注G20峰會将就氣候問題作出何種表态和承諾,美聯社甚至稱G20峰會為COP26的“序章”。

在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中,G20國家占七到八成。2015年各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第二十一次締約方大會(COP21)通過的《巴黎協定》中承諾,将全球升溫控制在較工業革命前水準2攝氏度以内,并盡最大努力控制在1.5攝氏度以内。

但是G20各國設定的減排目标和時間表各不相同。比如,巴西将在2030年前杜絕非法砍伐森林,2050年前實作碳中和。俄羅斯正在考慮設定2060年淨零排放目标的可能性。印度是世界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國,但尚未宣布計劃何時實作碳中和。歐盟的目标是到2030年碳排放相比1990年水準減少55%,到2050年實作碳中和。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今年7月釋出的一篇報告,各國确立減排目标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是釋出政策檔案,有的是提出立法建議,有的是已經通過立法确定目标。

各國經濟發展水準和能源結構不同,如何達成減排共識也是一大難題。譬如印度尚未宣布碳中和目标,但該國表示設計減排的路徑更為重要。印度雖然碳排放總量高,根據能源咨詢公司“Enerdata”的報告,在2017年,印度是G20各國中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最低的國家,最高的幾國分别是澳洲、沙特阿拉伯、加拿大和美國。高度依賴煤炭的澳洲今年10月26日才宣布計劃于2050年實作淨零排放目标,但堅持不會淘汰使用化石燃料。

根據路透社、德新社、彭博社等媒體披露的峰會公報草案,各國代表團強調要控制升溫在1.5攝氏度以内的目标,但尚未同意承諾具體的減排時限,即在2050年前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或碳中和目标。各國還在草案中承諾在2030年前大幅減排甲烷(甲烷是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但是暫未就“2030年”的期限達成一緻。

該草案還承諾要在本世紀30年代使得電力系統“大部分脫碳”,在今年年底前停止使用公共資金建立海外煤電站。草案還稱,各國會盡量避免在國内建立煤電站,但是也會考慮“各國情況”。

除了減排目标,外界也十分關心發達國家的氣候資金承諾落實情況。發達國家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承諾,在2020年之前每年向開發中國家提供至少1000億美元資金,幫助後者應對氣候變化挑戰。2015年,發達國家同意将這一目标延後至2025年,一些開發中國家和氣候活動者批評發達國家做得不夠。路透社評論稱,氣候資金會是此次峰會上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前瞻|G20羅馬峰會即将開幕,有何看點?

當地時間10月28日,在意大利羅馬,一名記者走過二十國集團上司人峰會媒體中心内的一處辨別。新華社 圖

新冠疫苗如何公平配置設定?

全球新冠疫苗接種過程中存在巨大不平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10月27日在其官網上發文援引科學資訊分析公司Airfinity的資料稱,G20國家得到的人均新冠疫苗劑量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不含G20成員南非)的15倍。具體到國家,加拿大獲得的人均劑量比蘇丹高34倍,日本獲得的人均劑量比埃塞俄比亞高18倍……雖然有各種雙邊和多邊機制幫助向低收入國家供應疫苗,但是“免疫鴻溝”仍然沒有消除。

48名兒基會在非洲的大使以及支援者近日簽署了一份公開信,敦促“供應充足的國家”盡快傳遞此前承諾的疫苗。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近期也呼籲G20國家“立刻踐行”分享疫苗的承諾。

法新社稱,預計各國将在G20峰會上作出關于新冠疫苗的承諾,但意大利還希望各國對低收入國家提供更多幫助。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艾瑪·羅斯(Emma Ross)表示,“面對新冠疫情,國際團結非常缺乏。”她認為,七國集團(G7)沒有成功應對這個問題,是以所有人都在關注有更廣泛代表性的G20,希望G20能夠加大投入。

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在峰會開幕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采訪時表示,“領先的國家應該采取更多行動幫助貧窮國家擷取疫苗,這樣我們才能一起戰勝疫情。”

疫後經濟如何恢複?

在此次峰會上,疫後經濟恢複也會是一個重要議題,而這不僅涉及經濟增長,還有能源、供應鍊、稅收等多個方面。

疫後全球經濟恢複可能出現不平衡的局面。據新華社報道,國際貨币基金組織10月釋出《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發達經濟體産出将在2022年恢複到新冠疫情暴發前預測的水準,到2024年還将稍稍超過疫情前的預測水準,但是大多數開發中國家到2024年仍将比疫情前的預測值低5.5%。

另一方面,近期全球能源價格上漲和供應鍊中斷問題,影響到了疫後經濟複蘇以及居民日常生活。一些歐洲國家電價暴漲,美國港口出現貨物“堵塞”,全球晶片短缺影響多個行業生産……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介紹稱,美國總統拜登此行關注的議題包括供應鍊和能源價格。美國此前要求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增産,但遭到拒絕。俄羅斯是歐盟最重要的天然氣來源國,近期因為天然氣價格問題俄歐雙方互有指責,但是普京此次不會線下出席G20峰會,這可能不利于俄歐雙方探讨能源問題。不過普京已經于當地時間27日要求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增加對歐洲供氣。

預計各國上司人還将表态支援全球稅改協定。在今年7月舉辦的G20财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各國表示支援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提出的全球稅制改革。這一改革内容包括重新配置設定跨國企業利潤征稅權、設立全球最低企業稅率等。據OECD官網介紹,截至今年10月已經有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支援這一改革。

前瞻|G20羅馬峰會即将開幕,有何看點?

當地時間2021年10月7日,意大利羅馬,德國總理默克爾抵達羅馬,對意大利進行“告别通路”。圖為默克爾與意大利總理德拉吉會晤。人民視覺 圖

新面孔與告别者

G20會場内外的雙邊和多邊外交也是一大重點。

此次峰會将是美英澳達成新的三邊安全夥伴關系“AUKUS”、澳洲撕毀與法國的潛艇交易後,這4個國家上司人将首次線上下碰面。美國總統拜登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已經安排了雙邊會晤,但并不清楚馬克龍是否會在羅馬與澳洲總理莫裡森單獨見面。美英澳能否與法國修補因潛艇争端損傷的關系,值得關注。

在G20這一重要的多邊外交場合,一批新面孔将首次亮相,一些老面孔也即将離開。南韓總統文在寅即将于明年卸任,此次将是他最後一次參加G20峰會;這也可以說是默克爾的最後一次G20峰會,媒體報道稱,她會帶着很可能接替她的現任副總理兼财長朔爾茨,參與她和其他國家上司人的雙邊會晤;巴西和法國明年将舉行大選,兩國總統博索納羅和馬克龍的連任前景尚不清晰。

G20的“新人”則包括美國總統拜登、意大利總理德拉吉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但由于日本将于10月31日舉行衆議院選舉,岸田選擇留在國内。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英國首相約翰遜、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去年曾參與過G20線上峰會,今年将是他們首次線上下亮相。

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宣布,國家主席習近平将在北京以視訊方式出席10月30日至31日舉行的二十國集團上司人第十六次峰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将作為習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在羅馬現場與會。

除普京和岸田之外,墨西哥總統洛佩斯和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也不會來到羅馬。

氣候、抗疫和經濟将會主導此次峰會,而阿富汗局勢、伊核問題、世貿組織改革、網絡社交平台監管、打擊恐怖主義等議題預計也會在峰會期間得到讨論。

責任編輯:張無為

校對:丁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