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被化合物污染基因後 産生的暴戾蟲獸

作者:會說故事的大肥貓

這篇繼續介紹《愛與怪物》中的末日生物,怪物編号0049-末日蜈蚣。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被化合物污染基因後 産生的暴戾蟲獸

首先給大家簡單說說,這些末日生物的來由。在電影《愛與怪物》的設定中,末日起源于一顆撞向地球的小行星。為了阻止文明毀滅,人類團結起來造出大量火箭飛彈,最終将小行星擊碎于外太空。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被化合物污染基因後 産生的暴戾蟲獸

但災難并沒有就此結束,因為制造火箭武器時用了大量化合物,小行星雖然被成功擊碎,但這些化合物卻污染了變溫生物的基因,導緻它們瘋狂變異且巨大化,人類文明就此陷入巨大危機。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被化合物污染基因後 産生的暴戾蟲獸

是以《愛與怪物》中的末日生物,其實都是地球土著,隻是它們發生了變異。我們今天的主角末日蜈蚣(設計稿名:Siren),推測其原型為地球蜈蚣。是以它的生物分類為,節肢動物門唇足綱蜈蚣目。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被化合物污染基因後 産生的暴戾蟲獸

末日蜈蚣Siren基本保留了變異前的習性,喜歡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地方(影片中它就在腐植層中),為性情兇猛的肉食性動物。(但偶爾也吃草)

當它們進入寒冷環境時,會鑽到地底進入休眠模式,等待天氣轉暖才會複蘇。(影片中的男主,就是不幸地遇到了一隻剛複蘇的末日蜈蚣,此刻它饑腸辘辘,也是最危險的時候。)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被化合物污染基因後 産生的暴戾蟲獸

末日蜈蚣Siren的外形是普通蜈蚣的放大版,不過除了等比例放大身形外,它還增加了更多肢體,成為名副其實的百腳巨蟲。(正常蜈蚣一般隻有20對足)

Siren軀體為長條形,體表呈黑褐色,覆寫幾丁質蟲甲。紅色鈎狀蟲足如鋼矛般銳利,密密麻麻分布在它的身體兩側,且蟲足末端都生有毒肢,可以排除毒液。是以千萬不要以為,隻有蜈蚣被咬了才會中毒,它從你身上爬過也是能造成毒素傷害的。(蜈蚣毒液主要成分為組胺樣物質及溶血性蛋白質)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被化合物污染基因後 産生的暴戾蟲獸

Siren和普通蜈蚣差別較大的部分在頭部,普通蜈蚣頭部和軀幹在一條直線上,而Siren頭部在身體下面。此外普通蜈蚣一般隻有一對複眼,而Siren生有多對眼睛。比較奇怪的是,Siren這麼多眼睛,但設定中它卻沒有視覺,探測外界主要靠兩條奇長的觸須。(電影中Siren有眼睛,但原稿中沒有)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被化合物污染基因後 産生的暴戾蟲獸

普通蜈蚣的蟲尾,主要起到的作用是交配時的互動,而末日蜈蚣Siren的蟲尾,似乎也變異成了攻擊利器,尖銳的蟲夾能輕易撕碎人體。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被化合物污染基因後 産生的暴戾蟲獸

此外普通蜈蚣為咀嚼式口器,而末日蜈蚣Siren還能從嘴裡伸出觸手,多少有點克蘇魯的感覺,但從生物學角度屬于多此一舉。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被化合物污染基因後 産生的暴戾蟲獸

對比人類體型,末日蜈蚣Siren體長在6米到8米之間,體重無法估測。Siren的進攻方式和普通蜈蚣基本一緻,首先是身體蠻力絞殺(固定獵物),然後用毒牙注入毒液,使獵物失去反抗能力,最後大快朵頤。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被化合物污染基因後 産生的暴戾蟲獸

而Siren的防禦能力,不可能像影片中描述得那麼弱,男主的兩弩箭對于這種龐然巨獸來說,應該連破防都做不到,而片中它卻被秒殺了。這應該和《愛與怪物》的主題有關,怪物被主角光環一照都得死。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被化合物污染基因後 産生的暴戾蟲獸

前文說了,《愛與怪物》中的末日生物,是因為化合物污染導緻的基因變異。但放在末日蜈蚣Siren身上更像是返祖,因為在3億多年前的石炭紀,真的有3米多長的遠古蜈蚣蟲存在。在石炭紀遠古蜈蚣蟲基本沒有天敵,屬于最早的陸地霸主之一。

下一篇,繼續介紹《愛與怪物》裡的末日生物,感興趣的小夥伴一定要關注大肥貓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