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3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3日報道,俄羅斯3D生物列印解決方案公司(3D Bioprinting Solutions)管理合夥人尤謝夫·赫蘇阿尼接受采訪時表示,俄羅斯科學家已開始向大鼠移植在太空擷取的骨組織的實驗。
他說:“第一組已完成手術,給它們移植了不同材料,動物們已回到飼養箱。”他解釋說,實驗共使用50多隻大鼠,将其分成幾組。
美聯社于當地時間6月2日釋出了一組宇航員太空行走的影像,2名國際空間站成員、俄羅斯宇航員奧列格·諾維茨基和彼得·杜布羅夫為更換電池進行太空行走。
首先,外科醫生在每隻大鼠的頭骨上打一個直徑約1.5毫米的洞。科學家們之是以選擇這種骨洞,是因為它是最難愈合的缺陷之一。然後給骨洞移植不同材料:在太空或地球上擷取的磷酸八鈣,或者磷酸三鈣。其中一組大鼠不做任何移植。
赫蘇阿尼補充說:“實驗的最主要目的之一,是對比太空和地球的材料,以明白我們在再生醫學中可以如何使用它們。”

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資料圖:骨科3D列印微創矯形導闆亮相中國。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據介紹,科學家們将在術後一個月、三個月和六個月時,檢查大鼠的骨組織恢複情況。赫蘇阿尼說,對實驗者來說,重要的是确認骨組織不僅恢複,而且沒有比需要的長得更多,也就是沒有形成所謂的骨痂。
報道還稱,這項實驗本應在2020年4月開始,當時在國際空間站使用3D生物列印機列印的材料剛剛運到地球。但新冠疫情幹擾了科學家們的計劃,因為不易組織大量手術,并持續觀察如此多的動物。
來源: 中國新聞網