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金湖縣紅鳍鮪魚東方純池養殖技術
江蘇省金湖縣立足于"河豚生态養殖技術內建示範"項目,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在9.8畝池塘進行紅鳍東方單甯試驗,取得了平均利潤5690元/畝的良好效益,經濟效益遠遠超過其他正常養魚, 已成為推動當地漁業經濟增長的新途徑、新亮點。紅鳍鮪魚東方蛞蝓試驗育種的初步技術結論如下,供養殖戶學習。
一、池塘條件
1、池塘選址 建立或改建池塘,選用水源近、水量充足、水質适中、水溫穩定、無污染源、電力配套、交通便利等場所。
2.池塘條件 池塘為矩形,面積5~10畝,深度1.5~2.0米,池寬2~3米,池邊坡比1:(2.5~3.0),池邊坡度為30目的聚乙烯網為坡度,土為土,池底基本平坦。養殖池塘應有單獨的進水和排水系統,以控制水位,調節水質和減少疾病。養殖池塘還應配備相應的機電裝置,以5畝池塘口為例,應配備1.5千瓦充氧機2台,3千瓦泵2台,120瓦投料機1台。
二、備貨前準備
1.湯口整頓冬季排水池水,除草,挖出過多淤泥,保留約10厘米的淤泥,加強池塘,堵塞孔洞,在整個冬季當機池底,加速底泥中有機物的風化和分解。
2.青塘消毒前15~20天開始清除池塘幼苗消毒,先用100公斤/畝生石灰幹燥法對青塘10%溴海因進行消毒,用量250~300克/(畝/米)迅速徹底殺滅病原菌、寄生蟲(卵)和野生魚類等有害生物。
3.施肥繁殖餌料前5~7天放生魚種,向池内投下長效生物有機肥水王,用量為1公斤/(畝/米),以培育浮遊生物,為幼苗入池提供生物餌料。每10~15天施用1份氨基酸寶肥,用量為500毫升/(μ m),以提高浮遊生物繁殖速度,增加密度,為東方紅鳍鮪魚提供源源不斷的生物餌料。
4.搭建投料平台 喂料平台建在池塘北岸中間,以木闆或水泥闆為台面,延伸至池面約5米。在桌子下面用木棍或水泥棒作為樁,喂料台固定在池塘最高水位上方40至50厘米處,并在台面上安裝一台喂料機,一直延伸到池的盡頭。
5.在喂料機前設定一個喂料場,用20眼聚乙烯網布設定一個方形浮動食品農場,面積為20~30米2.網布底緣入水30~40厘米,網布外側用竹竿固定,網布邊緣用10厘米×10厘米方形泡沫或直徑10厘米的塑膠管作為浮子,防止飼料飄出田外。可以在飲食場安裝小型微孔氧化裝置,以增加美食廣場區域水體的溶解氧,增強東方紅鳍鮪魚的食欲和吸收消化,促進其健康和長壽。
三、種子放養
1.種子品質紅鳍鮪魚東方苗木必須滿足脂肪體強度、體均勻、體色鮮豔、規格整齊、頂水能力強、投飼能力強、不變形、無傷害、無害蟲等品質要求。金湖試養殖的紅鳍東方幼苗是在江蘇中陽集團河豚魚苗養殖基地購買的。
2.種子運輸 種子運輸應遵循快速裝載、快速運輸、快速釋放的"三快"原則。從幼苗到池塘口的整個運輸過程,工作必須環緊,逐層實施。它通常裝在45厘米×75厘米的塑膠氧氣袋中運輸。選擇塑膠氧氣袋運輸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攜帶友善,運輸密度高,存活率高等優點。幼苗以早晚出發為準,早晚氣溫低,種子活動量小,運輸不易受傷。一般運輸時間為6~8小時,過長容易産生缺氧、疲勞、受傷等現象,影響成活率。
3.放養紅鳍鮪魚幼苗規格為3~5厘米,密度2000~2500尾/畝,時間為5月底至6月初。基于2018年紅鳍鮪魚東方幼魚試驗的成功,2019年将一些小型鲭魚、鲭魚和鲭魚品種合并在一起,以提高池塘生産力和整體經濟效益。種子放養的詳細資訊見表1。
表1 2019年紅鳍東方坦杜姆養殖池榉放養詳情

4.幼苗消毒 紅鳍鮪魚東方幼苗在釋放到池中之前需要用5%鹽水溶液消毒10~15分鐘,需要15~20mg/L的高錳酸鉀水溶液來殺死種子表面細菌、水黴菌和寄生蟲(卵)等。
四、養殖管理
1.合理投飼 由于東方紅鳍鮪魚生長的營養需求尚未得到充分鑒定,是以标準化專用飼料尚未得到廣泛推廣。目前,大多數養殖者使用鲭魚或鳗魚作為飼料替代品。我們在整個過程中以40%的蛋白質含量喂養鲱魚。
在将紅鳍東方幼苗種植到池中前3天,将池中預先培育的浮遊生物用作誘餌,不喂食其他誘餌。從第4天開始在食品農場用飼料(破碎材料)馴化,引誘紅鳍東方蛞蝓到食品農場叢集喂養,養成"定點、定時、定量"的良好喂養習慣。馴化成功7~10天後,采用自動喂料機送料,實行"一日三餐"制度,即在7:00-8:00、13:00-14:00和18:00-19:00各喂食1次。紅鳍東方蜻蜓的主要日覓食高峰期為18:00-19:00,第二個高峰期為7:00-8:00,是以應以早晚為主食,尤為重要。預培養飼料的粒度為1~2毫米,投料率為6%~8%,培養基投料粒徑為3~4mm,投料速率為4%~5%,後期投料粒徑為5~8mm,投料率為3%~4%。具體投飼量應根據天氣、水溫和魚的攝食情況靈活控制,一般在投喂後20~30分鐘基本進食或進食至飽滿80%。鲱魚和鲱魚使用池中的浮遊生物作為誘餌,鲭魚喂食池不需要喂養其他誘餌。
2.科學調水每周一次,每次加水20厘米左右,每月一次,每次更換底部30%的舊水,保持淡水品質,透明度穩定在30~40厘米。及時開啟增氧劑充氧,将泳池水中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使東方紅鳍金剛在享受"氧氣條件"的優越條件下生長。每半月灑一次微生态活水,用量為200~300克/(畝/米),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調節pH值在7.5~8.5,保持水質"肥、活、嫩、涼、穩定"。每月灑一次魚池底部,用量為500~1000克/(畝/米),修複海底環境,維持海底生态平衡。
3.疾病預防控制 做好以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首先,每周一次,将1公斤含氯漂白粉溶解在50公斤水中,并在喂食前灑在食品農場區域,以防止病原體的增殖。其次,每半個月噴灑20%的細菌雙殺滅,用量為100毫升/(μ m)殺死水體中的細菌、真菌和病毒。三、每月撒一次魚蟲網,用量為400~450克/(畝、米),以防寄生蟲病的發生。一旦魚在池塘内出現病害,應及時診斷病因,對病藥(禁止使用禁藥),及早治療,将病害排除在"綠芽"中。由于紅鳍東方氡對藥物劑量和治療時間反應敏感,藥物應按照藥物規範的要求,正确計算池塘内水和魚的用量,合理測定給藥量和處理過程,確定用藥安全。
4.日常管理堅持每天早晚巡查池塘1次,觀察池塘養魚活動,進食和生長,使頭腦有一個數字,應變方正;定期檢測水質的透明度、酸度、溶解氧、溫度和氨氮,并及時采取改進措施。通常仔細填寫養殖池口記錄,為投飼、調水和防病等參考依據。
經過4~5個月的精心養殖,東方紅鳍鮪魚苗的放養長成平均規格125克/尾,回水率為90.6%,産量為260.5公斤/畝,效益為5800元/畝,是當地正常養魚效益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