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兒》的三重江湖
“江湖”有兩重基本的含義:首先,它是與“廟堂”、“魏阙”相對應的概念。後者指朝廷、當政者,前者指民間、在野,也指古時不接受當權控制指揮和法度限制而适性所為的社會環境。再後來,給這些飄泊江湖的人們加上絕世武功,再用複仇、尋寶、比武三大主題把各色人等交織在一起,就成了武俠小說最基本的模式。 其次,江湖一定有其不同于廟堂政治的一套價值尺度和規矩,并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和遵守。
《老炮兒》中濃厚的江湖之氣,來自于其情節結構中的多重江湖,及其沖突模式。
第一重江湖叫舊江湖,就是張學軍、悶三、燈罩、洋火這些人,他們代表一個過往時代的江湖,曾經叱咤風雲威震一方,就像話匣子給張波贊美當年的張學軍所說的那樣。但畢竟英雄遲暮,這些人都上了年齡了,從當年的愣頭青到如今的為人夫為人父,生活的複雜遠大于他們所熟悉和熱愛的江湖,或者說,生活是橫亘在江湖與廟堂之間的存在。加之時代變遷,他們所熟知的那一套已成過往。可以說,這是一個随着時間流逝幾近破碎的江湖,他們有的進入商界,風生水起。但大多數人都混迹在社會底層掙紮,擺地攤,修鞋,蹬三輪,還有像張學軍這樣無所事事的。這些人身上無不透着過時和落魄,如果不是特殊情境,他們的江湖氣息消失殆盡,跟其他人沒差別。第二重江湖叫新江湖,就是以小飛、阿彪這些人。新江湖子弟們帶着鮮明的時代特征,比如金錢、門第和政治,也就是說新江湖并不像老江湖那樣是靠自己的真本事揚名立萬的,而是靠别的東西,靠爹靠錢靠家庭地位,而這三者又是緊密關聯的。第三重江湖就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頂級江湖,那真是神一樣的存在,隐約現身就讓不可一世的新江湖枭雄萬劫不複。當然,這就是廟堂,是政治,是國家機器,其強大無敵自不待言,不是在野江湖所能匹敵的。這倒是和傳統武俠小說中的江湖不同的。
即便在傳統的江湖中,恩怨情仇也不隻是簡單的因尋寶、比武而起,還有複仇,而仇恨的産生就不是尋寶、比武的因果循環,必然涉及江湖道義,是以就有了江湖正派與邪派之分。在道德律的作用下,讀者觀衆的情感自然有大同小異的歸宿,而不會看完心裡空落落的。而江湖正邪區分自古就有一套約定俗成的規矩,比如鋤強扶弱,不恃強淩弱;光明磊落,不下黑手,不遷怒他人;比如願賭服輸,不會輸了就掀桌子耍賴;一諾千金,不朝秦暮楚,等等。比之這些,我們就不難明白《老炮兒》中創作者和觀衆的情感傾向了。為什麼小飛、阿彪之類的新江湖子弟得不到認可,就是他們不道地,不夠真正的江湖,而是拼爹炫富貪婪不義之财恃強淩弱等等,當然他們之間也就很難有真正的江湖兒女的俠義精神,遇到危難就樹倒猢狲散了。而第一重江湖和第三重江湖在很大的程度上重疊了,都講正義規矩。尤其張學軍他們固然有痞和混的一面,比如張學軍和城管隊長的沖突,這肯定不符合廟堂規矩,但城管的做法顯然也并非廟堂支援的。是以他們骨子裡不壞,愛憎分明,言信行果,不趨炎附勢,不狗眼看人低。情節證明這些東西并不過時,雖然江湖好像已經式微,江湖兒女白發老,但這些骨子裡的東西依然還在。當然,這也出乎老江湖兒女的意料,他們在另一個神一樣存在的頂級江湖中,看到了某種江湖道義血脈的延續。不管這種安排是現實的真實寫照,還是主題的現實需求,其結構的巧妙卻大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