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廣
(這是 笑着歌 第 1305 篇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新款醬香酒的新品推介會明天就要在“梅的亞中心”如期舉行。可是,到今天下午,很多環節還沒有落實好。負責乙方的一位30歲左右帥氣的男“統籌”趙也,除了發脾氣就是發脾氣。他把所有的責任都怪罪為甲方“不懂”。他以為甲方真的不懂。
“我就不信了,當乙方時,總是挨甲方呼三喚四 ,現在是甲方了,乙方卻依然是盛氣淩人、指手畫腳。我就不信了。”說這話的,是新款醬香酒企業的辦公室主任鞏燕,從事了十多年的媒體工作,用她自己的話說:“一直受甲方的氣。”去年,她當老闆的大學同學薄非,硬是拉她來入夥。用她這位老同學的話說:“我們強強聯手,做點事業出來。”
沒想到,上任不久,就是企業新品推介會。鞏燕對當地媒體的情況還不熟悉,薄非就按老習慣發出了邀請。
第一次來了五六位,一個比一個“牛氣沖天”和“趾高氣揚”。自然是山珍海味和禮品一樣都不能少。
策劃方案,總體下來,預算高達1200萬元。薄非大呼大叫:“這不是胡來嗎?誰受得了?”
他同時不住地用手拍打自己的大腿:“不行,不行,怎麼會這麼多錢?不是說好了不能超過300萬元嗎?這不是要命嗎?”
鞏燕一個電話:“派一個靠譜的,懂業務的人來。”
“妹妹,你怎麼能跟他們這麼說話?得罪他們可了不得呀?”看着鞏燕生氣的樣子,薄非一下子又變得像換了個人。鞏燕笑了:“我們是甲方,是出錢的,讓他們搞清楚。服務不好,一分錢不給。說好了,從今往後,與媒體打交道的工作,都交給我好了。以前我是乙方,天天挨甲方的訓,現在我是甲方,還想訓?門都沒有。”
“就120萬元完成,否則我們請别人,企業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少來‘獅子大張口’。今天把方案報給我,把人員固定好,不許再換來換去。”鞏燕口氣嚴肅地說。
來的又是一位新人,大家都不認識。還沒容她說話,鞏燕就氣呼呼地問:“怎麼總是換人?還有沒有一點連續性了?你這次來是不是一直跟下去?”
看着很幹練,可就是跟不上鞏燕的話語:“我,我也不知道。”一聽這話,鞏燕更來氣了。她氣呼呼地撥通手機:“總編,你們什麼意思?天天換人,怎麼有連貫性?”
“你是誰?”對方老總沒有聽出來。也可能很少有人敢這樣跟她說話。
“我是甲方鞏燕。今天來的又是第一次,還怎麼幹?想不想幹了?”媒體日子不好過,好不容易有個賺錢的機會,她怎麼舍得讓别人拿去?
聽明白原委後,總編讓新來的編輯接電話:“人家說得有道理,你就一直盯着幹到底吧,必須完成好任務。”
這位編輯叫衛月,一句話還沒說出來,總編就挂斷了電話,電話裡傳出社長叫她開會的聲音。
把昨天的布置又重新交待了一遍,衛月拿着策劃方案返身要回去,被鞏燕叫住:“你年輕,我就稱呼你為小衛了。今天回去,除了把策劃方案重新改寫外,每個‘口’的人都給我定死了,千萬不許再變來變去了。你要跟你們上司和同僚說,大家要有個概念或意識,你們是乙方,是服務方,我們才是甲方,才是被服務方,我們甲方應該說了算。”
送走了“乙方”,鞏燕發現現場的薄總和大家都還沒醒過神來,一個個瞪大着眼睛在看着她。
“多少年了,我們一直是甲方,一直被訓斥、一直像孫子似的,原來腰闆也可以挺直啊。”
新品推介會出奇地順利和成功。另外就是節省了“大鼻子的鼻子老鼻子”的錢了。以前開這樣的新品推介會,光一撥一撥走馬燈似的來人要“紅包”就讓企業受不了。以前,薄總都養成了習慣,隻要出示“記者證”的,不管有用沒用,也不論為企業做沒做什麼,請吃請喝的同時,每每還要畢恭畢敬地送上“紅包”,一般600、800元不等。像請他們幫助舉辦新品推介性質的活動,二三十人的機關,幾乎每個人都要輪流來一次甚至兩次“揩油”,權把企業當了“唐僧肉”。也好像是上司把這樣的機會,當作給大家發“紅包”了。
鞏燕直截了當地把人員固定下來,多一人不給發“紅包”和不請吃飯。她對薄總說:“主動權在甲方手裡,咱們說了算。”
活動結束,薄總在慶祝宴會上,當場獎勵鞏燕一萬元。鞏燕說:“好不容易從乙方到甲方了,也該硬氣一點了。我們企業,也該硬氣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