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信哲廖昌永美術館合唱,阿雲嘎李一桐演繹孫道臨王文娟,東方秋晚閱讀這座城

9月21日晚,以“海派國潮”為主題,東方衛視推出特别節目《朤月東方——中秋夢幻夜》,節目通過實景拍攝結合科技虛拟手段,讓傳統地标與現代城市建築“入畫”,帶領觀衆穿梭于古今文化長卷,其收視在省級衛視中表現不俗。

跳出原來的舞台概念,這個中秋節,《朤月東方——中秋夢幻夜》将鏡頭對準了上海十大賞月新勝地,1個多小時的節目全在戶外空間錄制完成。晚會不設正常主持人,串場部分由嫦娥、玉兔、吳剛這“月宮三人組”擔綱,勾勒了一幅跨越千年,古典與潮流碰撞交融的東方美學繪卷。

張信哲廖昌永美術館合唱,阿雲嘎李一桐演繹孫道臨王文娟,東方秋晚閱讀這座城

7月底接到任務開始,晚會總導演章瀚就開始考慮整台節目的基調。“海派文化具有開放而又自成一體的獨特風格,東方秋晚要展現海派文化的魅力。”她說,整台晚會的構思從上海的文化屬性出發,“中國傳統文化活在當下,進入我們的生活,并與新時代的生活方式發生碰撞與關聯,是我們最想在中秋夢幻夜和大家分享的新風尚。”

中秋夢幻夜的開場頗有賽博朋克的風格。“嫦娥”一揮廣袖,打通地球和月球的異次元空間,整座城市變成一座巨大的城市T台,《國風大秀》在月下開啟,身穿旗袍、漢服、國潮服飾的模特從石庫門裡弄、地标建築走出,最終彙聚在豫園九曲橋,展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之美。緊随其後,燈火通明的青浦朱家角出現在鏡頭中,小船在橋下駛過,引出任賢齊與楊千嬅同唱的《花好月圓夜》。

張信哲廖昌永美術館合唱,阿雲嘎李一桐演繹孫道臨王文娟,東方秋晚閱讀這座城

整台晚會猶如一場“建築可閱讀”的“城市微旅行”。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變為創作及靈感表達的舞台。比如,張信哲、廖昌永同唱《雲端月朤》的地點——浦東美術館,開館不久,已成為上海的熱門打卡點,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高品質的展覽内容,讓浦東美術館跻身上海文化新地标。造型獨特的武康大樓,是許多外地遊客到訪上海必“打卡”留影的一個景點,除了獨特的外觀,武康大樓承載的文化意涵更值得細細品讀。由阿雲嘎、李一桐等合作演繹的情景故事音樂劇《愛月之城》就發生在武康大樓,展現了孫道臨、王文娟兩位藝術大家的真實故事。

張信哲廖昌永美術館合唱,阿雲嘎李一桐演繹孫道臨王文娟,東方秋晚閱讀這座城

此外還有松江廣富林文化遺址的水中賞月,崇明陳家鎮的田間賞月,外灘、東方明珠的城市賞月等,将上海的文化地标一一呈現。“整台晚會都是電影級的拍攝。前期,伸縮臂、雲台等新技術手段全使用;後期使用了AR、VR、反轉空間、變色等新手段,是這些年東方衛視新技術手段的集大成。”章瀚說。

張信哲廖昌永美術館合唱,阿雲嘎李一桐演繹孫道臨王文娟,東方秋晚閱讀這座城

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紅色文化交融、交織、交流,成為節目構造的獨特風景。其中,《把酒問月》中,鄭雲龍穿越千年,與李白月下小酌;《月燃紙上》将傳統海派剪紙與現代街舞融合,煥發活力;《食在中秋》裡,彩虹合唱團走進山水畫卷,趣味科普月餅曆史;此外還有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齊聚中共一大會址前合唱《百年》。章瀚介紹,晚會有炫酷視覺風表達的節目,有紮實的情感故事節目,有展現技術流的節目,有經典的音樂類、舞蹈類節目,“一種類型、一個節目,每一個都做到純粹。”

張信哲廖昌永美術館合唱,阿雲嘎李一桐演繹孫道臨王文娟,東方秋晚閱讀這座城

在今年的中秋夢幻夜上,最可喜的變化莫過于上海綜藝開始注重取材并挖掘這座城市的優質文旅資源,以文塑娛、以娛彰城,通過晚會推介上海。記者從東方衛視獲悉,未來電視台将緊密依托上海資源,充分宣推上海資源,與上海的發展密切相連,從中得到不竭的生命力。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來源:作者:張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