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影片《奪命槍火》中,當文森·米萊斯深陷暴力漩渦,一言不發地擺弄着手中柯爾特45時,觀衆能透過熒幕感覺“暴雨将至”的危機感。
這支被影迷追捧為“第三男主角”的柯爾特45,擁有一個軍迷界幾乎無人不知的名字:“柯爾特M1911”。影片中的槍型正是M1911的更新版M1911A1。
世界上裝備時間最長、裝備量最多,生産品達一百多種,曆經百年而不衰,柯爾特M1911堪稱手槍界的“老炮兒”。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有句名言,“戰争已經被扔進了存放悲慘記憶的高閣,它僅僅在開啟香槟酒的砰砰爆氣裡被偶爾提到。”戰争會黯然消逝,而M1911系列手槍作為20世紀大小戰争的“親曆者”,依然層出不窮,曆久彌新。
M1911的問世伴随着美國殖民地的開拓。美國人早年搶奪菲律賓殖民地時,老式9.65mm轉輪手槍無法有效阻擋菲律賓摩洛族人的進攻,軍方急需“一槍放倒敵人”的武器,口徑達11.43mm的M1911應運而生。
在M1911誕生之際,1911年3月20日,美軍出具了一份測試報告:“有理由相信,柯爾特公司設計的手槍是最好的,因為它更可靠,更耐用,當有零件損壞時,也更容易更換,并且射擊精度也較好。”非常客觀地評價了這款手槍的出色性能。
經典的“套筒”結構,直接成為以後所有自動手槍的标志性結構。毫不誇張地說,M1911自誕生起就征服了所有用槍者的心。
有例為證,一戰爆發後,美國陸軍部訂購總數達270萬支的M1911遠超出工廠生産能力,政府不得不呼籲市民捐出他們購買的商業版M1911。在“國之大事”面前,卻極少有市民響應号召。
更讓設計者約翰·摩西·勃朗甯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款槍在一百年後能以“主角”身份登上銀幕,并通過“粉絲效應”在全球掀起懷舊熱潮。
經典手槍自然少不了傳奇故事。瓜達爾卡納爾島的叢林裡,孤膽軍士用M1911和兩挺機槍獨自阻止日軍一個連的自殺式沖鋒;緬甸鐵路橋的天空上,受傷少尉掏出M1911連開4槍擊落日本“零”式戰鬥機。
硝煙場上,從比利時泥濘荒涼的無人區到越南濃密潮濕的熱帶雨林,甚至在中國戰場,都有M1911的身影。影視劇中,《珍珠港》中轟炸機迫降後雷夫用M1911與日軍巡邏隊對射;米勒上尉用M1911A1射擊虎式坦克成為《拯救大兵瑞恩》的經典片段;《機械師》男主角亞瑟那把刻有“勝利屬于有準備的人”的銀色M1911更是令無數槍迷魂牽夢萦。《終結者2》《太平洋戰争》《兄弟連》,甚至在《名偵探柯南》裡,M1911也多次出鏡。
一句古老的歌詞寫過,“老兵不死,隻是凋零”,而在M1911身上,絲毫看不到江湖隐退的迹象。
(制圖:韋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