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一半,一半半聾半啞半争半随半醉半醒

人生,一半,一半半聾半啞半争半随半醉半醒

莫言在《檀香刑》裡寫說: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十全十美。”

花開則謝,月滿必缺,十全十美之後,緊接着的是凋零與缺憾。

是以老祖宗的箴言裡常講一個“半”字。

清代的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

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

帆張半扇免翻颠,馬放半缰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

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隻半。

看懂了這個“半字,就能品出人生的真味。

人生,一半,一半半聾半啞半争半随半醉半醒

茶具的特寫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半聾半啞</h1>

很多人喜歡看《朗讀者》,是因為董卿對嘉賓的體貼入微。有這麼一幕:

嘉賓徐靜蕾一直給人感覺是冷靜優雅的。但在《朗讀者》裡,當她讀到“地上死了一個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顆星星”的時候,卻出人意料的泣不成聲。

原來,她從小跟着奶奶長大,奶奶去世那天,她恍若失了魂,落了魄,好久好久才緩過來。

時隔多年,當那句話喚起她對奶奶的回憶時,眼淚頓時缺堤,奪眶而出。

作為主持人的董卿,如果此時追問,深挖更多背後的故事,就可以增添更多節目效果。

但董卿沒有。

識人不可言盡,有話不可說全。與人交往,話得說一半,留一半。

留有餘地,并非圓滑世故,而是收起鋒芒,顧及他人感受,讓彼此都舒服。

看透,是閱曆;不說透,是智慧。

知人不評人,能克制顯露自己的沖動,才是真正的成熟。

人生,一半,一半半聾半啞半争半随半醉半醒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3">半争半随</h1>

杭州靈隐寺中常挂有一副對聯,上聯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下聯是“萬事但求半稱心”。

在人生的上半場,人人都不甘平庸。想追求更好的,想得到更多,一股腦鑽進人潮裡,開山劈石,披荊斬棘。

然而大多事與願違,不如意十之八九,腦筋轉不過來的人,頭撞南牆,碎了的牙往嘴裡生咽。

天性靈敏的人會慢慢看清:萬事萬物的演變,都有其節奏。如果盲目使勁,處處較真,那肯定沒幾個好果子吃。

演員詠梅演了20多年戲,50多部劇。大多數時候,她演的是配角,名氣不大。

遇上好劇本,詠梅努力争取,無論結果如何,都專注地演好每一個角色。

榮登柏林影後沒多久,被人問起準備如何大展身手時,詠梅說:

人生,一半,一半半聾半啞半争半随半醉半醒

傳統的擺設

“我不是一個特有野心的演員,如果野心太大,會變得很累很浮躁,我不喜歡那樣,還是随遇而安吧。”

人生,一半靠争,一半要随。生活的幸福,當然要努力争取,不留遺憾;在使盡全力後仍求不得,就要懂得急流勇退。

行走于世,欲速則不達,步伐不緊不慢。如行雲般自在,像流水般灑脫,才是人生應有的态度。

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滿,人生不要設計得太擠。繃得太緊時,就要主動松綁。留有餘地,才能在撞見死胡同時,從容轉身。

人生,一半,一半半聾半啞半争半随半醉半醒

中國茶道Chinese tea ceremony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9">半醉半醒</h1>

有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落水者,一個視力好,一個近視。兩人都拼命在水裡掙紮。

突然,視力好的那位看到前面有一艘小船,正在向他們這邊漂來。患有近視的那位模模糊糊也看到了。

于是,兩人都奮力向小船遊去。

遊着遊着,視力好的那位洩了氣停了下來,因為他看清了,那不是一艘小船,而是一截枯朽的木頭。

但患有近視的人卻并不知道那是一截木頭,依然奮力向前遊着。

當他終于遊到目的地,發現那竟然是一截木頭時,他已離岸不遠了。

最終,視力好的人就這樣在水裡喪失了生命,而患有近視的人卻得以自救。

人,有時需要心如明鏡的通透,也需要有大智若愚的糊塗。

如果事事都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豈不是少了很多趣味?

大凡智慧之人,都懂得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該明白的時候不裝懵,該糊塗的不較真。

恰到好處的糊裡糊塗,是人生閱曆的展現,是為人處世的進階智慧。

人生,一半,一半半聾半啞半争半随半醉半醒

多彩的秋季風景景觀。Colorful fall scenery landscapes.

《菜根譚》有句話說:

“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花開一季,人活一世,适可而止,濃淡相宜。

人生的幸福,在于“半”的智慧。

隻有懂得欣賞那半開的花,才是人生最美的體驗。

作者簡介:杯小茶,您身邊的茶專家。有趣又有料,陪你喝好茶!首發于渡蘭(ID:dulantea)

人生,一半,一半半聾半啞半争半随半醉半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