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617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公益事業永遠沒有休止符。這是周穎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他是一位公益人,更是一位企業家——浙江聯合中小企業控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在由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共青團杭州市委、杭州市青年聯合會、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聯合舉辦的第十三屆“最美杭州人——十大傑出青年”推選活動中,周穎是唯一一個以非公身份入選的傑出青年。
從留學到創業,再到二次創業,最後到熱心公益事業反哺企業,周穎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創業路。
視訊加載中...
<h1>創業無須準備 行動就是最好的準備</h1>
周穎在國内計算機大學專業畢業後,赴德國主修系統工程,在拿到碩士學位并獲得升博的機會時,他卻突然迷茫了——“我要這麼一直讀書讀下去嗎?”
一次偶然的機會,周穎碰到當時正在做進出口的朋友,大家聊起一起開公司。“年輕嘛,想闖一闖,然後就回國創業了!”
周穎放棄了自己的博士深造,選擇了回國創業,開始了他的進出口創業之路。用他的話來說,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而上路就是最好的準備。“很多東西你隻要想明白、想清楚了,就可以行動了。行動就是最好的準備。其它的準備,你可以邊做邊學。”
<h1>從進出口到金融 行動反哺創業路</h1>
留學回國,周穎擁有自己的管道和資源,同時又恰逢時機,他的進出口生意可謂做得風生水起。阿裡巴巴、世界500強企業英國翠豐集團,這些巨頭企業都是他的合作夥伴。
可是,進出口公司做得風生水起,又不是讀的金融專業,為什麼會轉做金融?對于這樣的疑問,周穎表示,很多人都有問過他。“那時候,純進出口公司很多采購工廠都是由國内去完成的,當時我們在塘栖也開了一家大規模的工廠。可是當輕包袱的公司遇到工廠,就産生了資金壓力。這也是很多中小企業會面面臨的問題。”
留學生雜志捐贈活動
從企業的經營碰到了困難,開始找資金,進而接觸了金融,然後慢慢對它産生了興趣。周穎創業金融公司,完全是一場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過程。
金融作為虛拟經濟,需要和實體經濟相結合。“做任何一個行業首先都要想到服務的對象,金融也是一種生産力,它服務實體經濟,那首先需要考慮實體要什麼,我們來根據市場去定制一些金融服務。對傳統企業來說,它需要短期融資。而對于一些新型企業來說,它需要一些股權結構的梳理以及戰略資金的引入。”
借着政策的春風,浙江聯合中小企業控股集團今年在香港完成上市公司的收購,正式登陸香港資本市場。
與香港工程師學會副會長餘錫萬簽署上市公司收購協定
<h1>雙向作用 做公益也是“治”企之道</h1>
2016年初,浙江音樂學院成立,周穎捐資1億元用于學院的教育工作,并與校方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出資600萬設立獎學金機制,助力學子的學習和成長;2017年,周穎捐贈1000萬,成立了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專項基金——思源·彩虹人生公益基金。該筆基金主要定向用于支援浙江省及周邊地區“公益與社會治理”學科智庫建設、培養一批具備高素質社會治理公益人才。
全國人大常務會副委員長陳昌智授牌基金啟動儀式
為什麼不僅做基金還做基金會?周穎表示,做公益的最高層次是搭建平台号召大家一起做公益。對公益事業不遺餘力的投入,在周穎看來,這一方面是對個人的提升,另一方面,對于企業來說,一起做公益也是提升企業員工凝聚力的方式。“會議解決務實的問題,務虛的事情,比如聯絡感情,可以在做公益的過程中實作。”
經過三年的發展,目前,浙江聯合中小集團已發展成為集金融、影視娛樂、文化教育等全産業鍊控股集團,很多産業鍊的形成也和做公益有關。“有些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缺少資金的支援,我們抱着幫一下的心态去做,到後來它們慢慢發展起來,也需要投資人,由此也就變成了我們的控股産業。”
位于浙江音樂學院内的周穎音樂廳
在周穎的步伐裡,浙江聯合中小企業控股集團是以國際化為目标,今年内将收購國外一家證券公司,還有可能收購一家外資銀行。
“以前,大家覺得商人做生意難免勢利,但做企業和經商還不完全一樣,做企業想要走得長遠,必須承擔社會責任。有了社會責任,對自己有所要求了,才會看得更遠。”如果說周穎創業初期靠努力也靠機遇,而對于管理企業——如何讓企業走得更遠,他自有門道。
上期回顧:公安交警金凱:馬路第一線的“活地圖”,曾為法國元首開道
(采訪/撰稿 周小末 攝像/車車 視訊剪輯/蘇晨 設計/章幼儀 統籌/李莉 監制/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