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為劍,寫天寫地寫華年;落棋為子,點兵點将點江山。

01
《沉思錄》裡有個能輕而易舉觸及靈魂的問題:
我們到底因何而生,因何而活?是在這喧嚣的塵世随波逐流,還是在茫然的空曠和喧嚣中,努力追尋靈魂深處的自己?
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是以這個問題,一千個人裡能有一千個答案,然而對于南京女孩王神愛來說,她的答案極其明确:
她為摳門而生,為買房而活,拼命節儉,便是她靈魂深處的呐喊和夙願。
從年幼時起,她就開始拼命攢錢,在零花錢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國小六年級就能攢下1000塊錢,一路攢錢到大學畢業,直接買下一套小房子。
畢業9年後,憑借着令人匪夷所思的摳門方式,攢下首付100萬,在南京買了套房。
如此勵志的摳門生活,被一檔很有意思的節目看中,于是王神愛便出現在了《和陌生人說話》的鏡頭裡,在網上迅速引起發酵。
有人懷疑采訪的真實性,不相信在房價如此之高的情況下,能夠靠摳門買下兩套房,有人直接怒斥她的生活方式,批判她的生活态度,一度将她罵到手腳冰涼的地步。
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她背後還藏着段難以啟齒的經曆。
02
王神愛,現實中的普通白領,某瓣上的“摳組大神”。
我早前就有關注她,原因無它,那種驚為天人的摳門方式,分分鐘就能為你打開新世界的大門,讓你頓時有種“平時白白浪費了幾個億”的想法,追悔莫及。
她用的手機是32G的,穿的衣服和用的化妝品全是撿的朋友不要的,每年僅花100塊錢買幾件内衣,每天特意花半小時時間用來薅羊毛,這樣洗髮乳之類的生活用品便無需花一分錢。
遇到想買的東西先加購,在購物車裡放幾個月,最後要麼商品自動下架,要麼自己直接删掉,是以開銷極低,每月的工資能存下90%。
不僅如此,看到别人吃飯吃了兩口就扔掉,她會莫名覺得心痛。看到電視裡的演員,坐在酒店白淨的床上喝咖啡,她就不由自主地開始擔心,咖啡灑出來是要賠床單錢的。
你問她,人生苦短,為何要拼命節儉,克制自己的消費欲望?
她脫口而出一句:“很多人花錢會覺得快樂,可我花錢我緊張,我慌,我花錢不快樂,我根本不想買,我最大的快樂就是抱着存錢罐數錢。”
唯一能激起她花錢欲望的隻有一件事——買房。
但也是以引來鋪天蓋地的罵聲,有人認為她這是在活着,而不是在生活;有人認為房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必要活得像個守财奴;也有人說她患了精神疾病,錢是賺來的而不是省下來的。
輿論如潮般咆哮着向她和她的家人湧去,逼得王神愛不得不回應稱,第一次被那麼多人罵到手腳冰涼,随後針對網上的各種誤解進行解釋,想要表達的意思很簡單:
尊重每個人的消費觀,摳亦有道,不缺德犯法,摳己不摳人。
那麼為何她會形成這樣極度摳門的消費觀呢?
答案就藏在她的原生家庭裡。
03
王神愛的母親是個老師,父親是個勞工,她是獨生女,有着源源不斷的穩定收入。
但即便如此,“窮”這個字依然貫穿了她的童年。
她住在院裡的加蓋房裡,房間的窗簾是破布拼成的,從小到大幾乎沒有新衣服穿,全靠撿親戚同學不要的衣服穿。
她沒有泳衣,母親不肯給她買,便隻能穿着内褲去遊泳,結果到了地方淪為全班同學的笑柄。
她的母親同樣如此,長期用100塊錢維持全家一個月的開銷,撿來的衣服一定要穿到破破爛爛為止,用她自己的話來形容就是,比災民還像災民。
她長大以後,母親給她零花錢要扔在地上,讓她自己撿起來,目的就是讓她記住掙錢的屈辱和艱辛,進而達到不浪費一分錢的效果。
那時的王神愛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父母永遠在工作,家裡卻永遠都沒有錢呢?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冰箱裡找到了個盒子,打開一看便癱坐在地上,裡面清一色全是百元大鈔,她做夢都沒見過這麼多錢。
那一年她才知道,她們家不是沒錢,而是有錢不花,全被母親用冰凍的方式存了起來,存了将近一輩子,最終在南京買了兩套房。
悲哀的是,導緻王神愛母親如此病态的原因是,王神愛的外婆就是這樣對待她的,是以三代人就這樣在極度摳門的境界中,輪回不止。
真正讓王神愛産生買房執念的原因是,兒時父母感情不合總是吵架,無人照顧的她隻能四處借住,飽受寄人籬下的滋味。
為了不讓戶主人心生厭煩,她強迫自己減少的存在感,白天不敢去廁所,吃飯隻敢吃離自己近的菜,甚至會特意模仿母親罵父親的樣子,以此來逗樂戶主一家人。
這是寄人籬下的她,僅能夠提供的價值,即便這樣的行為在大人眼中顯得愚蠢又可笑。
是以後來的王神愛,有了經濟能力後,迫切想要買房,隻為追尋一份安全感,不必再經曆寄人籬下的滋味,就如她所說:
“從此以後,世界上會有一盞燈,永遠為我而亮。”
這話,瞬間讓人鼻子一酸,這又何嘗不是無數漂泊在異鄉的遊子所苦苦追求的?
04
徹底鋪開她的成長軌迹後,不難發現,這其實是個挺悲傷的故事,底色盡是悲涼。
我能夠了解她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因為這兩年來人們普遍有了節儉意識,尤其是年輕人這一龐大群體,在各個平台都能看到他們“以節儉為榮”的思潮。
甚至還誕生了一個詞彙叫作“不消費主義者”,他們将過度的欲望戒掉,将一切不屬于生命的内容剔除得幹淨利落,簡化成最為基本的生活方式。
這樣摳門固然有很多好處,但稍有不慎也會讓人迷失方向,适度的摳門有利于生活品質的提高,過度的摳門則會嚴重影響生活的幸福感。
這中間講究一個度,而這個度也因人而異。
就像王神愛的消費觀,恐怕是大多數人無法接受的程度,但王神愛就能樂在其中,倘若強逼着自己用她那樣的消費觀克制欲望,放棄一切風花雪月,恐怕得不償失。
一輩子太短,找到一種适合自己的活法,保持着較強的幸福感過完這一生,比什麼都重要。
就像《阿甘正傳》裡說的:
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知道不重要的是什麼,然後做一個簡單快樂的人,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