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技能人才湧現湘潭絕非偶然,靠的是三“子”訣

在剛剛結束的2021年(第五屆)全國人才工作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中,湘潭市報送的《探索技能人才培育“湘潭模式”,形成技能人才湧現“湘潭現象”》案例,在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950多篇案例中脫穎而出,獲評為優秀案例。

目前,湘潭市技能人才總數已達14.8萬人,其中24.32%為高技能人才,他們不僅支撐着湘潭向“智造谷”“汽車城”“軍工城”轉型發展,同時還參與了“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樓”以及“嫦娥奔月”“海牛探海”等國家重點工程的建設,奉獻了湘潭技能人才的力量。

技能人才湧現湘潭絕非偶然,靠的是三“子”訣

美麗的湘潭市。

今年4月,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建功十四五奮進新征程”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動員會上,湘潭湘電焊工進階技師劉新新獲得“五一勞動獎章”,并代表全國産業勞工在人民大會堂作了發言;7月,湘潭湘鋼焊工進階技師艾愛國獲得“七一勳章”。這是全湘潭人民的榮耀時刻,更是湘潭市技能人才的“高光時刻”。

高技能人才湧現的“湘潭現象”,得益于湘潭對于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的重視和不斷探索創新,打造了技能人才培育的“湘潭模式”。

01

開“路子”,讓技能人才持續學習

作為老工業基地的湘潭,在41個工業門類中,就占據了36類。雖說是傳統工業大市,但總體而言,湘潭市制造業大而不強,要想加快制造業轉型更新,關鍵在于提高創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正是助推創新的重要動力,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努力培養技能人才顯得尤為重要。

技能人才湧現湘潭絕非偶然,靠的是三“子”訣

江南集團技術勞工正在作業。(圖/盧義軍)

日前,來自江南集團的王曉華從最近一期“金藍領焊工高技能人才教育訓練項目”順利畢業,随即将教育訓練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王曉華帶領團隊對公司生産的一款産品從焊前預熱、焊接參數、焊後保溫措施等方面進行綜合改進,短短1個月就順利将産品RT(射線檢測)的合格率由95%提高到99.9%。

近年來,湘潭市将培養技能人才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先後出台《湘潭市“金藍領”教育訓練工程方案》《湘潭市職業技能教育訓練聘任企業“雙師型”指導老師管理辦法(試行)》《關于推進技能振興促進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蓮城工匠”鑄造工程實施細則》《湘潭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等多項政策,基本建立了以企業行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緊密聯系、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援互相結合的模式,貫通從初級工、中級工、進階工、技師到進階技師的培養通道,幫助一大批像王曉華這樣的産業勞工從中受益。

此外,湘潭還是全省唯一建立了職業技能提升補貼制度的市州,對取得初、中、進階職業資格的職工分别補貼1000元、1500元和2000元。尤其是在裝備制造業,湘潭市率先實施“金藍領”教育訓練工程,由人才工作部門買單,根據教育訓練職業工種類别給予4000-5000元/人的教育訓練補貼。憑借“精、實、高、嚴”的特色教育訓練機制,“金藍領”為全市各類企業培育了千餘名進階工、技師和進階技師,成為全省高技能人才教育訓練的标杆之一。學員人數逐年增長,從每班20餘人增長至今年的60人。

02

搭“台子”,讓技能人才有為有位

日前,湘潭市政府收到了一封來自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感謝信,感謝湘潭在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作出的貢獻。此次大賽中,湘潭選拔推薦的兩位選手均獲得了優勝獎,助力省代表隊在獎牌數和進入國家集訓隊人數上取得曆史性突破。

技能人才湧現湘潭絕非偶然,靠的是三“子”訣

2021年湖南技能大賽湘鋼第十屆職業技能競賽現場。

技能人才要釋放技能報國的“正能量”,離不開技能大賽等平台的搭建。近年來,湘潭市各級各部門、企業、技工(職業)院校積極為年輕“小匠”們“出圈”創造機會,舉辦的各類職業、職工技能大賽如“雨後春筍”,産生了200餘名“湘潭市技術能手”。2016年以來,全市共有8名選手在國家級技能大賽中獲一等獎,26名選手在省級技能大賽中獲一等獎,再次擦亮了“湘潭工匠”的金字招牌。

另一方面,湘潭市着力引導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技能人才在經濟上有保障、發展上有空間、社會上有地位。獲得2018年中國技能大賽暨第二屆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全國決賽“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單元生産與管控”職工組一等獎的蔣波對此深有感觸。由于這次比賽取得的好成績,他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号,并于2020年被直接認定為自動控制專業工程師,成了湘潭首批直接認定專業中級職稱的技能人才之一。

“以前大家普遍覺得專技人才比我們技能人才更加高人一等。”蔣波說,主要是因為二者入門的“門檻”不同,前者大多是大學生、研究所學生,後者更多的是中專、技校畢業生。是以,在打通兩類人才互評通道前,技能人才很少有“資格”成為專技人才。

為了更好地讓兩類人才有更多的歸屬感和榮耀感,2020年初,湘潭市高位推進,印發了《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民營企業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價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檔案,明确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符合條件的優秀高技能人才可直接認定相應專業的中進階職稱。

“人社部門為我們頒發工程師證書,充分說明了黨和政府對技能人才越來越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也更加願意把時間花在鑽研技術上,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蔣波說。

03

強“底子”,讓人才隊伍日益壯大

工匠精神貴在傳承。随着一批“大國工匠”走向“前台”,工匠精神不僅有了具象的模範代表,而且有了可學可敬的典範。

為了讓“亮一點”變成“亮一片”,湘潭市先後釋出《關于組織實施湘潭市新時代産業勞工隊伍建設改革八項行動的通知》《湘潭市“匠育良才”傳幫帶活動實施方案》,着力鼓勵名師帶高徒,加強勞模創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着力在國家級技術能手、省級技術能手及“蓮城工匠”等高技能人才中,選拔一批“傑出蓮城工匠”,引導支援“傑出蓮城工匠”采取可行有效的方式,對長株潭地區其他技能人才進行傳幫帶,在壯大長株潭技能人才隊伍中展示湘潭擔當、作出湘潭貢獻。

技能人才湧現湘潭絕非偶然,靠的是三“子”訣

湘電集團結構件事業部電焊工進階技師、進階工程師劉新新。

湘電集團結構件事業部電焊工進階技師、進階工程師劉新新就是“傳幫帶”的踐行者。2011年,他和焊裝工廠中的房間的另外2位進階技師、4位技師組建“技師義務保障隊”,不定期集結到工廠中的房間觀看青年焊工的技術操作,将自己摸索總結的寶貴經驗拿出來分享并給予技術指導。10年來,劉新新利用自創的“模拟教學法”和“1+1+1”的教育訓練模式,堅持義務無償為焊工傳授技藝,累計培養焊勞工數540人。經他一手培養出來的焊工進階工157名,技師35名,進階技師7名。2014年,湘電集團成立了“劉新新工作室”,該工作室于2020年被評為“示範勞模創新工作室”。

自2008年“艾愛國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湘潭市已成立了55家勞模創新工作室。通過師傅帶徒弟這種“傳幫帶”方式,越來越多的産業勞工在工匠精神的引領示範下迅速成長,為湘潭市經濟和社會實作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