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濟甯放大柔性引才效應 破解内陸三線城市引才聚才難題

今年以來,為更好地展示各地區各部門各機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積極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實施的新探索新成果新經驗,在中央組織部人才工作局指導下,中國人才雜志社舉辦了“2021年(第五屆)全國人才工作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由濟甯市委組織部報送的《放大柔性引才效應,破解内陸三線城市引才聚才難題》獲評優秀案例。

放大柔性引才效應

破解内陸三線城市引才聚才難題

濟甯作為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内陸三線城市,在薪資水準、發展空間和城市規模等人才的綜合吸引力上遠不如一、二線城市,引才難、留才難的問題較為突出。為破解這些難題,近年來,濟甯市立足區位交通、産業完備等優勢,将“柔性引進”作為高層次人才引進的重要方式方法,打好引才組合拳,確定人才“引得進、用得好、待得住”。近年來,柔性引進兩院院士、國家級領軍人才、省泰山系列人才等高端人才726人,為實作濟甯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濟甯放大柔性引才效應 破解内陸三線城市引才聚才難題

堅持把産業發展作為立足點,推動人才與科技深度融合

濟甯緊盯産業發展需求,充分發揮主導産業叢集彙聚高端人才的優勢,整合利用社會各方資源,走出一條以産引才、以才促産、産才融合的良性發展之路。

圍繞高端産業項目集聚人才。舉辦“産學研合作暨院士專家懇談會”、“赢在濟甯”創新創業大賽等,面向海内外引進“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的高層次人才,并加強各項引才活動成果的跟進落實,持續深化人才、項目的交流合作。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克複團隊與太陽紙業等機關聯合實施的科技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着眼全球化引才,支援用人機關到人才資源密集城市設立了46家“人才飛地”,對引才成效突出的,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全職工作的優秀人才可申報市級重點人才工程,并享受市内引才政策相關支援。在全省率先開展“鄉村振興合夥人”試點,目前共設立鄉村振興工作站25家,招募合夥人204名,落地項目181個、資金6.2億元,帶動就業1.7萬餘人。

圍繞前沿科技研發創新機制。着力化解科技與産業“兩張皮”現象,主動“借腦”,邀請知名專家學者為産業布局把脈會診。積極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中科院等6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精準對接、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成功引進北京大學核實體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物聯網應用研究中心等5個高端人才團隊;與清華大學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濟甯基地,已接收11批279名清華博士生,濟甯基地被清華大學評定為5星級基地(全國共3個)。加大科技副職選聘力度,從高校、科研院所和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中選聘高層次人才挂職,采取柔性人才與本地人才“一帶多”模式,形成資源整合、協作攻關的人才智力團隊。截至目前,柔性引進高端人才54人,與59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系,促成人才合作項目178個,有效服務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圍繞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搭建平台。突出把平台建設作為集聚引進人才、轉化科技成果、優化産業培育的加速器,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省級以上平台511家。緊緊抓住人才招引這個“牛鼻子”,通過建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濟甯分所、濟甯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濟甯市産業技術研究院等,引進先進科研成果,推動人才隊伍建設與産業功能區發展深度融合。推動濟甯中科先進院建設了六大領域的工程實驗室,新開發智能人體測溫系統、人臉識别閘機等10餘項産品用于疫情防控。高标準規劃建設濟甯創新谷,精心打造具有重要區域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産業技術研究院,目前已聘請85位海内外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與46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系,聯合縣區共建“一區一業一所”産業技術研究所15家。落地産業化項目30個,對外投資19650萬元,帶動及引進各方投資超過68億元。

濟甯放大柔性引才效應 破解内陸三線城市引才聚才難題

堅持把市場機制作為着力點,引導高端人才加速集聚

人才工作市場化,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金鑰匙”。人才工作要邁向更高的層次,必須充分調動和激發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積極性。

推進實作人才引進市場化。主動把握優勢産業、支柱産業、特色産業等發展态勢,加強與國内外知名獵頭機構的合作,瞄準省内外發達地區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業和高端産業集聚區,對濟甯市産業發展急需的頂尖人才、領軍人才和進階職業經理人,委托獵頭機構實行“點對點”尋訪,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發揮企業引才主體作用,設立市場化引才專項資金,運用市場化手段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加強人才行業協會和中介服務組織建設,探索建立委托專業機構進行重要人才項目評價的機制辦法。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北京、上海等國内重點城市設立引才工作站,聘請招才引智專員,堅持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同步推進,布局“雙招雙引”工作站6個、海外聯絡站15個。發揮用人機關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制定柔性引才專項規劃,适時組織招才引智洽談會,最大限度地幫助企業與“高精尖缺”人才開展柔性合作。用人機關通過市場化手段引進高層次人才,由專項資金先行墊付引才前期中介費用,最高墊付20萬元。

推進實作人才評價社會化。建立健全公平公開、陽光透明的社會化人才評價機制,充分利用業内專家及第三方機構在評判中的積極作用,增強人才評價公信力。試點在“十強”産業領域遴選确定重點支援企業,給予市級重點人才工程配額,其自主評價的高層次人才,可直接享受相應政策待遇。建立專家舉薦人才制度,聘用若幹名院士以及相當層級的頂尖人才作為高層次人才舉薦專家,對專家舉薦的人才在參評市級人才工程時實行“一票入圍”。對創業項目和人才的評價,在專家評審、項目路演方式的基礎上,加入風投創投機構實際投資這一重要依據。全市調劑1000個專項編制,建立編制“周轉池”。市級重點産業人才工程随時接受引進的“高精尖缺”人才申報,市管企業的科技創新費用、人才引進專項投入成本視為當年利潤考核。

推進實作人才使用自由化。聚焦儒學人才高地建設,依托省泰山學者和濟甯市尼山學者工程,精準引進儒學研究高端人才,既來自海外的知名學者,也有北大、清華等高校的專家教授;放大高端人才帶動效應,為引進名家逐人配備團隊,重點培養中青年學術骨幹43人。面向海内外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項目招标,開展30項課題研究,其中優秀課題負責人優先納入濟甯市尼山學者工程支援。。聚焦青年人才隊伍建設,實施“優才計劃”,不限引才次數、不設筆試環節,面試形式不作統一要求。試點建設省内首家“青鳥計劃”實體運作空間—青年人才加速器,通過鄉情搜尋、托舉培養等培養鍊條,每年提供約50個創新創業專項培養崗位,吸引濟甯學子來濟創新創業。加大重點産業、行業等領域創新創業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的挖掘力度,将其作為骨幹力量納入柔性人才團隊,建立結對幫帶關系,促使青年英才更快成長、成熟。

堅持把環境配套作為支撐點,滿足不同人才個性需求

圍繞營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生态環境,建立“聖地人才一卡通”制度,提供專業化、保姆式“定制服務”,為人才創新創業解決後顧之憂。

完善政策機制強支撐。出台《關于進一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強化新舊動能轉換人才支撐的實施意見》《關于實施“智彙濟甯•才繪聖城”工程 加快新時代創新創業人才的若幹措施》等一系列含金量高、創新度大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計降低用人機關引才成本。對人才,從高端到基礎都有支援措施;對企業,從引才用才到平台建設都有獎勵扶持,特别是對重要産業、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實行“一企一策” “一事一議”。繪制人才開發路線圖,完善産業領軍人才目标庫、濟甯籍人才資訊庫,加快建立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将柔性高端人才納入服務和管理。為更好服務縣域高層次人才,實行縣市區重點人才工程項目競争性扶持,優選項目12個,兌現扶持資金660萬元;項目實施以來,對接專家教授210餘人,達成合作意向110項,72人入選省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形成市縣關聯、重點突破、競相發展的縣域人才工作新格局。

完善服務機制強保障。逐漸建立“市場主導、政府投入、機關支援、逐年遞增”的柔性引才引智經費投入保障機制,資金主要用于提高柔性引進人才福利待遇和生活品質。加強人才工作資訊化建設,對人才隊伍實行精确管理、開展線上服務,為更好地柔性引才提供資料支撐。開通“12345”人才服務熱線,設立人才服務專員,暢通人才服務綠色通道,頒發“聖地人才一卡通”610張,在解決配偶就業、子女入學、醫療等方面提供創新性、全鍊條的“保姆式”服務,以人才的“滿意度”激發事業發展的“加速度”。組建濟甯人才發展集團,重點開展高端人才尋訪、人才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建設營運、人才項目孵化、人才創業投資、人才個性化服務等業務,為引進人才解決後顧之憂。做實做細人才金融服務,組建人才企業上市服務聯盟,推行政銀聯合辦公“一站式”服務模式,創新開發創業擔保貸款“電子地圖”,扶持企業557家、人才7000餘人。

完善關愛機制強活力。開展上司幹部聯系服務專家工作,将柔性合作高端人才等作為重點聯系對象,20名市級上司直接聯系服務60名專家,定期組織走訪慰問、“點單式”健康查體等,加強與柔性高端人才的聯系溝通。印發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實施方案,在上海、井岡山、延安等地開展高層次人才國情研修,強化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激勵人才幹事創業。評選表彰10名傑出貢獻人才,給予每人30萬元獎勵。利用各類新聞媒體對人才先進典型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努力營造“四尊”社會氛圍,確定引進人才“引得來、留得住、幹得好”。

用一個能人,興一片産業,富一方百姓;扶一個賢才,拓一個領域,強一番事業。頂端、優質人才的引進,帶給城市的是更高水準的發展。濟甯将繼續搶抓機遇集聚高端人才,引才、聚才、愛才、用才方式不斷創新,大大激勵各領域人才奮發有為、建功立業,為濟甯高品質建設注入強勁的智慧動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