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格拉底的麥穗

蘇格拉底的麥穗

哈頓·佩奇是一位農場主,他最敬仰的人是蘇格拉底,他敬仰他的生活簡樸,敬仰他的名言“我隻知道自己一無所知”,甚至敬仰他勇敢地飲鸩而死,他最喜歡的故事當然是“蘇格拉底的麥穗”了。

他有個心愛的女兒,他決心把自己的愛好和智慧灌輸給女兒。

一天,他讓女兒來到農場裡一塊麥田前,對女兒說:“孩子,别回頭,從這頭走到那頭,選一穗最大的麥穗。”

于是女兒就小心翼翼的選麥穗,拿起這一穗,就覺得那一穗大,拿起那一穗,又覺得還不如這一穗大,彷徨瞻顧,挑挑選選,到頭也沒選出一穗大麥穗,最後隻得随便抓了一穗。

哈頓·佩奇看在眼裡,樂在心裡:“呵呵呵呵,蘇格拉底了不起,你看你看,又耍弄了一位。”搞的女兒很不高興。

女兒長大了,哈頓·佩奇決心用蘇格拉底的智慧為之選婿。

一位青年非常喜歡哈頓·佩奇的女兒,女兒也很喜歡這位青年,二人早就心有靈犀,眉目傳情了,隻有哈頓·佩奇還傻乎乎地蒙在鼓裡。

一天,青年來到農場,找到哈頓·佩奇,向他女兒求婚。

哈頓·佩奇說:“好啊,年輕人,我放出三頭公牛,你隻要抓住任何一頭公牛的尾巴,你就可以娶我女兒為妻。”

于是青年就做好了準備,焦急地等待哈頓·佩奇的第一頭公牛。

不大一會兒,牛欄的門打開了,這是一頭又大又醜的公牛,再見這頭醜陋的公牛氣沖沖地向他迎面沖來,青年就想,下一頭該比這一頭好吧。

于是,他躲到一邊,讓過了這頭大醜牛。

牛欄的門再次打開,第二頭公牛又沖了出來,但見這頭牛比第一頭還大,而且異常兇猛。它站在那裡,牛蹄刨地,低頭瞋視,翻着白眼,咕噜咕噜地怒吼着。

青年一看又傻眼了,真是太可怕了,還是等下一頭吧。

于是青年又讓開,讓這頭兇猛的公牛輕松而過。

不大一會兒,牛欄的門第三次打開了,青年笑了,這是一頭又矮又瘦的小牛,這正是理想中的公牛啊。于是,青年看準機會,猛地一躍,一把抓向牛腚。然而,這回是青年傻眼了——這頭牛根本就沒有尾巴。

哈頓·佩奇呵呵大笑,他聰明地運用了“蘇格拉底的麥穗”理論,又耍弄了一位青年。

但故事的結局是,青年依然娶了哈頓·佩奇的女兒,因為二人早已愛入骨髓了,你用個秃尾巴牛能拆開人家嘛。

事後,哈頓·佩奇常常想,幸虧這事沒作數,要不可真就懊悔死了。

你知道那位青年是誰嘛,他就是美國的國父,美國曆史上大名鼎鼎的華盛頓同志。

當然了,哈頓·佩奇也随之成了大名鼎鼎的人物,他被華盛頓和夫人善意的戲稱為“蘇格拉底”,于是,哈頓·佩奇笑納了這個美稱。

蘇格拉底的麥穗

【作者評點】

《蘇格拉底》者,乃是學生根據讀來的兩則故事合二為一,寫作而成,特此聲明,免得引起版權之争。

文章第一部分:小小說開篇即描述了哈頓·佩奇這位農場主最敬仰蘇格拉底,并以“他最喜歡的故事當然是‘蘇格拉底的麥穗’”領起下文。

文章第二部分:描述了哈頓·佩奇用“蘇格拉底的麥穗”與女兒做遊戲,搞的女兒很不高興。

文章第三部分:描述了哈頓·佩奇再次用“蘇格拉底的麥穗”為女兒擇婿,雖然耍弄青年,但青年仍然娶了女兒,他就是華盛頓;哈頓·佩奇也大名鼎鼎了,他被華盛頓和夫人戲稱為“蘇格拉底”,哈頓·佩奇笑納了美稱;回扣了題目。

蘇格拉底的麥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