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對于工程行業的大佬,風雨幾十年做過的項目比橋還多了,本文抛磚引玉,針對剛步入行業的新人,普及下這方面的思路和概念。講的不正确的地方,歡迎行業大佬評論區更正和發表建議。評論有禮品哦!
</h1>
綜述——
拿建築類工程來說,一般開發商也就是業主方,通過對投标競标取得了建設所有權,是名副其實的第一甲方。這時就需要找設計機關(一般地方勘察設計院)來出設計方案,這是設計方的角色。思路和方案有了,就需要通過招标來将項目的建設工程發給總包,總包也就是乙方、實打實具有資質的工程人,也可以了解為創作出作品!

但甲方也不是就可以不工作了,根據相關的規範要求,必須在全過程嚴控安全、品質,這時需要全過程咨詢機關配合,同時需要設定監理部門,對材料、施工過程進行監督!這麼說應該畢竟通俗吧,但好像不夠嚴謹。
總包機關一般是具有相當實力資質的,但有的現場的工作是需要分包給不同領域的供應商,畢竟一個産業非常複雜、施工隊伍、材料等通過工程造價等對成本的控制,不僅要確定工期不延誤,同時盈利。
是以關系相對比較複雜,但路徑很清晰明了,公式如下——
A業主方(開發商)——B總包(建設機關)——C分包(施工機關)——D各級供應商(材料、裝置、技術)
基本這樣為了求簡潔,是以其中的具體方面不多說明,行業大佬歡迎發表建議!總之每個角色都需要由過硬的技術資質的,建設機關要業績,施工機關要資質,人才。 好了,樓蓋好了,角色也會轉變。
這時的開發商就是乙方,買房子的人就是甲方了。同時物業管理公司等售後機關負責管理。買房時有個公共維修基金,其實等于你出了房子後續維修的費用,當然是一部分。
以上重點是介紹工程中的基本角色關系,希望新人能得以借鑒學習。
謝謝閱讀!
免責聲明: 部分圖檔來自網際網路,僅供分享交流,如無意中侵犯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